12/27/2005

如果全家愛火盃的考驗到爆

早前賦閒家中時期看的最後一部電影是14/12看的全家挈到爆,至於再次重拾行屍走肉生涯後,則在20/12看了如果‧愛,26/12看了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

Reinas
Spain 2005
港譯:全家挈到爆
導演:Manuel Gómez Pereira

本片是本屆同志電影節我最想看的電影,可惜還是錯過了,幸有油伯,油伯油伯,如何可以不愛它?
這部片跟我過往看過的同志電影很不同呢,印象中過往看過的同志電影沒有涉及同性婚姻的,不過本片雖看似以同性婚姻作主題,但主角似乎不是那五對準新人,而是他們的母親,難怪電影的西班牙原名是Reinas(即英語的Queens)。不明白中文片名為何會是「全家挈到爆」,其實挈的只有那些兒子,何來「全家挈」?還要是「挈到爆」?真令人費解。
片中故事主要圍繞五對即將結婚的男同志,各人在婚前都有不同經驗,有的婚前突然被外母登門造房,有的在婚禮前夕搭上了未婚夫的母親,有的則突然被父親罵作「死基佬」...五對新人加上各人的父母,十多個角色,縱橫交錯的故事線,難免容易令人看得亂。不過此片看來是走喜劇路線,一眾新人及其母親在一片吵吵鬧鬧中經已製造了不少笑位,所以若只求輕鬆惹笑的話本片也是合格的。
總覺得此片不是太「同志」,多位母親搶盡風頭不在話下,連五對新人的同志身份其實也可有可無,即使以異性新人取代,劇中大部分情節也是可以保留的。唯一可喜的是,同志電影向來多著重情慾,本片總算為同志電影另闢方向,令大家看著這幾對小戀人如何與外母鬥法,他們的母親又如何為兒子的婚禮東奔西跑,不自不覺間在同志的世界找到親切感,找到共鳴。
同場加映:其中一名男主角帶外母入住另一名男同志打理的酒店,外母踏進酒店,鏡頭便化作她的視線,四處張望,把酒店華麗的裝飾盡收眼簾,與此同時,觀眾聽到畫外音,是他們二人的對話(忘記了有沒有加插一兩個他們交談的鏡頭),當那外母讚賞完那酒店後,便問道:「這酒店是否只招待男同志?」接著,鏡頭便移到酒店按待處一名接待員身上,此時,我跟身邊友人幾乎同時低聲發出驚呼聲~實在太靚仔了!隨後一直期待這接待員再出場,可惜他是超級二打六,全片只出了數個鏡頭,其中一次出埸的時候,我初時有點懷疑那不是他,因為好像不及第一次出場時靚仔,但隨後當有客人查詢時,他立即展露迷人笑容,靚仔程度極速升空!今時今日,咁o既服務態度真係無得頂,難怪當我看了片末字幕,告訴友人該酒店是實景,並笑說該接待員可能真的是那裡的職員時,友人居然說願意山長水遠去「目及」靚仔~~~

如果‧愛
HK 2005
導演:陳可辛
主要演員:周迅、金城武、張學友

未看本片前,便經已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中文片名跟英文片名意思那麼不同?「如果愛」,直譯不是應該譯作「If Love」嗎?為什麼變成了「Perhaps Love」?If 跟perhaps的用法及意思應該不同吧。據我所知,「如果/If」作出假設或帶出條件句,「或許Perhaps」減輕肯定程度,怎樣看也不像是相等的,真怕自己多年來所學的原來是錯的。
說回片子本身,較常見的意見是說歌舞場面突兀,歌舞與情節格格不入,交錯剪接令故事太混亂,情節推進欠缺細緻位...
筆者本身頗喜歡看歌舞片的,雖然諸如Moulin Rouge!(情陷紅磨坊)等歌舞片經常被人批評內容空洞、陳腔濫調、欠缺深度,但我總覺得歌舞片受本身表達形式所限,有些障礙的確是難以跨越的。我們看舞台劇時懂得舞台上不能呈現一個真的天空、一棵真的樹、甚至一個真的環境,但我們懂得利用想像力,去把那簡單搭建的場景想像成真實的環境,我們懂得分辨如何去欣賞一齣舞台劇,如何去欣賞一齣電影,而不會在看舞台劇時批評「車,個景假o既」。
同樣地,靠歌曲表達的電影跟靠對白表達的亦很不同,以說話方式,一般人的語速是每分鐘180字,新聞報導員則高達每分鐘二百字以上,至於以歌唱方式,除非你唱的都是快歌,甚至rap,否則每分鐘可表達的字數實在有限。而說話很多時都是情節交代的關鍵,歌舞片的形式本就不適宜多說話,情節交代略欠豐富是情有可原的。但歌唱形式的表達手法不是也獨具優點嗎?以本片為例,當孫納開始打算靠勾搭男人上位時,「十字街頭」一曲響起,唱出孫納出賣自己的墮落歲月,歌曲末段反覆詠唱「世界本就邋遢 還有甚麼可怕 爽不爽一剎那 天堂地獄一家」,由於反覆詠唱,加上節奏逐漸加快加強,配上銀幕上燈紅火綠的背景及施展誘惑的舞蹈員,令這短短四句鏗鏘有力地道出孫納在「外面的世界」中沉淪,如果把歌舞形式換上平常的文藝片手法,可如何交代這一段?拍出孫納到處陪男人的片段嗎?還是以旁白/獨白/對白帶出?感染力又會如何?
基於上述原因,個人認為一個以歌唱方式表達的故事,成敗關鍵不在於歌中描述了多少細節,而是歌曲與影像的結合能否感動人。若果在動聽的旋律及流麗的影像配合下,寥寥數句歌詞便經已直闖觀眾心坎,那又何需大費周章去交代多餘的劇情?任何藝術創作皆講求取材,取材者,取捨也,說一部電影因為「無交代甚麼甚麼」所以不好看,其實是廢話,任何劇本也不能把所有人經歷的所有事交代,沒有交代某些事,有甚麼出奇?有甚麼值得批評?要批評的話,便講出沒交代那些情節對電影有甚麼實際影響吧。以所謂的理性,甚至只是拾人牙慧,去對一部電影指指點點,並不代表你懂得欣賞電影,更不代表你有多專業,只代表你沒有以感性去感受電影的能力。
說完嘗試維護普遍歌舞片的話後,現回到本片的歌舞場面。本片以說話及歌唱兩種方式互相交替,由於兩者的感覺很不同,導致觀眾容易覺得歌唱場面突兀。但只要細心留意兩者如何交替,便會知道這其實是別有用心的安排。馮禮慈曾指出,本片其實不算歌舞片,因為真正的歌舞片是全片對白全是唱出來的,而不會透過說話表達。而本片的歌唱部分,其實全都屬於片中的「戲中戲」(毋忘我),戲外的情節,全都是以說話方式進行,因此,嚴格來說,本片不是歌舞片,而是一部講述歌舞片的文藝片。
弄清歌唱部分及說話部分的劃分後,便更容易深入了解本片的主題。先重溫本片的大致結構:
如果愛(下簡稱為片1):人物-孫納、林見東、聶文, 屬於片中的真實世界
毋忘我(下簡稱為片2):人物-小雨、張揚、班主,屬於片1中的虛構世界
戲中戲的結構並非甚麼新鮮構思,在經常跟本片被拉上關係的Moulin Rouge!亦是用此敘述手法,故此看上去沒有甚麼特別,但本片的戲中戲安排其實比Moulin Rouge!的安排複雜,而且跟本片的主題其實是緊扣的。

片1是戲,片2是戲中戲,這是最清楚易明的層次,但本片其實還有許多其他層次:
1)戲中戲的不只是片2,片1中孫納初次重遇林見東時說不認識他,是做戲嗎?林見東向孫納盡訴十年來對她的思念,但原來只是為報仇而做的戲(儘管當中可能有真的情感,但仍算是做戲)。
2)片2亦非完全的戲中戲,班主打了小雨一把,張揚癡癡地望著小雨時的眼神,小雨選擇了張揚後放開了班主的手,讓他墮下,是片2的劇情?還是片1人物的真感情?
3)片1亦不完全是戲的世界,片中曾志偉那句「他愛她,她愛他,她也愛他,他又愛她- 這樣才是愛情片嘛!… 觀眾喜歡看嘛!」,以及聶文被問及轉拍歌舞片是否想開拓商業市場,這些彷彿都是連接片1與我們所處的現實的橋樑。
環環相扣、虛實相間、真假難分的情節,正呼應了Monty(池珍熙)在一開場時所說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不知道為何不知不覺間為本片寫了那麼多字,其實我對本片的感覺只是一般。畢竟,導演及其他參與製作者花心血是一回事,觀眾能否被感動是另一回事。選角方面,三位主角各有所長,周迅演得,金城武睇得,張學友唱得,一次過滿足晒所有願望。(以上只列舉各人最突出的一方面,當然金城武亦演得,周迅亦睇得,等等)
在片末字幕看到夕爺的名字,回家上網查看,發現他有份填詞,原來《外面》是他填的: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會不會失敗
外面的世界特別慷慨
闖出去我就可以活過來

留在這裡我看不到現在
我要出去尋找我的未來
下定了決心改變日子真難捱
吹熄了蠟燭願望就是離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會變得可愛
外面的機會來得很快
我一定找到自己的存在
一離開頭也不轉不回來
我離開永遠都不再回來

不是馬後炮,知道是他填才讚,其實看電影時已被此曲吸引。當周迅那略帶沙啞的聲線娓娓唱出孫納這少女憧憬外面的世界時,在銀幕上我們可以看到現實並非如此美滿,滿心歡喜去找製片,打算跟他去美國的孫納,最終失意而回。歌詞中越是充滿希望,與孫納所處的窘境的對比便越大,理想與現實越是背道而馳,便越令人心酸。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孫納一身紅衣,彷彿就像她心中那熾熱的理想,到頭來被製片離棄,回到家前躺在雪上,紅衣與白雪剛好是視覺上的對比,熾熱的心最終還是抵不住冰冷的世界,幸好那時有林見東。
說起紅衣,孫納聽完林見東在錄音帶中所表露的復仇心態後,獨個兒坐在雪地發呆,那時的她也是穿紅衣的。林見東把她熾熱的心喚醒了,但原來只是一場空,她又隻身回到冰冷的世界,幸好這次還有林見東。

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
UK/US 2005
導演:Mike Newell
主要演員:Daniel Radcliffe、Emma Watson、Rupert Grint

不知我是否憎人富貴,很多時一些本來喜歡的人/物,會因為他/它突然大紅大紫而不再喜歡,甚至討厭。猶記得在Fellowship of the Ring上映前的兩個月,在網上看它的預告片,一看便被那金髮精靈吸引了,由於不知道他的名字,故在看小說時努力留意精靈的出場,希望知道那一個是他。到電影終於上畫時,看的時候覺得他演技甚生硬,但因為靚他有bonus,所以也不甚介意。怎料這本來寂寂無名的小子居然搖身一變成為萬人迷,眼看各地少女為這虛有其表的演員神魂顛倒,便開始對他的粉臉生厭。隨著電影餘下的兩集相繼上映,他的人氣更是有增無減,更接拍了其他大製作,成了當紅男星。相比三年前的他,現在的他演技也沒有怎樣進步,眼看很多比他有「食力」的演員都紅不起來,我便十分「唔抵得佢紅」。加上因為曾有喜歡他的妹妹仔表示,Lord of the Rings最吸引的地方是他,至於劇情嘛,不是太清楚,連The Two Towers指的是那兩座塔是甚麼也不知道,雖然我也會如此膚淺地迷男角,但那一刻我真的氣死了,雖然不Orlando Bloom本人犯的錯,但點都要入佢數,美麗有罪嘛。
說得遠了,總之Harry Potter的情況跟Orlando Bloom相若,也是由起初的感興趣,演變到後來的「唔抵得」。看第一本小說時,小說經己打出名堂,但還未有電影。到看隨後的三本時,電影也陸續上畫。初時看小說的時候,覺得很緊張,但看了兩三本後,便已沒甚新意了,但看第四本時仍看得投入。至於電影方面,由於減了Weasley一家的戲份,故不及小說幽默惹笑,而且情節有點零碎。Harry Potter小說及電影雙線發展,亦在這兩方面取得空前佳積,報章雜誌電視全都關注這品牌的最新動向,如此鋪天蓋地,很容易令人透不過氣來。魔幻作品理應讓人嗅到奇幻氣息,但現在的Harry Potter只能令我嗅到銅臭。或許你可以說,銅臭是來自傳媒出版商電影投資者等等,並非作者本身。我不否認JK Rowling應該也是個不錯的作者,畢竟,在如此大壓力下寫這麼長的故事,實非易事,但眼看她接受訪問,預言新的一集有角色死,但又不願透露,有心吊讀者胃口,從而推高銷量,真的對她打了一大折扣。或許我是太陰謀論,但她近來真的頗喜歡這樣做,每集小說推出前也來「預言」一番,實在難以想出她這樣做的其他理由。
至於本片,不過不失吧。又是那些上天下海救急扶危你捉人人捉你的情節,而且由於早己從小說得知情節,所以也沒有甚麼驚喜。最驚訝(不是喜)的,是小演員都長大了很多呢,一開場看到身穿背心、手瓜幾乎有我大腿般粗的Ron時,真的嚇了一跳,不過我仍是最喜歡他呢,傻氣得來攪笑,谷德超曾說:唔靚仔o既細路可以係可愛,但唔靚仔o既青年就只有唔靚仔o既青年,哈哈,都幾應。
早前得知Voldermort 由Ralph Fiennes演,很期待呢,看後覺得是大材小用,就像上集的Gary Oldman一樣。

12/25/2005

八年沽夕


八年來獨沽一味傾慕林夕。

12/24/2005

公司打的日記--第一炮

昨天到漫畫店看了第13期的《NANA》、30期的《Naruto》、以及最新兩期《Exam》中的《Bleach》。

原來那漫畫店有買入《二十世紀少年》,太好了,起初還怕因為沒有機會再見到借此漫畫給我的舊同事而不能再追下去。而且還有同樣是浦澤直樹作品的《Monster》,也太好了,TVB播放的時間太晚了,我追了數集便沒有追了。

期待了很久的《死亡筆記》還沒有出最新的一期,雖然劇情的張力正在走下坡,但仍是很期待。我不是漫畫迷,沒有門路得知漫畫的出版日子,唯有一有空便到漫畫店去看看出版了沒有。

這是第一篇在公司打的日記。

泰說得對,選擇孤獨和被逼孤獨是不同的。

唯有在被逼孤獨時選擇排遣孤獨的方法。

12/12/2005

填詞人

托友人的福,10/12那天看了<<芝華士903友情夾gig音樂會 A Man and A Pen黃偉文十周年>>的音樂會,聽了很多好歌,亦目睹了不少歌手在舞台上的風姿,當然,重點還是Wyman的詞,很多時也說得很「中」、很「應」。
Wyman的音樂會完了後的這幾天,腦中還是間中響起他的歌。可能是上天覺得我心目中不可以有第二個男人,故讓我剛才在友人的xanga看到了這段:

「搵到一本陳年organizer,發現o左好多當年無心機上堂所抄o既打歌詞!

首先打一首由___(我的英文名)所抄o既「難念的經」,d詞係林夕填o既,我記得___(我的英文名)好鍾意依首歌,我都好鍾意gar!

笑你我枉花光心計
愛競逐鏡花那美麗
悔幸運會轉眼遠逝
為貪嗔喜惡妒著迷
責你我太貪功戀世
怪大地眾生太美麗
悔舊日太執信約誓
為悲歡哀怨怒著迷
捨不得璀璨俗世
躲不開痴戀的恩惠
找不到色相代替
參一生參不透這條難題
吞風吻雨葬落日未曾徬徨
欺山趕海踐雪徑也未絕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憑這兩眼與八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闊闊雪漫漫共誰同航
這沙滾滾水皺皺笑著浪盪
貪歡一趟偏教那女兒情長埋葬」

對不起,夕爺,差點忘記當年是如何的迷戀你。
世間始終你好。

註:這是無綫劇集天龍八部的主題曲《難念的經》。有看過該劇集或《天龍八部》原著的人應該會體會到這首歌的詞是多麼貼題。

貪小便宜

早前嘉禾旺角舉辦了一個「歐洲潮電影」的小型影展,票價是$50,另外有$100三套戲的套票,算死草的我覺得套票較抵買,於是儘管想看的片只有兩套,也買了套票。

02/12那又看了My Life Without Me,女主角得知自己身患絕症,命不久矣,決定在離世前要精彩地活。沒有聲淚俱下的煽情場面,有的只是要無悔地離去的決心。

06/12那天看了I am Dina The Shape of ThingsI am Dina 開場的首十分鐘很恐怖(對我來說),我還以為自己錯選了恐怖片來看。片中女主角因為童年的恐怖陰影,性格變得怪怪的,圍繞她的男角,有好幾個也是怪怪的。女主角性感奔放,而且把澎湃的感情以大提琴來宣洩,跟Hilary and Jackie中的 Jackie有點像。至於The Shape of Things,男主角是Paul Rudd,而且是幽默爰情小品,很期待呢,可能是期望太高,而且期望的方向錯了,看後很失望,亦不覺得此片幽默或浪漫。

11/30/2005

失敬失敬

家中的電腦壞了,友人替我借來了手提電腦,感激不盡。奈何始終用得不太得心應手,還是長話短說吧。

28/11那天看了我的紅粉生涯(Little more than a year ago-diary of a male porn star),男主角多次在鏡頭前有大膽演出,但表現奔放,沒半點忸怩,有點懷疑該演員是否本來便是脫星。很來上網起底,才知道他除了是本片的男主角,還是導演和編劇,真是失敬失敬~

29/11看了精裝追女仔2004。早前跟朋友唱k時唱了杜汶澤的《心裡心裡有個謎》,mtv的片段主要是來自精裝追女仔2004一片,覺得頗「攪野」,有點想看,但又捨不得花錢買,故一直慫恿友人買。那天跟友人逛vcd店,忽然記起此片,故嚷著要友人買,唉,卿本佳人,奈何被逼放下知識份子的尊嚴和妙齡少女的矜持,拿著精裝追女仔2004的vcd往收銀處付錢。王昌始終是王昌,全片皆是有味笑話,雖然偶有真的惹人發笑的地方,但始終真的是低俗得很~~~那天看報紙,看到王天林大讚王晶,說他可以拍很好的電影,現在他走低俗路線,只不過是市場需要,其實他可以拍得比王天林還要好。真的嗎?是的話便真是失敬失敬了~

11/25/2005

今天繼續墮落,看了b420情書

b420
HK 2005
導演:鄧漢強
主要演員:楊愛瑾、李燦森、洪展明

記得當年很喜歡香港製造,亦很喜歡李燦森在片中的演出,可惜他後來接拍太多爛片了,以致一直再沒有甚麼代表作。上星期看雜誌,看到一篇他的訪問,他提及b420一片:「拍這套片,感覺就好像回到當時拍《香港製造》之時,因為他(導演鄧漢強)與陳果一樣亦是一個很有理想的導演,今次他集資拍了這套電影,完成自己一個心願,所以當他拿劇本給我看之後,我便答應了,亦沒有收甚麼片酬,只是收一點點的車馬費。整個拍攝過程都很好玩,因為只有我與導演有這方面的經驗,其餘的工作人員都是一斑學生(演藝學院學生)」,看後便有衝動去看b420

看後發覺本片比想像中好看,很自然流暢,沒有太多造作或煽情位,而且當想到製作班底是一個初次當執導並同時身兼編劇及剪接的導演加上一群義務協助的學生,便深感有志者可能真的事竟成。回家後起鄧漢強的底,得到的資料如下:

「一九八八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鄧漢強先後加入過TVB與香港電台電視部的戲劇組。九一年投身電影業,曾為《不夜城》、《金枝玉葉2》、《甜蜜蜜》、《宋家皇朝》、《重案組》等電影擔任副導,但今年才坐正,挑大旗拍了一部《b420》,原來他都是無心插柳下當上導演。他02年重返校園,於香港城市大學攻讀創意媒體,《b420》是其畢業作品,最初沒有想過將這故事搬上大銀幕,結果在這麼大個人才重返校園,不可隨隨便便交一份習作,故愈搞愈複雜,愈搞愈大,向朋友借了100萬元、分幾年攤還下才得以完成。」
(資料來源:Yahoo! 及b420的官方網站)

b420的片名有兩個讀法:Before twenty 同埋 Before too old,好像意味著過了二十歲便是太老了。這個片名令我想起漫畫NANA中雷拉和真一的對話:
雷拉:真一,我下個星期生日...
真一:生日快樂!
雷拉:一點都不快樂--已經23歲了!(無奈表情)已經是大嬸了...


情書
Japan 1995
導演:岩井俊二
主要演員:中山美穗,豐川悅司、酒井美紀、柏原崇

只看過這部經典作品一次,而且還是看深夜重播,結果看到一段便去找周公了。難得油百為紀念本片十周年而再作放映,便把握這次在大銀幕看的機會。

初時有點怕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幸好本片真的不會令人失望。畫面構圖實在很美(不得不歸功於那些優美的景色),加上動人的音樂,以及中山美穗的細緻演繹以及優雅氣質,令本片實在賞心悅目。而最「養眼」的,當然是柏原崇,雖然他是那種我不會迷的小白臉花瓶,但無可否認,佢真係好靚仔~當年還是小伙子的他,現在經已「廿尾」了,套用現在「老」的標準,他很老了~ -.-|||



<-柏原崇演的藤井樹(怎麼有點像福山雅志?)

11/24/2005

Jacqueline de Pre

不知道人會否越墮落越快樂,或者越快樂越墮落,只知道越墮落越花錢,越花錢越墮落。
今天墮落指數很高,花錢指數亦很高。在HMV買了兩片CD,一隻是Alessandro Safina 的Insieme A Te, 一隻是The Very Best of jacqueline du pre

初次見Alessandro Safina的名字,是在看有關Moulin Rouge!的原聲大碟的資料,發現在Your Song一曲中那伴著Ewan McGregor歌聲的雄厚男聲原來大有來頭,是個頗知名(我也不清楚知名的程度)的意大利男高音,目前為止出了三隻CD,在網上試聽了,好像頗不俗,今天發神經,居然買了。

至於Jacqueline du Pre,知名程度絕對遠高於Alessandro Safina,(其實是不同範疇,或許不應如此作比較)但很慚愧,若不是當年的友人借Hilary and Jackie一片給我看, 我也許至今也不認識這才華洋溢的大提琴家。但畢竟對音樂沒甚麼認識,對Jacqueline du Pre亦沒有甚麼認識,故此買了「抵食夾大件」的精選碟來作入門之選。

Hilary and Jackie(港譯她比煙花寂寞)講的是Hilary同Jackie(即Jacqueline du Pre)兩姊妹的故事,二人自少得到當音樂老師的母親的栽培,年紀輕輕便已學習樂器,姐姐Hilary學笛,妹妹Jackie則學大提琴。初時Hilary成績較好,比妹妹嬴更多音樂比賽。Jackie眼看姐姐比自己出色,心中不是味兒,於是發奮練習,加上遇上名師指導,最後不單超越姐姐的成就,更成了出色的大提琴家,屢獲殊榮,更巡迴各地演奏,後來與鋼琴及指揮家Daniel Barenboim結婚,成為古典音樂界裡的金童玉女。事業愛情兩得意的Jacqueline於26歲時不幸患上惡疾,其後病情時好時壞,使她難以像以往般演奏,最終她於28歲時決定引退。其後她的病情持續惡化,經常臥病在床,婚姻亦因丈夫有外遇而破裂,她最後亦於42歲時鬱鬱而終。

如果世事真有天意,有時真不知天意是如何運作的,像Jacqueline du Pre這樣的天才,不幸英年早逝,像我等之庸才,卻留在此獻世,更不斷巡迴演出,巡迴到各機構演出馬騮戲。

11/23/2005

A Knight's Tale

USA 2001
港譯:狂野武士
導演:Brian Helgeland
主要演員:Heath Ledger,Shannyn Sossamon,Rufus Sewell,Paul Bettany

跟Paul Bettany真是有緣,剛看完他演的Wimbleton,國際台便播他演的A Knight's Tale(20/11),雖然明知是爛片,仍然選擇看了。

故事講Heath Ledger演的William本是農民之子,後來陰錯陽差加上個人的努力和勇氣,當上了武士。聽上來好像是壯志激昂的故事,但片中卻不時加入無厘頭插曲,例如觀看武士比試的觀眾會一起邊打拍子邊唱We Will Rock You,以及舞會上會放極具disco feel的音樂,這些歌曲都完全跟那中古背景格格不入,加上情節上的出人意表,使本片十分反傳統~ 身兼編劇的導演Brian Helgeland,原來是Mystic River的編劇,真難想像獲奧斯卡提名的編劇,原來曾這麼「反傳統」的。片中在對白上有不少笑位,雖然無聊,但也算輕鬆惹笑。

惹笑功臣之一,當然是Paul Bettany。這次他演口水多多的流氓作家Geoffrey,是個很浮誇的小人物。他跟在William身邊,當他的報信者(武士出場前通常有使者先行替他們報上名字,並作簡介,這些使者稱為herald)。Geoffrey在介紹William出場時,總是加鹽加醋,而且相當投入,說得七情上面。Paul Bettany演得很好呢,樣子很滑稽,亦可以看得出他很「肉緊」,但他卻因為叫得太落力,導致喉嚨發炎,真可憐~

除了要犧牲聲帶,他還要犧牲色相呢,他初出場時,是全裸的(當然某些部位沒有爆光)。William等人在路上看到赤條條的Geoffrey神色自若地緩跑,以下是他們的對話:
William: Oi sir, what are you doing?
Geoffrey: Uh... trudging. You know, trudging?
[pause]
Geoffrey: To trudge: the slow, weary, depressing yet determined walk of a man who has nothing left in life except the impulse to simply soldier on.
William: Uhhh... were you robbed?
Geoffrey: [laughs] Funny really, yes, but at the same time a huge resounding no. It's more of an... involuntary vow of poverty... really.

忽然覺得Geoffrey的回答很有趣,還聯想了以下情景:
Someone: Uhhh... Are you unemployed?
An unemployed:[laughs] Funny really, yes, but at the same time a huge resounding no. It's more of an... involuntary vow of poverty... really.

 <--Paul Bettany演的Geoffrey,看他在群眾前介紹William時的樣子多風騷~

11/18/2005

Reality Bites

昨天到油百借碟,在碟架上選了片子,拿了上手,才發覺拿錯了,拿了隔壁的碟,看看片名,叫Reality Bites,是沒有聽過的片名,再看看演員,Winona Ryder, Ethan Hawke, Ben Stiller,三人都是認識的,再看背面的劇情簡介,被其中一句吸引了:「This irreverent portrayal of the harsh realities of life after college captures the misadventures of Lelaina(Ryder), an ambitious TV production assistant, and her relationships with...」原來是講畢業生的故事,好像頗應景,於是便借了來看。

片中除了Lelaina的「求職奇遇記」外,也沒有甚麼地方是有同感的,畢竟是十多年前的片,而且故事發生在美國,所以難以有共鳴,加上本片的主題其實是愛情,所以在工作方面著墨不多。

Ethan Hawke又是演有頭腦的角色,他演的Troy其實性格不甚討好,但基於「Before Sunset情義結」,始終不會討厭他。不過始終不喜歡人把鑽研哲學的人定型為只會空想、自我中心及憤世嫉俗的人。

片末播的歌曲Stay很好聽,記得是當年讀中一時友人介紹我聽的,轉眼已十年了。現在手上這隻DVD 亦是10th Anniversary Edition,當年的Ethan Hawke,樣子跟Before Sunrise中的他差不多(其實兩片的拍攝年份也只相差約一年),這張十周年紀念版DVD,特別訪問了各演員,事隔十年,Ethan Hawke的樣子亦添了歲月的痕跡,臉龐瘦削了,亦留了鬚,跟Before Sunset中的樣子差不多,恰巧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的故事也是相隔九年。在半年內分別看了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在一天內看了Ethan Hawke在Reality Bites的演出及十年後做的訪問,再回想十年前的自己,把九、十年的歲月濃縮來看,原來是會令人心寒的,會因為在濃縮中找不到精華而心寒。記得有人說過,連預告片也不吸引的電影,肯定是十分不濟的,因為預告片是抽取片中最值得看的數分鐘,連這也不好的,那麼那個多小時的電影亦不看也罷。回憶亦如是,回顧過往十年,若連精華也找不到,那十年的歲月,恐怕不提也罷。


同場加映:
1) 片中Troy和Lelaina家的電話錄音是這樣的:(Troy的聲音)At the beep please leave your name, number and a brief justification for the ontological necessity of modern man's existential dilemma and we'll get back to you.
2) 原來Evian倒轉來串是naive。




<-- Ethan Hawke and Julie Delpy in Before Sunset (很難得同時那麼喜歡男女主角)


不知為什麼,今天看的明明是Reality Bites,卻滿腦子都是Before Sunset,希望不要有人單看標題和這張相,以為這是Reality Bites的劇照。

11/17/2005

Vivienne Westwood

一身Vivienne Westwood的中島美嘉







一身Vivienne Westwood的竊海皮


















高下立見。

11/16/2005

同志電影

今年的香港同志影展明天開幕了,還在坐月,看來跟它是沒有緣份了。幸好上年的同志影展放映的電影現在經已有vcd看,況且不知是否宣傳小冊子的問題還是今年的電影的確不同了,好像覺得今年選播的影片太激了,我還是喜歡較含蓄的,例如約半年前在包浴缸看的Angels in America,其中一幕至今還記得:

場景:公司(好像是律師行)的男洗手間
人物:Louis(男同性戀者), Joe(已婚男子)<--二人是不認識的
此幕講Louis因為男朋友病重的事而在洗手間內痛哭,男人老狗在廁所聲淚俱下,洗手間內的其他男職員相繼閃人,此時Joe進來,看到Louis,給他遞了紙巾,然後的對白如下:

Louis: (痛斥剛才對他視若無睹的男職員)Reaganite heartless macho lawyers!
Joe: Well, that's unfair.I voted for Reagan. Twice.
Louis: Well, oh boy. A gay Republican.
Joe: Excuse me?
Louis: Nothing.
Joe: Oh, I'm not... no, forget it.
Louis: Not... Republican? Not Republican?
Joe : What?
Louis: What?
Joe: Not gay. I'm not gay.
Louis: Oh. Sorry. It's just that sometimes you can tell by the way a person sounds. I mean, you sound...
Joe: No, I don't. Like what?
Louis: Like a Republican.
Joe: Do I sound like a...?
Louis: What? Like a Republican? Or do I?
Joe: Do you what?
Louis: Sound like a...
Joe: Yeah. Like a... I'm confused.
Louis: Yes. My name is Louis but all my friends call me Louise. I work in word processing. Thanks for the toilet paper.
[Joe goes to speak, but Louis quickly plants a kiss on his cheek before exiting, leaving Joe slightly shocked]

Joe自覺是直的,抗拒被誤會是基的,所以很迅速地否認Louis的話,於是當對方說”It's just that sometimes you can tell by the way a person sounds. I mean, you sound...”時,他便急不及待地打斷對方的話來否認,但否認後才發現其實自己其實未弄清楚對方的問題,於是答完”No, I don't.”之後又加了一句” Like what? ” Louis巧妙地答了”Like a Republican. ”
Joe半信半疑,想知道自己究竟像不像gay的,於是問”Do I sound like a...?” 又想問,又怕直接問,結果問得含含糊糊,然後被Louis反問了一條不知是否裝傻扮矇的問題”What? Like a Republican? Or do I?” 如是者,二人越問越亂,最後只好相視而笑,欲言又止的說話,似有還無的感覺,始終比火辣辣的情慾情節窩心。
看的時候覺得演Joe的演員超級面善,但想來想去也想不到他演過甚麼,後來上網起底,才發現他便是在Phantom of the Opera 演Raoul的Patrick Wilson,唱得演得睇得,有前途。

喜歡的同志tv series,還有Queer As Folk(UK version),看的是沒有字幕的DVD,只聽得明部份對白,但已足以令我喜歡它,喜歡它不會只著重感觀享受,還有細膩的感情描寫:慣了縱慾的Stuart面臨三字頭來臨的恐懼,喜歡Stuart的Vince默默守候愛郎,還有二人身邊各色各樣的同志朋友,發展出多采多姿的故事,加上具電影感的拍攝,及輕鬆的配樂,令人看得心曠神怡(?!),當然,當中也有討論嚴肅問題的情節,氣氛又會頓時變得沉重,但有時又會加插抵死的對白來緩和氣氛,例如:

1)Stuart VS Roy (Nathan's mother)
[Roy has just rammed Stuart's car after spotting him kissing his son.]
Stuart: What the fuck are you doing?
Roy: Fifteen! That boy is fifteen!
Stuart: So? The car is only six months old and you've still buggered it.

2) Stuart和一女同志誕下孩子,其後問題接踵而來,令Stuart很煩躁
Stuart: It's the exact opposite of child-birth, first you have the baby and then you get fucked.

印象中還有很多抵死對白,但暫時在網上找不到,看看將來會不會找到它的dvd或劇本來看吧。

不知為什麼喜歡看同性愛情片,可能是因為傳統愛情片的性別定型問題太嚴重吧。說起性別定型,近日Roadshow某個專講電腦的節目,經常有些嗲聲嗲氣的女子說一些非常教育電視的說話,然後就有男子出來拯救她(的電腦),實在太恐怖了~~~

11/15/2005

坐月

已呆坐一個月了。

11/11
看了《東京契爺》,這是我看的第三部今敏的動畫,早前在國際電影節的每月放映看了《千年女優》和《藍色恐懼》,前者是淒美的浪漫故事,後者則是懸疑的心理片,相比之下,《東京契爺》比這兩部片都輕鬆,雖然以溫情為主題,亦不失輕鬆惹笑的情節。看DVD的製作特輯,才知道此片的製作很認真呢,例如在以東京街道為背景的情節,那些在遠處的招牌,原來一開始時是放大來設計的,所以像真度很高,設計完成了,才把圖縮小,並放在背景裡,還有背景中的樹,也是一層一層地畫,然後再逐層放到背景裡,從而增加樹的層次感。不看製作特輯,也不知道此片的背景如此細緻。不過,即使沒有留意背景的細緻,單從本片的片頭已能看出製作人員的心血。片頭中所出現的人名,全都是在招牌、車身廣告等街道上的平面上出現的,而且出現得很有連貫性,可以被獨立看成一段小插曲呢。

12/11
再一次到紫羅蘭臨別秋波,買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Lord of the Rings Weapons and Warfare》。很奢侈,但亦很開心,因為我的LOTR收藏又添了一員了!
數天後看了Christopher Lee寫的前言,其中有數句是"... I was totally involved in the Greek and Latin poets and dramatists, particularly Homer's Iliad and Odyssey, which I learned in the original lanuage." 多麼有涵養的演員啊!香港的有涵養的演員全都到那裡去了???

13/11
跟友人乘地鐵,友人說郭政鴻曾擦身而過,噢!我居然與我最欣賞的電視男演員緣慳一面~~~

14/11
在漫畫店看了第廿七至廿九期的Naruto,人名跟動畫的不同,初初看到一頭霧水,為什麼卡卡西會是畑鹿驚???我愛羅當上了風影,型死了!鹿丸出場很少,失望~幸好他跟手鞠交往好像頻密了,很期待,hehe

15/11
看了Wimbleton(中文片名叫球戀大滿貫,很恐怖~)看的原因,是因為Paul Bettany是男主角,故事講他演的Peter是處於低潮的網球員,後來遇上同樣是網球員的女主角,擦出火花之餘亦燃起了他的鬥志,總之是很老套的愛情片,但Paul Bettany真的演得很不錯呢,他那高大修長的身形很有網球員的感覺,加上他自然的演技及本身散發的英式氣質,使他恰如其分地演譯了Peter這英國球手的浪漫和幽默。片中演Peter爸爸的演員很面善,想了很久,才想起了他便是LOTR中演Theoden的Bernard Hill。
初次看Paul Bettany的演出,是在A Beautiful Mind有你終生美麗),片中他演Russel Crowe的室友,片中的Paul Bettany 和 Ed Harris都演得很出色,前者輕狂,後者陰沉,偏偏只有Russel Crowe獲提名,真的氣死了我。幸好屈鬚膏最終名落孫山,總算天有眼。


<--Paul Bettany as Petter in Wimbleton

11/11/2005

Naruto

十月三十日的那篇「日記」,寫了「賦閒家中兩星期有多,看的電影不是太多」,罪魁禍首,又是動畫。(早前也有寫過動畫人物蒲原喜助是我沒有update blog的元兇~)
在兩星期內,看完了友人借的百多集Naruto。感覺嘛,還是較喜歡Bleach~
Naruto的主角是嗚人,跟Hunter x Hunter的小岡很像,都是那種超級熱血、充滿打不死精神的小孩(連聲優都是同一人),可能我是比較消極的人吧,總是覺得這種極度積極的角色很煩厭(那聲優的聲音也很煩厭,經常吵吵鬧鬧的,也弄不清是聲優還是角色令我煩厭)。Bleach的主角黑崎一護也是熱血青年,但頗喜歡看他,因為他熱血之餘也會間中表露出軟弱,例如面臨強敵時會膽怯,戰敗後會沮喪,鳴人也有表露過這些軟弱,但通常都是不知受了甚麼啟發,很快便會又再叫喊著熱血對白,或許這打不死精神對很多人來說是種鼓舞,但對我來說,則只是煩厭。
除了主角鳴人及女主角小櫻(只懂哭的女生,太可怕了~)外,其他角色我也頗喜歡的,好像是愛心爆棚的依魯卡、愛狗如命的牙、經常上演「斜陽裡氣魄更壯」的濃眉師生凱及李、有型又攪笑的卡卡西、很可愛(?!)的我愛羅(他和夜叉丸的那段很慘情,年幼版的他超可愛!!!)...
而我最喜歡的角色,便是奈良鹿丸,他只是配角之一,在中忍考試前的戲份也不多,我甚至也沒有怎樣留意他。第一次真正留意他,是他在中忍考試第三回合的預選賽時智取對手,Naruto畢竟是一部講忍者的動畫,忍者們都拼過你死我活,打到頭破血流,像鹿丸這樣智取對手,反而少見,況且我一向對智慧型的角色都沒有能力抵抗的,於是,從那一集起,便對鹿丸多加留意了。
其後第三回合比賽時,他的對手是手鞠,面對強敵的他居然還懶洋洋地看雲,邊看邊想:「唉...我本來想過著隨便當個忍者,隨便賺點錢...然後和不美又不醜的普通女人結婚,生兩個小孩,第一個是女孩,第二個是男孩...等長女結婚,兒子也能獨當一面的時候,就從忍者的工作退休...之後..每天過著下將棋或圍棋的悠閒隱居生活...然後比自己的老婆還要早老死...我就是想過這種生活...結果我卻跑出來搶鋒頭...我真想普普通通的過完一生...事情竟然變得越來越麻煩了...」該集的主題「幹勁0的男人」便正正是形容鹿丸...
的確,鹿丸很多時候都是「幹勁0」的,他的口頭禪總是「唉,真麻煩~」,但隨後我們可以看到他只是選擇性地慵懶,從他甘願以自己作餌,阻礙敵人追殺自己的同伴,以及當他作為小隊隊長時的勇敢果斷,我們都可以看到他認真的一面,知道他是一名值得信賴的領袖。喜歡鹿丸,不單是因為他的機智,亦不單是因為他那「唉,真麻煩~」的口頭禪(這也是我的口頭禪),更重要的,是喜歡他的實而不華,可能是因為現實世界華而不實的人太多吧...

 <-比賽時也懶洋洋地看雲沉思的鹿丸


 年幼時的佐助->
一向不會喜歡流川式的裝酷男角,但可能是另外兩個主角太煩厭吧,唯一剩下的主角佐助算是比較易接受,況且年幼時的他真的超級可愛!(雖然我愛羅更可愛,但找不到他的照片~)


<-佐助的哥哥-鼬,上圖的佐助正在向他撒嬌,於是他便向佐助招手,叫他走近一點,接著是怎樣?我才不會在這裡透露,畢竟這是我頗喜歡的一幕。鼬由一個對弟弟愛護有加的哥哥,對後來變成了冷血的殺手,中間經歷了甚麼,背後隱藏了甚麼,很耐人尋味,亦為這角色加添了神秘感,加上鼬比弟弟少了一份稚氣,多了幾分憂鬱,對我來說,是個頗具吸引力的角色。

11/10/2005

破產

昨天看了American Splendor,頗喜歡這種小人物變大人物但又保留小人物心態的故事,有點興趣看《American Splendor》漫畫。向來只是看日本漫畫,早前Sin City上畫時也想轉換口味,看看美國的漫畫,尤其是題材較特別的那些,(特別的條件之一--不能是那些毒蛇猛獸俠系列)。但在PageOne 及 Kubrick也有見過這些漫畫,動輒要過百元,本地漫畫店又沒有這些漫畫租來看,恐怕是沒機會看了。

今天到Kubrick還American Splendor,順道拿了香港同志影展及法國電影節的宣傳小冊子,然後到附近的連鎖快餐連鎖店從長計議。首先看的是香港同志影的小冊子,近年來很多影展的小冊子裡的影片介紹都很生動抵死,這個影展也不例行。首先有押韻的「皮肉生涯不易為,但為兩餐實在無計。只是Lliac實在運滯」;然後有緊貼潮流的「練得一副阿Rain身材的Peter Berlin,更是「身」先士卒」(此片的片名是「射雕英雄豔傳」,名字也很攪野);接著有玩字的「出前拉丁--火上加油味」(看到這裡我已忍不住,不停地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來了一個「講多無謂,Odete為表堅貞愛意, 在Pefro入土為安當天更來個哭墳,在墳場中心呼喚愛」~~~

可能我真是一個很無聊的人,一些很無聊的東西,便足以令我發笑,而且還要是失去自控地笑。於是,今天便獨個兒坐在快餐店裡,拿著佈滿坦胸露臂的肌肉男及擠眉弄眼的俊臉男的照片的小冊子,邊看邊笑...最後還是決定在惹人側目前改看法國電影節的小冊子。

法國電影節的小冊子的電影介紹沒有那麼爆笑,總算看得比較安落。看著看著,覺得還是先看票價比較實際,一看之下,才發覺即使是百老匯電影中心的會員,也要$45一張飛,很肉赤呢~~~此外還有特惠套票,$200五張飛,好像便宜了一點,但又不知道有沒有五部想看的電影,「大拿拿」兩舊水,還是先回家參詳參詳。(不過《求職必殺技》是一定要看的,單看片名已覺應景非常,看了故事簡片,也覺得會頗好笑的。)

除了香港同志影展及法國電影節,還有Jean Cocteau的回顧展,英國電影新浪潮,全都是十一、二月期間舉行,偏偏是我赤貧的日子,唉...

算,反正我家中有大量早前買下的vcd未看,而且在油百也有不少碟借(今天借了很想看的東京契爺Ulysses's Gaze,超開心),不愁沒有片癮過。(雖然明知有些電影只能在影展才有機會看~)

今天發現一向賣平價動畫cd(因為是台版)的店舖好像結業了,有點失望,我早前買的兩隻川井憲次cd也是在那裡買的,有冷門碟(Avalon那隻HMV也沒有呢),價格又相宜,也算是一個好去處,本來還打算再去的時候買Ghost in the Shell的soundtrack,早知它結業,上次買Ghost in the Shell2的時候便應該順手把第一集的也買下~~~現在後悔也太遲了~~~

禍不單行,接著又發現一直光顧的紫羅蘭於十一月底結業的噩耗!這次的打擊更大,因為紫羅蘭有很多好書,而且價格很低,所以我也算是它的捧場客(雖然是打書釘居多)。現在它結業,真的是很捨不得。臨別秋波,花了$174買了三本書,還有其他書想買,應該會再去別多一次秋波,反正書中自有黃金屋,千金散盡還復來~~~

在發現兩間一直捧場的店舖結業前,曾在街上閒逛時想起自已的創業大計,還沾沾自喜覺得此計可行,只欠資金,現在看來,真的是生意難做,還是學好求職必殺技,好好地打工吧。

11/08/2005

御法度

御法度
Japan 1999
導演:大島渚
主要演員:松田龍平、北野武、淺野忠信,武田真治

有時我看電影,會喜歡有關聯地看,有關聯的意思是同一個導演、演員、編劇、類型、題材、配樂師等等。

早前得知松田龍平會當NANA的男主角,便連忙買《御法度》的vcd,因為我知道我看完NANA後應該會想看此片的。我的預算果然沒錯,看完NANA後,真的很想看《御法度》呢,不是因為迷上了松田龍平,而是覺得他在NANA中實在太恐怖了,很想弄清楚那究竟是選角出錯,還是他真的那麼不濟。《御法度》是他的成名作,而且他在片中的演出口碑很好,所以應該是他最值得拿來參考的電影。

《御法度》跟《戰場上的快樂聖誕》(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同樣都是大島渚導演,坂本龍一配樂,而且片中均有不少練習劍道的場面,以及主題皆涉及男性間的情誼。但相比之下,《御法度》的感覺陰沉得多,幕府與武士的權力鬥爭,以及「新選組」內的多名成員因垂涎加納(松田龍平飾)而各懷鬼胎,加上片中有很多幕都是在晚上發生,畫面總是黑沉沉的,加上「新選組」內種種的傳言,令加納更添神秘感。

《御法度》的故事背景是日本十九世紀中期幕府政權末期,因為對那時期的日本政治狀況不大熟悉,所以看的時候也有點吃力,而且也有點驚訝,因為片中人談及今日我們稱之為「男同性戀」的話題時,是很直接的,甚麼「男色之約」、「x搭上了x」、甚至會直接問對方是否迷上了加納,更會清楚分析各男性間的關係,說的時候半點避忌、半點尷尬也沒有,真難想像當時的武士是那麼開放的。

片中松田龍平飾演美豔不可方物的加納,雖然他的樣子始終不合我口味,但無可否認,他那勝雪的肌膚,加上略帶邪氣的丹鳳眼,令他很適合那造型,也很適合那角色。但他畢竟是孤掌難鳴,片中跟他一直傳緋聞的田代(淺野忠信飾)甚少出鏡,北野武出場雖多,但感覺上是獨立於松田龍平演的加納,不像《戰場上的快樂聖誕》,兩個男主角各有各的魅力,而且擦出不少火花。配樂方面,雖然同樣都是由坂本龍一負責,但《戰場上的快樂聖誕》的配樂動人得多了。

擴充片名

剛剛看報紙,看到有部新上畫的日本片,叫《青空下講我知你愛我》,看劇情簡介,好像是一部青春愛情片,早前看岩井俊二的《花與愛麗詩》,出乎意料之外地喜歡那清新的感覺,所以忽然有點想看這部片,想著想著,忽然聯想了自己去購票的情境,這部片的名字也太難記吧,「青空下」那三個字也不成問題,但後面又你又我的,很易掉轉,變成《青空下講你知我愛你》,加上「講」、「你」、「我」、「愛」從來都是我們這些年輕一輩(扮後生中~)經常發音不正的字,把它們連在一起讀,「講我知你愛我」隔個字有鼻音,購票時不知有多少個人是字正腔圓地讀出來。
《青空下講我知你愛我》不但是一個不易讀的片名,亦是一個很長的片名,它令我想起另外三個也是七個字或以上的片名:《在世界中心呼喚愛》、《藉著雨點說愛你》及《再說一次我愛你》。其實七個字或以上的片名為數不少,特別想起這三套,除了因為它們都是本年的電影,還因為它們的片名其實有不少共通之處。(見下表)(註:電腦有些問題,弄來弄去有些線遠是在從文未檔案變成圖片後不見了~)

(按圖可放大)
從這表可見,這些片名可以算是同一個族類。依照這個族類的特徵,可以引申出更多的片名。
可供配搭的字詞:

1)天氣
晴天可用「青空下」
下雨天可用「藉著雨點」
驟晴驟雨的話,可用「青空下藉著雨點」

2)地點
地球本來便是一個球體,球體上表面的任何一點其實也可以是中心,所以「在世界中心」是百搭的。

3)示愛
第一次示愛,可用:「說愛你」
第二次或以上,可用「再說一次我愛你」
還未有示愛對象的話,可用「呼喚愛」

這樣,只要1+2+3,或2+1+3,便可以組合出新的片名了。而最長的片名將會是「青空下在世界中心藉著雨點再說一次我愛你」。

11/07/2005

11/04/2005

The Corpse Bride & NANA

今天終於看了兩部期待了數個月的電影:Tim Burton's Corpse Bride 同埋 NANA,因為要早歸家,甩了友人底,不過我想她(or你,如果你在看的話)不會介意吧。不過,我卻因禍得福,以$36滿足了兩個願望,抵到爛~


Tim Burton's Corpse Bride
USA 2005
港譯:怪誕屍新娘
導演:Tim Burton, Mike Johnson
主要配音演員:Johnny Depp, Helena Bonham Carter

怪雞導演加上怪雞導演的愛將怪雞小生加上怪雞導演的女朋友怪雞花旦,正合我口味呢。其實,相比Tim Burton 以往的電影,本片也不甚怪雞呢,雖然仍保留黑沉沉的氣氛(Danny Elfman的配樂跟沉色的畫面很配合呢),但故事也算是「大路」了,也算是大團圓結局。反觀Tim Burton以往的電影,很多重要角色都逃不出被孤立的命運;Edward Scissorhands 裡的Edward, Batman Returns 裡的Penguin, Ed Wood 裡的Ed Wood, 不是因為外表奇特而被歧視,便是因為想思怪誕而被排斥,相比之下,本片的男主角Victor算是較「正常」了。加上Victor除了是Johnny Depp配音外,連外形(特別是那對smoky eyes, haha)和神態(有點像Sleepy Hollow 裡那騰雞的Johnny Depp)都很像Johnny Depp呢,超可愛!!!



這兩個多月來,我都是用這個wallpaper呢-->


NANA
Japan 2005
中文片名:世上的另一個我(?)
導演:大谷健太郎
主要演員:中島美嘉、宮崎葵、松田龍平

早前在網上看到演員的造型照,兩名女主角也算恰當,但男角則很令人失望,畢竟,漫畫中的男角大多是俊男,怎料真人版卻那麼不濟。不過,我向來也不主張單看演員的外形,畢竟單從外表去評論演員會抹煞了他們的努力,這樣對天生其貌不揚的演員是很不公平的,所以我姑且多給他們一個機會,待我看完他們在電影中的表演才再下定論。

可惜,NANA畢竟是改篇自漫畫的,所以看的時候還是很自然地拿演員與漫畫中人比較。演男主角本城蓮的松田龍平,其實也演得不過不失的,(起碼比那演章司的演員自然),但樣子實在不行,蓮明明是尖面、瘦削身材的,松田龍平卻是「包面」,而且「彈結他時肚腩頂著結他」(套用友人在電話中的話),特別是那張Trapnest poster,他的樣子真的很恐怖~~~ 此外,演真一的木村了看上去也太年長了,一點也不像15歲呢,而且也不像可愛得來帶點壞的美少年;至於演伸夫的成宮寬貴,也是看上去也太年長了,而且攪笑有餘,溫柔不足,不過這也不能怪他的,是劇本方面要有所取捨吧;至於漫畫中我最愛的角色--泰,他算是最易扮的角色了,演員只需剃光頭再戴上一副黑超,便總會有幾分相像了,但我最喜歡泰的地方,是他的成熟、細心、穩重可靠,片中的泰戲份不多,不能表演這些性格特質,所以看來看去也覺得怪怪的,總覺得那大叔「虛有其表」及「扮型」。

男角之中,最「可觀」的可算是演拓實的玉山鐵二了,NANA中的人物的面形全都是尖尖長長的,所以定必要找面形尖長的演員來演才恰當呢,玉山鐵二的臉和身材也是瘦削型的,而且也頗帥,算是全片中最像原著的男角。偏偏他的戲份出奇地少,很難判斷他演得如何,只知道漫畫及電影畢竟是不同的,在漫畫中型爆的pose,在電影中可能是娘爆的,下圖便是一個好例子。


<--這幕是全片觀眾笑聲最多最響的一幕

歌曲方面,NANA 唱的Glamorous Sky和REIRA 唱的Endless Story也頗不錯,不知道是否因為前者在電台等地方播得太多,今天反而覺得後者較好聽。

10/30/2005

賦閒家中

賦閒家中兩星期有多,看的電影不是太多,只有:
13/10
Flightplan

15/10
童夢奇緣

17/10
Brief Encounter

18/10
電車男

Flightplan
USA 2005
港譯:高凶三萬尺
導演: Robert Schwentke
主要演員: Jodie Foster, Peter Sarsgaard, Sean Bean

還記得當年為畢業論文趕工時,在網上看到此片的預告片,身為Sean Bean粉絲的我,在那一刻把甚麼論文也拋到九霄雲外,因為...我看到了身穿機長制服的Sean Bean!!!受了制服誘惑的我,從那天起便一直期待著此片。
賦閒家中的第一天,踫巧亦是本片在港的開畫之日,便急不及待去看了。影片的前段節奏明快,而且頗具懸疑氣氛,看得頗緊張。但中段當一切水落石出後,便變得很兒戲了。本片的劇本除了反駁位多外,亦有另一個特色:大量加插心理學的理論--constructive memory, selective memory, prejudice, appeal to authority... 全都是心理學導論必定會涉及的課題。電影若能加入學術元素,達至雅俗共賞,本是美事,但此片的編劇,與其有閒暇拋書包,不如多放點時間在修改劇本上吧。

童夢奇緣
HK 2005
導演﹕ 陳德森
演員﹕ 劉德華、黃日華、莫文蔚

近來口碑甚好的港產片,可能是期望太高吧,看後有點覺得有點過譽。還記得當天某同事極力推薦,還誇下海口,說若我覺得不好看的話,可以找他要回戲票錢。可惜已不會再見到他了~~~

Brief Encounter
UK 1945
港譯:相逢恨晚
導演:David Lean
主要演員:Celia Johnson, Trevor Howard

聞名已久的經典愛情片,說不上喜愛,但那份道德掙扎的細膩感情,相比現在的青春愛情片,還是看得比較舒服,再一次印證我思想的「老餅」。
中文片名「相逢恨晚」,不及原裝英文片名Brief Encounter貼切。片中男女主角各有家室,在平淡的生活中遇上對方,一次又一次的短暫相聚,在平淡的生活中牽起一點漣漪,但最後一切還是歸於平淡。個人認為,本片的著眼點不是「對象」的問題,而是生活那份無可避免的平淡。片中的男女主角,沒有怎樣抱怨自己的另一半,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女主角的丈夫也算是個體貼妻子的人。男女主角的「越軌」行為(在今天看來可能已算是很守禮的了),並非因為甚麼婚姻破裂,而只不過是有點寂寞難耐而已。單從本片所交代的情節,我們不能肯定若二人在婚前相逢的話,他們的婚姻生活會否美好得多。相逢恨晚,太戲劇性了,還是Brief Encounter那短聚過後空餘寂寞的淡淡情感更貼切。

電車男
Japan 2005
導演:村上正典
主要演員:山田孝之、中谷美紀

話題之作,但自知不是杯中茶,所以一直也不打算看。奈何那天有太多空檔時間,又想見識見識Palace apm,
此片放映時間吻合,便購票看了~
的而且確,日本片的那種漫畫化滑稽真的不是太適合我,幸好總算有些少笑得出的笑位,但整體來說,情節還是很老土的。男主角的自閉程度未免太誇張了吧,女主角那完美OL形象亦(對我)不甚討好。
同場加映:當我沾沾自喜情況遠不及男主角般糟時,他居然介紹女主角看Matrix還說「第二集也好看,但不及第一集好看」,又滔滔不絕地簡介Matrix的厲害之處及對日本動畫畀如押井守等人的影響,噢!!!!!!!!!!!!!!這些不就是我經常說的對白嗎?!

特警新人類2
HK 2000
導演:陳木勝
主要演員:陳冠希、馮德倫、李燦森

雖然是港產片,但總演員鬼聲鬼氣,大部份時間都是說英語對白,難怪要在明珠台播(08/10)。看之前也抱看爛片的心態看,看後更覺本片是爛中之爛,劇本爛(兵和賊雙方也是大白痴,而且太多不好笑的笑位),演員爛(不是毫無表情,便是太用力去做表情),特技也爛(太刻意去扮高科技,卻扮得不湯不水)。
唯一慶幸的,是可以看到Paul Rudd,我是為了他才看這爛片呢。看後真不明白為何找他來演FBI一角,像他這種荷里活二三線演員多的是,他在香港既沒有知名度,而且又不高大威猛,不大符合FBI的典型形象,真的不明白為何會選中他。幸好他始終是有食力的,儘管先天不足(完全是一副好好先生的樣子),他也很落力去演,所以演一個火爆的FBI,也算是稱職呢。片未他被海水淋濕後用廣東話說的那句「頂,成身濕晒」真的令我捧腹大笑(全片最成功的笑位),隨後他還說了數句廣東話對白,而且因為與香港警察冰釋前嫌,所以樣子亦寬容了。始終,我還是較喜歡溫和的他呢~

Paul Rudd as the super cute and super sweet Mike in the TV series Friends

10/14/2005

川井憲次

昨天買了兩隻soundtrack,一隻是Avalon(網絡殺人遊戲),另一隻是Ghost in the Shell2: Innocence,兩者的配樂師皆是川井憲次。

早前看Avalon時,也頗喜歡它的音樂,片首及片尾出字幕時的音樂節奏感很強,伴以浩瀚的合唱,感覺很壯闊。至於主題曲Voyage to AVALON,開首時是女高音娓娓唱出Avalon的傳說,隨後時而激昂,時而低迥,配合了傳說的史詩感及空靈。歌曲由波蘭國家愛樂樂團演奏,不知道歌詞部份是否波蘭語,在網上找到的英文歌詞如下:
Avalon...
faraway isle of legend...
of apple groves...
and mist...
Avalon...
When will that day come?

Avalon...
lsle of faery...
where heroes go...

Avalon...
A hero takes ship...
and sets sail...
to that isle of legent...

Avalon...
To the Nine Sisters...
and Avalon...
There together...
on that holy isle.
O Arthur...
your ship sets sail...
over the misty water to
Avalon.

當日看完這部片後,一直對此曲念念不忘,如今從CD再聽,更覺餘音裊裊,想一聽再聽,若不是我同日買了Ghost in the Shell2: Innocence 的soundtrack,可能真的會整天都在聽它呢。

就像看完Avalon 後對Voyage to Avalon一曲念念不忘一樣,看畢Innocence,Follow Me一曲仍然不時在我腦海浮現。第一次聽此曲,是Innocence出片尾字幕時,當時被它迷住了,不欲離場(不過其實我一向也習慣待字幕出完在離場)。今天在網上找歌唱者的資料,才知道伊藤君子1988年的爵士名曲,改編自由西班牙作曲家Joaquin Rodrigo於1939年所作的『阿蘭輝茲吉他協奏曲』 (Concierto de Aranjuez),歌詞如下:

Follow me to a land across the shining sea
Waiting beyond the world we have known
Beyond the world the dream could be
And the joy we have tasted

Follow me along the road that only love can see
Rising above the fun years of the night
Into the light beyond the tears
And all the years we have wasted

Follow me to a distant land this mountain high
Where all the music that we always kept inside will fill the sky
Singing in the silent swerve a heart is free
While the world goes on turning and turning
Turning and falling

記得上電影課時,史sir曾說過電影中出現的爵士樂曲通常都帶墮落意味。本片雖是科幻片,卻選用了Follow Me 這哀怨的爵士樂曲作片尾曲,加上歌曲未二句的歌詞是”While the world goes on turning and turning. Turning and falling.”,好像是想帶出科技不斷令世界改變,同時亦令世界墮落,此曲雖然並非為本片而作,但卻十分配合電影中的未來世界的宿命感。

Soundtrack中的其它樂曲,有的是主要由鼓聲及合唱結合,壯闊而緊湊;有的由特製的樂器奏出仿如音槳盒的音樂,清脆而神祕。

就是這樣,今天整天都在播著這兩張soundtrack,對Innoncence一片的印象較深(因為上星期才剛剛看完),而且覺得它的配樂比Avalon出色,所以聽它的次數亦比Avalon多。

順帶一提,在網上找資料時,無意中看到有關《太行山上》的討論,其中一人的發言是:「片頭曲建議採用押井守的電影《阿瓦隆》最後一段由波蘭國家愛樂樂團演奏的交響曲voyage to avalon(orchestra ver.),非常雄壯有氣魄!片尾曲建議採用《攻殼機動隊2,無罪》的配樂“傀儡謠--新世に神集ひて”,重新添中文歌詞,以襯托戰爭的悲涼氣氛」,此君也有留意這兩首歌,也算「識貨」,但把它們用在抗戰電影中,實在太格格不入了吧~~~

10/13/2005

Ghost in the Shell2:Innocence

Japan 2004
港譯:攻殼機動隊2之無邪

期待已久的動畫續集,早前在HMV看到它的DVD,真的十分想看,但奈何要二百多元...幸好現在亞洲電影節播放此片,終於有緣一看此片了!

由於太遲購票,02/10那場只剩最前的兩排座位。百老匯電影中心的影院設計奇差,銀幕仿佛在我的頭上,我換了多個坐姿,也不能找到一個能看到整個銀幕的角度,故看的時候,往往要不斷轉移視線,穿插於看字幕與看畫面之間...看了若半小時,便已有頭暈作嘔的感覺了...

最期待而且亦是唯一不用費神去留意的,是配樂。這次跟上一集一樣,找來川井憲次為此片配樂。約在六個月前,曾在網上看到這樣的報導:

「黃霑走了 川井憲次來了

徐克的江湖,包含著“滄海一聲笑、濤濤兩岸潮”的豪情,又有著“傲氣面對萬重浪”的從容,還有著“人生如此,浮世如斯”的嗟歎、以及“放眼看天空,帶一身超然狂傲”的孤寂。現如今,沒有黃霑的琴蕭相伴,《七劍》的江湖又靠誰來譜寫?

川井憲次,這個令我們感到陌生的名字,一直是與日本動畫大師押井守連在一起的。2004年,徐克擔任戛納電影節大獎的評委,第一次聽到他的音樂:“我記得我們九個評審當時看了《攻殼機動隊2》頭十分鐘的時候,就覺得那部電影很吸引我們——其實是他的音樂把電影強化了很多。我們談起那部電影的時候,都覺得音樂帶給它很特別的個性。當時我就想,如果他來給我們做武俠電影的話,會不會給我們帶來很不同的性格呢?我想武俠電影是可以容納一些新的元素的。”」(節錄自http://www.donnieyen.net/2005/3-14/17260762109.html)

看這篇報導前,已覺第一集的配樂很不俗,看完報導後,對第二集的期望大大提高了!但可能是第二集文戲較多,欠缺第一集的節奏感,我又受了地理影響,看得很吃力,所以對這集的配樂也算不上特別喜愛。反而片尾曲《Follow Me》更令我著迷,曲調很有韻味,主唱的女歌手嗓子亦很悅耳。

片中出現了不少CG背景,可能因為工作的關係,對這些CG背景比以往更為留意。有很多幕的背景都美得令人目眩(或許只是我本身頭暈),看到這些心血結晶,有點感動,因為當時身邊有很多人,也在製作類似的結晶。

世事始終難料,當終於知道出場序中的Line Producer, Supervising Animator等稱號是甚麼,而且對動畫製作開始略知一二,自以為可以為他人的心血結晶出一分力時,轉眼間便又要替這一切畫上句號。

不過,他們的心血結晶,我仍是會期待的。

9/25/2005

放假

已個多月沒有在這裡寫東西了...個去的一個月,財少身子弱,真難受~友人說我病是因為工作導致心火盛,我看,不只是心火盛,簡直是眼火爆!
今天偷得浮生半日閒,整天都在看動畫,一口氣看了十二集Naruto,3集Monster,然後上網,還到荃灣三聯書局逛了一會,買了兩本學意大行文的書,現在是減價期,書本便宜了很多!今天時間有限,未能盡興,要在減價期完結前再去逛!
電影嘛... 上一齣經已是09/16看的The Brothers Grimm...不過今期亦沒有甚麼想看,昨天本來打算看電影,但該時段只有三套戲選擇:《神話》、《外出》和《害匙》,費煞思量,也想不出那一套比較值得看,只好放棄。最後,展開了歷時個多小時的vcd店巡視工作...
放假的心情真好!但... 明天又要上班了~~~

8/21/2005

久違了

久違了的,不只是這blog,還有電影。
由打工仔生涯開始的那天,至今已有個多月了,期間不是上班,便是睡覺,過的盡是行屍走肉的生活...

這星期終於立下決心打破疆局,17/08看了《我的馬拉松》,20/08看了《A Life Less Ordinary》,21/08看了《The Dreamers》。

電影,我又重投你的懷抱了!!!

7/17/2005

聲優

記得小時候看電視播的卡通,會對某些配音員特別印象深刻,後來開始上網後,更進行「起底」任務,嘗試找出喜歡的聲音的主人,當年最著迷的,應該是郭志權、蘇強文、陳欣、雷霆及鄭麗麗吧(前四人的排名絕對分先後)。郭志權的「生鬼」演繹,在香港的聲優界真是無人能及,他當年在《幽遊白書》中配的浦飯幽助,真的令角色十分活靈活現呢,除了語氣掌握得好外,亦加入了不少港式語句,例如在KO敵人時會說「埋你單!」,等對方入正題等得不耐煩時會說「有野就講,有屁就放」...雖然不知道這些對白是否郭先生本人加插,但至少他把這些對白演繹得像真的是角色本身衝口而出一樣,單是這點,便足以令我對他的演繹念念不忘!至於蘇強文、陳欣及雷霆,三人的路線頗接近的,都屬「靚仔聲」,蘇強文曾配《龍珠》的杜拉格斯,陳欣曾配《幽遊白書》的藏馬,雷霆則曾配《男兒當入樽》的流川,總之配的大都是俊朗的角色。雖然膚淺的本人向來愛看帥哥,亦愛聽帥哥的聲音(?!),但我對不屬「靚仔聲」的郭志權的評價仍是比他們高,因為要再找一個像郭志權這樣「生鬼」的配音員真的不是易事,但要找有「靚仔聲」的配音員應該不是太難吧。至於女配音員方面,最欣賞的是鄭麗麗,她的聲音很清脆悅耳,而且戲路很廣,最喜歡她配有點狂的角色,因為她會配得很放呢。她在《幽遊白書》中配的牡丹,雖然未必是她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但很喜歡她跟郭志權的對手戲呢!現在郭志權已沒有當配音員了,很難再看到牡丹與幽助之間的那種火花,很懷念呢~早陣子在碟舖看到《幽遊白書》的VCD 及 DVD,有粵/日語對白,粵語版是TVB的,很想要呢!雖然當年也有錄影(而且是邊看邊錄,飛埋廣告),但那些錄影帶應該不能保存太久,恐怕有些而不太清了~~~

本來還想談日本的聲優,但夜了,談得太興奮的話會難以入睡,明天還要早起呢~~~~~~

7/14/2005

figure

Bleach的劇情越來越緊湊了,一星期才可以看一集,很吊癮呢~
希望快些有錢,可以租它的漫畫看!

在網上看到Bleach 的figure,Renji 同 Ichigo兩款最型啦!

<-Renji's figure

Ichigo's figure->


如果可以儲齊所有隊長及副隊長的figure就好了,放在一起肯定超型、超有氣勢!
不過隊長及副隊長當中不乏其貌不揚之輩,相信沒有製造商會冒險替他們出figure~~~

7/09/2005

失敗

過渡期總算完了~

日記不見得有進展,有很多電影的感想還是沒有記下來,失敗。
沉迷動畫,擱置了一日一戲計劃,失敗。

現在天天都很累,過渡期間辦不到的事,現在也休想辦到。只希望間中會有點時間看看戲,有點精神寫寫戲。

除了戲之外,還有動畫和漫畫。

動畫方面,Bleach已看了三十九集,很心急想繼續看呢,隊長們太英了!!!
Hunter x Hunter 看了六十二集,雖然算不上心急想繼續看,但既然有人借,一看亦無妨,況且「細路版飛影」實在太可愛了,西索亦很型呢!
無綫今晚開始播Monster,有點期待呢。據聞無綫亦已買了Naruto,是的話就太好了,很想看呢~

漫畫方面,終於有緣一看《死亡筆記》,首四本真的很精彩呢,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心思細密,但其後的兩本的情節不及起初緊張了,有點失望,但還是很期待餘下的期數,希望劇情會峰迴路轉吧。(說起上來,早前彭浩翔曾讚揚此漫畫的情節推進,其實彭浩翔自己所寫的《全職殺手》,相比之下,也絕不遜色呢!)
在漫晝cafe看了兩期Bleach,Bleach的漫畫比動畫出得快很多呢,很想租來的,呀~~~(<--在世界中心呼喚錢~~~~~~)

Hunter x Hunter 中的西索(此人經常作小丑打扮,這「正常」look是很旱見的~~~~~~

6/29/2005

post-FYP-episode VII

21/6
Kill Bill Vol.1

22/6
Bleach episode 37

23/6
頭文字D

24/6
Kill Bill Vol.2

25/6
APA Graduation Screening

26/6
Hunter x Hunter episodes 1-17

27/6
Dekalog I

28/6
The Office episodes 2-4

如果要用一個戲名形容這個星期的我,相信最貼切的是《迷上癮》,先是追看Bleach,然後是迷上當中的某些角色,繼而是某名聲優,接著是片首曲、片尾曲、配樂......為什麼我總是那麼容易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

6/28/2005

Background music II

Never Meant to Belong, From Bleach OST

最近很喜歡的一首歌
全長5:26,特別喜歡末部(即小提琴那段)

6/19/2005

post-FYP-episode VI

9/6
Groundhog Day

10/6
下妻物語

11-18/6
煲了36集Bleach
同場加映:4集Tactics

18/6
頭文字D Third Stage(animation)

元兇



他就是導致我多天沒有update這blog的元兇~~~

6/09/2005

Eros

2004
港譯:愛神
導演:王家衛, Steven Soderberg,Michelangelo Antonioni

王家衛近來的電影好像易明了,以往看《東邪西毒》,看得一頭霧水,但《花樣年華》及《2046》的故事都交代得很清楚。這次他的《手》更是三部片中最易明的一部,可是片子的拍攝好像只是他的一貫風格。配樂方面找來德國導演法斯賓達的長期合作伙伴Peer Raben創作,音樂與情節也算配合,但個人還是較喜歡王導演以往所用的「現成」歌曲,例如:《阿飛正傳》的Always in My Heart,《花樣年華》的Yumeji's Theme 和Quizas Quizas Quizas,《2046》的Adagio 和 Decision。

至於《夢》(Equilibrium)和《慾》(Il Filo pericoloso delle cose),其實我也不大清楚故事內容。尤其是後者,我看得昏昏欲睡呢,看來我跟大師是沒有緣份了~~~

6/08/2005

Emily Bronte's Wuthering Heights

UK/USA 1992
港譯:篇篇情意結
導演: Peter Kosminsky
主要演員:Ralph Fiennes, Juliette Binoche

自從看完Oscar and Lucinda,發現原來Ralph Fiennes那麼好演技、那麼多變後,忽然想找他的其他片看。但近日荷包不容許胡亂買碟,幸原來家中未開封的vcd中有此片,便播了來看。

這次Ralph Fiennes演的角色叫Heathcliff,小時被收為養子,在家中地位鄙微,幸與養父的女兒Cathy(Juliette Binoche)十分投契,二人總是形影不離。

後來Cathy偶然結識了富家子弟Edgar,二人仿如金童玉女,令向來被視為配不上Cathy的Healthcliff妒火中燒。Cathy嫁給Edgar後,Healthcliff決意報復...

這次Ralph Fiennes演的Healthcliff,由起初的內向青年,到後來的陰險中年,都演得入木三分,加上女主角Juliette Binoche清麗可人,令一部本來並不怎樣出色的電影,變得引人入勝,相信這正是演員的重要性吧。我對演員總是存偏見的,那找來「大哥」的兒子和聲稱不懂中文的女新人演的片,我是無論如何也沒有興趣看,那管它的導演是東星還是蘇眉。(<--看來你是造不成專業影評了~~~)


Ralph Fiennes as Healhcliff(開始復仇大計後)

post-FYP-episode V

1/6
The Terminal

2/6
江湖
Star Wars III

3/6
Hana and Alice

5/6 & 7/6
過動漫癮,開始了看《死神》&《封神演義》

6/6
A Touch of Spice

8/6
大事件
青春電幻物語(又閃又搖,看到頭暈,看了一小時便看不下去了)

Before Night Falls

USA 2000
港譯:黎明不會來
導演:Julian Schnabel
主要演員: Javier Bardem, Oliver Martinez

純為了Johnny Depp而看,看之前不大清楚本片內容。
看後有點驚喜,原來本片是關於古巴作家 Reinarldo Arenas的,電影由他的童年說起,既有同性戀關係的刻劃,亦有古巴政治境況的描寫,平時看慣商業片,若想轉個口味,但又怕「冷門」片會悶的話,本片應該是個不俗的選擇,因為本片既有同志間的熱血沸騰,又有逃亡旅程的驚險刺激,把一個流亡作家的一生濃縮在兩個多小時內,可想而知故事是多麼豐富。
另一個驚喜,是發現了「美女」:

相中人是誰?
Johnny Depp是也!!!
他在片中一人分飾兩角,既是易服者Bon Bon,亦是軍隊中的上校,上圖正是Bon Bon的造型,下圖則是上校的造型

集美豔與冷酷於一身的Johnny Depp!!!噢!難怪有人把你的名字改成「將你dep」!!!

在片未的credits看到Sean Penn也有在本片演出,但想來想去也想不到他在那裡出現過,後來終於在網上找到答案,看電影時真的沒有留意那人是他扮的呢。

6/05/2005

Big Fish

USA 2003
港譯:大魚奇緣
導演:Tim Burton
主要演員:Ewan McGregor, Albert Finney, Billy Crudup, Helena Borham Carter

心儀的導演加上喜歡的片種,令Big Fish成為我一直很想看的電影,等了那麼久,終於可以在包浴缸看到了。

早前Finding Neverland (小飛俠前傳之魔幻童心)上畫時,很多人都把它與Big Fish比較,現在看了Big Fish,真的覺得兩者也頗相似的,都是有關想像的故事。不同的是,Finding Neverland 中J.M. Barrie在現實世界中得到靈感,把這些靈感轉化到奇幻的創作世界中,而這些創作既取材自現實世界,又富美妙的想像,故能觸動觀眾的心靈;Big Fish中已為人父的 Ed Bloom經常向兒子Will訴說自己的往事,這些往事極具奇幻色彩,令Will覺得父親在吹牛,父子關係因而受到影響。同樣都是說故事的人,J.M.Barrie創作的故事是虛構的,雖然當中不乏現實的寫照;Ed Bloom的訴說的故事是他的往事,理應是事實,但又夾雜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奇幻元素。兩部電影便是這樣虛實相間地展開動人的故事。

我一向鍾情奇幻文學及電影,特別是在情緒低落的日子,虛擬的世界往往能給心靈一點慰藉。鋼鍊中曾不只一次提及「這個世界並不完美,所以才美」。個人認為,正因為現實世界不完美,虛擬的世界才美,而這美並不代表虛擬的世界定必要被塑造成完美的國度,相反,虛擬的世界像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幸和苦難,才能讓人產生共鳴。虛擬世界的人物若擺脫苦難,觀眾/讀者可能會為之鼓舞,甚至對克服自己所面對的苦難產生信心和希望;而即使虛擬世界的人物不能擺脫苦難,觀眾/讀者仍可以此自我安慰,再次肯定世界是不完美的,有時只可以盡人事以知天命,成敗得失只可以平常心對待。

Finding Neverland 和 Big Fish都注入了奇幻色彩,理應像我過往所接觸的奇幻作品一樣,令我看後有正面的感覺,但這兩部片的觀後感是我意料之外的,觀看它們時我都哭了出來,過往奇幻作品對我的安撫作用好像盡失了,不單起不了安撫作用,還令我看後的情緒比看之前還要差。可能是看的時候,那時期心中有太多鬱悶、太多煩惱、太多怨氣,在虛擬世界的襯托之下,更不欲生存於現實世界,但虛擬世界可望而不可即,難免令人徒添絕望的感覺。

無病呻吟的話說過了,還是說回較令人雀躍的話吧。令我雀躍的,當然是演員呢。今次Tim Burton 沒有起用愛將Johnny Depp,而選了 Ewan McGregor當年青版的Ed Bloom。Ewan McGregor的樣子頗具稚氣,也算是適當的人選。但比較之下,還是Johnny Depp較適合演Tim Burton的電影,因為他的表情較豐富呢,他傻笑、牽強地笑和愉快地笑時的表情都不一樣,Ewan McGregor笑時樣子也很可愛,但不及Johnny Depp的笑那麼有層次呢。


Ewan McGregor as Ed Bloom

片中Ewan McGregor有數句廣東話對白,發音頗騎呢的,我刻意翻看那一段,還是不能辨認某些字。不知道若此角色由Johnny Depp做,他說廣東話會是怎樣...可惜他年紀大了點,演不了年青被Ed Bloom~~~

6/01/2005

post-FYP-episode IV

這幾天受很多東西困擾,只看了很少電影

23/5
Angels in America episode 1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4/5
Wings of Desire(只看了一小時,然後去睡了)

25/5
是日心身疲憊,沒有看戲

26/5
早上,在報紙看到某商科應屆畢業生以年薪五十萬受聘
傍晚,在雜誌看到電影研究工作者余慕雲的訪問,有數句是這樣的:「無論從事學術研究多著名,也會是很窮,靠稿費生活,窮死還未天光呢。」
忽然加入了醬爆的「爆字輩」,成了「灰爆」。
是故呆坐良久,沒有看戲。

27/5
繼續是灰爆。

28/5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29/5
Screening of BU CTV's graduate projects

30/5
Nip/Tuck episode 1
Powaqqatsi
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 But Were Afraid to Ask

31/5
Nip/Tuck episode 2
表姐,你好野
蓋世豪俠 episode1 & 2(watched half only)

十面埋伏

中國 2004
英文譯名:House of Flying Daggers
導演:張藝謀
主要演員:金城武、劉德華、章子怡

這部電影上畫時劣評如潮,故沒有前往觀看。今見包浴缸有它的DVD,有意一探它的差劣程度,便借了來看。

由於期望很低,故看後沒有失望,亦不覺得片子很差,只是劇本白痴了點吧。故事發展有點像How to Lose a Guy in 10 Days及 無間道的混合版,前者是荷里活愛情片,片首是男女主角各自為了某些目的而搭上對方,及後假情變成了真意;後者則是港產卧底片的表表者。

對此片唯一有所期望的,是配樂吧,配樂師是梅林茂,曾為花樣年華及2046等電影配樂。但相對他其他的配樂,此片的配樂只是一般,音樂本身是悅耳的,亦配合畫面及情節,但不像2046的主題音樂那樣令人一聽難忘。電影配樂跟電影本身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此片並非甚麼出色之作,配樂自然也難獨立於片子也成為出色之作。

音樂方面,除了配樂,亦了女主角小妹所唱的「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出自《樂府詩集卷八四.雜歌謠辭二.李延年歌》)班固的《漢書•外戚傳·李夫人傳》記載了此曲的來歷:

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上歎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

我看DVD時是看中文字幕的,當這首歌在片中第二次出現時,忽然想看英文字幕,常道張藝謀的電影是拍結洋人看的,倒想看看這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成了英文後會變了甚麼模樣。原來是這樣的:
a rare beauty in the North, she's the finest lady on earth
a glance from her, the whole city goes down
a second glance leaves the nation in ruins
there exists no city or nation, that has been more cherished 
than a beauty like this.

大致的意思也是有的,但略嫌韻味不足。「絕世而獨立」一句,「絕世」指佳人的美,天下無雙,「獨立」則有超然脫俗之意味,因為「獨立」既跟「絕世」一樣,指佳人的美是無人能及,但「獨立」比「絕世」多了一份清幽之美,中國文化向來有「高處不勝寒」及「無敵是最寂寞」(好像有點格格不入|||)的概念,故最美的美人,無論是不屑、還是無須與群芳爭豔,都給人超然脫俗的感覺。"the finest lady on earth"只有「絕世」的意思,卻無「獨立」的意味,而且個人較喜歡fairest 一字,可能是Lord of the Rings 中經常以此字來描述美女吧,總覺得此字是指那些美得脫俗的女性,查了字典,fair一字指pleasing to the eye or mind especially because of fresh, charming, or flawless quality,而且在古體英語中代表beautiful,故fair 一字好像比fine更有靈氣、更古雅及更適用於形容這「佳人」。至於「獨立」嘛,不知西方有沒有這概念,不懂譯呢。

5/29/2005

Pride and Prejudice

UK TV series 1995
導演: Simon Langton
主要演員: Colin Firth, Jennifer Ehle

跟我同樣迷上Mark Darcy(Bridget Jones's Diary)的友人一直推崇這部Pride and Prejudice,皆因男主角亦是由Colin Firth擔任,而且人物角色亦相似。近日終於弄來了它的vcd來看,發現Bridget Jone's Diary 的故事跟它似得很呢。

Bridget Jones's Diary 的作者Helen Fielding 曾表示她所創作的Mark Darcy是以Pride and Prejudice 中的Mr Darcy為藍本的,難怪兩個角色那麼相似,都是沉默寡言、外冷內熱的紳士(還要找來同一個演員演,真是有緣)。而相似的不只是兩者的男主角,故事情節也很相近:兩個男角,一個女角,女角初時對男角甲較有好感,對男角乙則較反感,後來則有所改觀...配角們也很相像;女主角的母親都是嘈喧巴閉、目光狹隘、經常出洋相而不自知的蠢女人,女主角的父親則是內斂沉著、明白事理、但經常無能為力的小男人。最大的不同,相信是女主角本身吧,Pride and Prejudice 的女主角Elizabeth 知書識禮,心思細密;Bridget Jones's Diary的Bridget則率宣衝動,粗心大意。

看這部Pride and Prejudice很大程度是為了Colin Firth,因為友人不斷盛讚他演的Mr Darcy呢,怎料原來跟Mark Darcy太似了(當然是Helen Fielding 參考了Jane Austen的作品),反而沒甚麼驚喜。意外的收獲反而是片中的對白,那些要優雅有優雅,要刻薄有刻薄,甚至優雅地刻薄的對白。很想找來此劇的劇本來細意閱讀,但在網上找來找去也找不著,看到有網友說此劇幾乎所有對白都是出自原著,難怪對白寫得那麼好,原來是出自大作家的手筆,Bridget Jones's Diary 的原著小說比電影好看得多呢,不知Pride and Prejudice會否亦如是,看來要把原著小說找來看看了(哼,你睇得明咩?)。

5/23/2005

Alain Delon

初次接觸阿倫狄龍,是上史sir 的Film Art課。史sir在課上經常播放經典電影,這些電影有時會出現美豔女星,在這些女星出場前,史sir通常會說:「男同學要攞定紙巾抹鼻血喇,嘿嘿嘿(招牌笑聲)」有次他播 Rocco e i suoi fratelli, 對白卻變了:「女同學要攞定紙巾抹鼻血喇,嘿嘿嘿(招牌笑聲)」,原來阿倫狄龍是此片的主角呢。想起來,真的要感謝史sir,讓我認識了這名美男子。

阿倫狄龍的片在香港不易找呢,市面上有「阿倫狄龍系列」vcd出售,但主要是他後期的作品,但我想看的,主要是他早期的作品,故只有在影展才有機會看呢。(DVD也不是沒有的,但幾舊水一隻,唔係路~)

早前在電影資料館的「法蘭西之光」看了不少法國片,有三套是由阿倫狄龍主演的:Borsaline et Co(江湖大殺手/有仇必報)、 Le Samourai(獨行殺手)及 Plein soleil (怒海沉屍)。

Borsaline et Co: 黑幫仇殺片,香港的上海灘也是取材於此片的,難怪在情節、造型、佈景及拍攝手法等都那麼相似。

Le Samourai:阿倫狄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不少影評都讀賞片中的燈光及攝影,很慚愧,我完全沒有留意到,因為阿倫狄龍實在太靚仔、太有型了,單是看他我便已經目不暇給。奉勸各導演,若想觀眾留意自己在拍攝上所花的心血,最好不要起用太靚仔的演員,否則,像我這樣膚淺的觀眾是不會留意到你們的心血的。

Plein soleil:阿倫狄龍非常早期的作品,全片節奏明快,情節緊湊,看得我很緊張呢,但不大喜歡結局。阿倫狄龍甚少演反派,想看他如何施展美男計的觀眾不容錯過。

近日百老匯電影中心有個阿倫狄龍回顧展,很想看呢,奈何成副身家都只得兩位數,只好o係包浴缸睇。

Il Gattopardo
意大利 1962
中文名:(浩)氣蓋山河
導演:Luchino Visconti

電影中心的宣傳單張上有這樣的一句:「美國有《亂世佳人》,意大利則有《氣蓋山河》,同屬經典。」看後才覺這兩部片根本不怎樣相似,雖然同樣有戰爭及愛情的元素,而且又有大場面,歌舞昇平,但亂世佳人煽情得多呢,而且氣蓋山河不只寫愛情,也寫在革命的進行下貴族的沒落,年老的貴族Frabrizio不單階級地位受到動搖,而且亦有感青春不再。愛情線的男(Delon)女角,其實只是烘托這新舊交替(階級上及年齡上)所帶來的無奈而已,故與亂世佳人其實不甚相像。

La Piscine
法國 1968
中文名:滿池春色
導演:Jacques Deray
在包浴缸借此片的錄影帶時,出現了很尷尬的情況。替我辦借帶手續的是個麻甩大叔,他替我到架上去找,然後把錄影帶拿來給我,過程中他不停注視那錄影帶,後來望一望那封面,才知是怎樣的一回事,那封面是這樣的:


!!!!!十足十咸片啦,難怪那大叔的眼神那麼怪!!!
不過既然借了,便看吧。電影本身沒有甚麼特別,不過沒有所謂啦,反正是純為阿倫狄龍而看。阿倫狄龍在本片中已是中年了,不及他在早期的電影中那樣俊美,但卻添了幾分成熟魅力~

5/22/2005

post-FYP-episode III

19/5
Holy Mountain

20/5
Before Night Falls
Emily Bronte's Wuthering Heights

21/5
Eros

22/5
Young Adam
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5/18/2005

Oscar and Lucinda

USA/Australia/UK 1997
港譯: 奧斯卡與露辛達
導演:Gillian Armstrong
主要演員:Ralph Fiennes, Cate Blanchett

本來是為了Richard Roxburgh而看的,但原來他只出場數分鐘,再一次被騙~~~

算了吧,看Cate Blanchett也是值得的,畢竟她是我最欣賞的女演員。片中Cate Blanchett演Lucinda, Ralph Fiennes演Oscar,二人在他人眼中都怪怪的,前者我行我素,後者則很神經質,而且二人都染上賭癮,可說是臭味相投呢。

本片是改編自Peter Carey的得獎小說,但不覺得劇本有甚麼引人入勝的地方,不知道原著會否較好看。

Cate Blanchett演的少女,那份自信,跟她在Aviator的演出有點相似,忽然想翻看她的Elizabeth啦,據聞該片的導演是因為此片而找她演Elizabeth的;Ralph Fiennes這名字有點熟,但又想不起他演過甚麼,上網查看,才知他是The English Patient 的男主角,噢!!!完全不像呢!!!無論是外形還是氣質都不像!!!他演的Oscar可真怪雞得很呢,跟他在The English Patient中的深情形象一點也不像!!!此人真厲害!!!
(當然,厲害的還有化妝師、導演等等)


Ralph Fiennes in The English Patient


Ralph Fiennes & Cate Blanchett in Oscar and Lucinda

Background music

Adagio
by Secret Garden
(2046配樂之一)

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USA 1993
港譯:不一樣的天空
導演:Lasse Hallstom
主要演員: Johnny Depp, Leonardo DiCaprio, Juliette Lewis

純粹是為了Johnny Depp而翻看。第一次看應該是1998年,那年Titanic大熱,明珠台播了很多DiCaprio 的戲,這是其中一部,我當時也有看,但那時還未成為Johnny Depp粉絲,近日HMV減價,此片的dvd由原價兩舊水減到六十九元,是時候入貨,好讓我貪婪地嗒真每個有Johnny Depp的鏡頭。(變態~~~)

看完全片,才驚覺我不會怎樣再翻看,因為看的時候心情頗沉重。當年看的時候還在讀中學,現在卻快要「揹起頭家」,看到Gilbert(Depp)的重擔,好像忽然有點同感。特別是他按捺不住,打了Arnie(DiCaprio)來發洩那一場,很有共鳴,因為我也做過同樣的事...

香港人提起這部電影,好像著眼點都是DiCaprio,想是因為他在香港的知名道較「怪雞小生」(蘋果日報對Johnny Depp的專稱,但近年好像少用了,可能是他少拍了怪雞片吧)高。不過他也演得不俗,頗像智障人士。但無論如何,Johnny Depp is the BEST!!!(呼叫中)當年才快將三十歲的他真的是芳華正茂呢!



Johnny Depp as Gilbert Grape

5/17/2005

post-FYP-episode II

12/5
Oscar and Lucinda

13/5
The Leopard
The Swimming Pool

14/5
Pride and Prejudice

15/5
十面埋伏
Before Sunset
Star Wars II: Attack of the Clones

17/5
Big Fish

先做個紀錄,感想儘快後補

5/16/2005

Goodbye, Lenin!

德國片 2003
港譯:快樂的謊言

考完試,第一件事便是衝到包浴缸看電影,途中碰到友人,友人得知我又是去看電影,說:「你好悶呀!」
是的,我便是這麼一個單調乏味的人,但電影的世界永遠都不會令我覺得悶的(是「電影的世界」,不是電影,曾經有很多電影也悶得我呼呼大睡的)。

說回Goodbye, Lenin!,這可算是一部既惹笑又動人的電影呢。

兒子(Alex)千方百計向母親隱瞞真相的那些情節很爆笑呢,特別是在Coca Cola門口被員工阻止拍攝的一段,我看到那段錄影帶片段時,幾乎笑死呢。同樣是放錄影帶,最後的那一次的mood則完全不同了,母親已得知事實,兒子卻以為母親還是被蒙在鼓裡,兒子心滿意足地看著「完美」的錄影帶,母親看著為她奔波勞碌的兒子,幾個鏡頭,已濃縮了母子之情,不用對白也足以令人動容,很厲害呢

片中演兒子的是Daniel Bruhl, 十多歲便已開始當演員,難怪年紀輕輕演技便那麼自然。他母親是西班牙人,父親是德國人,故他精通西班牙文及德文,真羨慕在雙語環境下長大的人(不要跟我說香港也是雙語環境,我只會當那是一個笑話)。

片中演Denis一角(那替主角拍錄影帶的朋友)的演員很熟口面呢,看的時候不停回想究竟在那裡見過他,我看過的德國片不多,所以很快便記起他是在Off Beat(2004)中出現過呢,剛剛才在29th HKIFF中看過此片(中文片名: 跳線走位滑板仔),所以不難記起。Denis一角很攪笑,主角Alex曾說過拍那些錄影帶既可用來瞞騙母親,又可讓Denis過過導演癮,這種癮,我也想過呢!

似曾相識的還有電影的配樂,在片中居然聽到Amelie(天使愛美麗,2001)的音樂,看片未的credits才知,原來本片的配樂師是Yann Tiersen(Amelie的配樂師)呢。

本片上畫時史sir(我電影課的老師,不是某補習癲王)曾經推介,不記得當時是沒有錢還是沒有時間看,是甚麼也好,現在看的時候,還很想念他呢。

Star Wars I, IV, II

Star Wars I: The Phantom Menance (1999)
Star Wars IV: A New Hope (1977)
Star Wars II: Attack of the Clones (2002)
Director:George Lucas

一直都知道這是個經典系列,但自問對科幻片沒甚麼興趣(Matrix 及 Blade Runner後已改觀),故一直都提不起勁去看。直至一兩年前睇Lord of the Rings訪問,得知Elijah Wood是超級Star Wars fan,才打算看啦。因為實在太過癮了,參與一個經典系列的演員是另一個經典系列的粉絲。當時在包浴缸借了LD來看,沒有字幕,看了十數分鐘便放棄了。

現在包浴缸已買了DVD,而且第三集又快將上映,於是拿拿臨開始看。

最先看的是Star Wars I,是在明珠台看的,有點悶,幸好Liam Neeson 同 Ewan McGregor都是我欣賞的演員,也總算令我看畢全片。

然後便是在包浴缸看Star Wars IV,不知是純粹因為沒有廣告,可以一氣呵成看,還是此片真的拍得較好,覺得它比Star Wars I緊湊得多呢,演Obi-Wan 的Alec Guinness 及演Luke Skywalker 的Mark Hamill 也很不錯,我一向討厭福伯(Harrison Ford),但也不得不承認他演Han Solo一角是頗稱職的。

接著便是昨晚在明珠台看Star Wars II,因為要遷就家人,要聽廣東話配音,很恐怖呢~~~由於不忍Ewan McGregor那動聽的聲音被配成老牛聲,故要求凡是他的對白,都要轉回英語。結果,整晚便拿著遙控轉來轉去。不太喜歡演Anakin Skywalker 的Hayden Christensen,不知是他的外形還是演技的問題,總覺得他沒有「少年黑武士」的感覺,角色被配了廣東話後,更加令人難受(因為那配音員的技巧也有點問題)。
網上看到報導,指Ryan Phillippe同 Leonardo DiCaprio也有去cast Anakin 一角,前者外形也頗俊朗的,但我只看過他一部片(Gosford Park,2001),也不知道他是否適合;至於後者,在形象及演技上也頗適合演這反叛中帶點邪氣的角色,可惜年紀大了一點,演Anakin師父的Ewan McGregor才比他大3年,年齡差距太少了吧。
不知道Hayden Christensen有何過人之處,可在四百多人中脫穎而出。我腦海中想像出來的Anakin,應該是Jonathan Rhys-Meyers,此君演具邪氣的角色很煞食的呢~(例如Velvet Goldmine 中的Brian Slade , Gormenghast 中的Steerpike)


Jonathan Ryhs-Meyers

Akira

日本動畫 1988
中文名:亞基拉
導演:大友克洋

聞名已久的動畫,可惜一直找不到它的vcd,又捨不得花錢買dvd,直至近日友人送贈,才有緣一睹這經典之作
可能是期望太高吧,看後有一點點失望。首先,畫功方面並非我所喜愛的。其次是,早前在網上看到有人把動畫及電影配對,Blade Runner(1982) Ghost in the Shell(1995), Matrix(1999) Akira,我也覺得Ghost in the Shell 的確有點Blade Runner的影子,例如是未來世界的頹廢形象,(據聞這是Blade Runner 首創的,在它之前的科幻作品,所描繪的未來世界都是光鮮的),或「軀殼」及「人」的界定等等。基於這兩者的相似,我以為Akira 也會有點像Matrix的,怎料看畢全片,也不覺得有甚麼地方像呢。若硬要找一兩處的,也只有那穿老西戴累超的男子,以及Shotaro失控時一大班調查人員追捕他的情景(這不是令我想起Matrix, 而是Animatrix 中World Record那段啦),真的不知道是那名網友弄錯了,還是我沒有完全弄明白Akira(作為Matrix的粉絲,我有信心我是明白Matrix的)

5/12/2005

The One and Only

英國片 2002
港譯: 愛情搭錯線
導演:Simon Cellon Jones
主要演員:Richard Roxburgh, Justine Waddell

此片曾於國際電影節每月放映的「11月-歐洲視野」中放映,當時的譯名是有你無理只愛你,兩個譯名也一樣惡劣~~~
不過因為Richard Roxburgh 是男主角,真係好想睇啦

Richard Roxburgh,中年澳洲男子,曾演Moulin Rouge 的 Duke, Van Helsing 的 Dracula ,The Hound of Baskerville 的 Sherlock Holmes,仲有o係The TouchMission: Impossible2中做過奸角,戲路很廣,亦演得不錯,套用IMDB的描述:
Assumes a different accent and octave-level for each character, with his character's voices ranging from the wimpy, ridiculous screech he used as the Duke for "Moulin Rouge" to his rich, deep Romanian accent as Dracula in "Van Helsing."
畢竟是讀過NIDA的,演技方面真的無容置異(NIDA即 Australia's National Institute of Dramatic Art, Cate Blanchett也讀過的呢,當然還有很多很多厲害的演員)

雖然很想捧Richard場,但因家中有事,最後都睇唔到電影節放的那場
幸好套戲原來有出碟,終於可以看啦

先前在IMDB看到此片的評分只得5分,也不敢存甚麼期望
可能是沒有期望,故看後也毫不失望(我在看爛片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詣)
劇本本身的確有點怪怪的,女角都是有點瘋,感情發展的節奏亦有點不合理
但Richard實在太正了,足以挽救整部戲

片中的他是不育的,他的那個霸道女友堅持要領養孩子,後來,終於領養了一個非洲女孩

昨天跟有看此片的友人談論此片,我說我覺得Richard最正的一幕,居然是他哄那女孩的那段
真的很奇呢,最沉醉的,理應是那些談情片段
友人說女人總希望替自己的孩子找個好爸爸

以這心態迷演員
我看我真的有點問題~~~

post-FYP

首先記錄交完FYP後看過的電影
8/5:
The One and Only
Akira
Star WarsI: The Phantom Menace

9/5:
Waking Life

10/5:
Star WarsIV: A New Hope

11/5:
Goodbye, Lenin!

12/5:
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好,記錄完畢

過渡期的開始

昨天是一個對我頗重要的日子
考了最後一個試,寄了第一封求職信
可說是標誌了: The age of U-life is over. The time of WORK-life has come.

現在是兩者之間的過渡期,不知這段日子會有多長,只知道期間除了求職、求職、及求職外,還有很重要的東西等著我:電影及書

不知我將來的工作是甚麼,只知道一旦開始工作,便應該不會有甚麼空閒日子。故當務之急,是看過痛快,即使未必看得夠,也要看到飽!

把看完的感想寫下來,希望有助保存這些記憶,可以的話,也希望是一種交流

有到過我舊OD的人都應該知道那裡是如何的滿目瘡痍,實在提不起勁去處理那頹垣敗瓦,只好把它捨棄,有點捨不得打了的篇章(雖然只有數篇),亦捨不得那Rivendell背景,很想在這裡也用那背景呢,但不知如何弄,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