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2006

Paul Bettany

筆者經常在此大讚知名度不高的男演員,相信讀者看了也覺沒趣,因為對筆者所讚的對象根本毫無印象。近日大家終於有機會看到其中一名筆者大讚的男演員的演出了,那就是Paul Bettany。
筆者去年十一月在這裡寫A Knight's Tale狂野武士,2001) 及Wimbleton兩片時,對Paul Bettany讚不絕口,其實他參演的A Beautiful Mind有你終生美麗) 、A Knight's TaleDogville人間狗鎮) 在香港也有上映,但他戲份不多,傳媒又甚少提及,所以相信有留意他的港人也不多。隨著他參與演出的Firewall(銅牆火壁)在三月二日上映,大家終於有機會留意他的演出呢。

註:各報章對Paul Bettany有不同的譯名,當中包括保羅伯特尼及保羅比丹尼。

節錄自蘋果日報的介紹:導演李察朗卡(Richard Loncraine)說:「夏里遜福配搭保羅伯特尼這對正邪雙雄,充滿化學作用。」他更對曾參演《有你終生美麗》(A Beautiful Mind)的保羅讚不絕口:「他是那種 能利用簡單表情去演繹角色的演員,又能在瞬間由溫文驟變冷酷,由他飾演電影的幕後高智主腦是最適當人選。」

節錄自明報的介紹:
「大反派比爾(保羅比丹尼飾)恍似是披羊皮的狼,口口聲聲說只是求財,不想傷害人命,卻是說一套做一套。保羅對這個大反派的心態有一番見解﹕「他用做生意的角度來犯案,還是個嗜血成狂的罪犯,殺人不眨眼。利用尖端監控器材來操控別人,自己隱藏在後面,處心積慮設計了一個自以為天衣無縫的借刀殺人陷阱,可惜百密一疏。」
保羅不負導演所望,入木三分地演活了這個心狠手辣的高智慧罪犯。看過試片的觀眾不約而同表示非常憎恨比爾一角,充分反映他出色的演技。老實說,反派不夠大奸大惡,又怎顯得正直的福伯值得同情﹖有了前設的壓迫和屈辱,後段鋪排的大反擊,才能贏得觀眾的掌聲。」

筆者未看過此片,而且向來對福伯主演的英雄主義電影沒有好感,總覺得此片會是爛片,所以未必會因Paul Bettany而購票觀看,更不打算在此推薦大家看這部電影,而只是想再次介紹Paul Bettany,希望打算入場觀看的人士會留意他。

Paul Bettany as Bll Cox in Firewall

2/25/2006

同志電影2之斷背山(未完兼好亂,遲d先睇啦)

去年十一月在這裡寫了〈同志電影〉一文,當中提及「不知為什麼喜歡看同性愛情片,可能是因為傳統愛情片的性別定型問題太嚴重吧」。印象中有意識地挑同志電影/劇集來看是由看了Queer As Folk開始,在看這劇集前,也有看過同志電影,例如藍宇、Wilde(心太羈)及 Gods and Monsters(魂斷夢工場)等等,當晚也覺得這些電影扣人心弦,但只以為是總多窩心電影之一,並沒有加以留意。但看過這劇集後,便開始找其他同類電影/劇集來看,例如:Before Night Falls(黎明不會來)、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戰場上的快樂聖誕)、Angels in America及Maurice(情難禁)等等,越看越發現自己對此類片種情有獨鍾,而且同時也不斷在想,為什麼會有此「癖好」。近來總算對此有點眉目,適逢昨天看了斷背山,要談及此片的觀後感的話,不得不談自己對同志電影的看法,因此便嘗試把過去大半年的胡亂思緒在此傾瀉出來。

這個學期上的文化課剛好也有觸及性別研究的題材,至今只上了兩課,已覺自己對這方面的認識及了解只是皮毛上的一粒塵,未學習及弄清那些理論前,決不敢在此胡說八道,因此以下所談的,以個人經歷及感受為主,待他日學成歸來,才寫一篇〈同志電影3〉來深入探討這題目吧。

先說性別定型,從平日看到的電影、電視劇及廣告所見,女角不外乎都是活潑可愛或成熟美麗,彷彿凡是女性,便應當如此,至於不符合這條件的,便是「男人婆」或「基婆」。各種媒體中,尤以廣告的性別定型情況最為嚴重,那些「我男朋友因為我有豬腩肉而飛我」的說話,真是聽了也令人心寒,心寒的原因,是因為性別定型能如此荼毒人的思想。

人天生下來便已分男、女兩種性別,但生理上有兩種性別,不代表心理上也只有兩種性別--絕對的男性(剛強、不姿整、保護女性等等)及絕對的女性(溫柔、愛美、受保護等等)。就像方向一樣,除了東及南,我們還可分東南、東南偏東、東南偏南,心理上的性別也應除了絕對的男性及絕對的女性外,還有男女(即中性)、男女偏男及男女偏女等,就像人的性格一樣,變化萬千。偏偏大家懂得「一樣米養百樣人」這道理時,卻又有「男人老狗怎能...」及「女仔之家要...」等性別定型的想法。因為覺得女性都愛美/需要美,所以有「女人的終身任務是瘦身」的廣告對白(確實字眼或許有出入)。而如果你不美,便是你的錯,因此你男朋友因為你有豬腩肉而拋棄你,那是天經地義的,而你便要修身才能收復失地。情況就如有些人眼見很多藝術家都不多說話,而且體弱多病,於是便有「凡藝術家都不多說話及體弱多病」的錯覺,這錯覺再加上不合邏輯的思考方法,便成了「凡不多說話及體弱多病的人都是藝術家」,再演變下去,便成了「你又愛說話,又肥屍大隻,肯定不是藝術家」,因此甚少在電視中看到扮演藝術家的人是多說話而且肥胖的(諧角另計)。對女性的看法亦如是,平日在媒體上看到的女性,盡是百媚千嬌,於是便覺得凡是女性都是楚楚動人,你既不美(指典型的女性美)又不愛美的話,便不是真正的女人。

不是真正的女人的女性,除了當上述那類「即棄型」外,便是當「同志」。早前看報紙的娛樂版報導,有記者因李宇春打扮中性而追問她的性取向。我對李宇春沒有認識,不知道她是否同性戀者,但中港台那麼多女明星,記者偏找她來問,可見只要你不作女性化打扮,便會跟同性戀扯上關係。

單是把外表定型也算了,畢竟「人靠衣裝」,外表影響一個人的形象是不爭的事實。不過被定型的還有行為。女孩子嘛,就是要撒嬌、要人「氹」。早前在公司,跟數個廿多歲的女同事吃午飯,其中一個自告奮勇,說要向另一個同事過兩招,說照著做便可把男朋友教得貼貼服服,方法是一遇上不滿的事情,便低頭、不說話及眼泛淚光;至於想男朋友買東西給自己時,便在該東西前停下,眼定定地望著,然後嘆聲沒錢買,依依不捨地離開。當時在場的我真的聽呆了,女孩子總覺得扮演楚楚可憐角色是應份的,不單如此,還為了達到某些目的,更會主動樂意地去扮演這角色。但有女孩子會這樣,並不代表所有女孩子都會這樣,偏偏電視報章雜誌都鼓吹女孩子這樣做,早前看過些女性「時尚」雜誌,當中也是教讀者以這類「必殺技」來收服男朋友,進一步深化了「女孩子應當如此」的想法。

除了撒嬌,女孩子遲到也是天經地義的,要打扮嘛,姿姿整整,遲到是很正常。相反,不姿整的男孩子便沒有這特權。近日某頭文字M快餐店的廣告中,那男孩子約會女孩子時遲到,女孩子高聲及高音地道:「又遲到~!」,男孩子便連忙「變」漢堡包出來「氹番」女孩子。按照現時的性別定型,這廣告的男女角色是不可以倒轉的,女孩子遲到是天經地義嘛,男孩子不能有怨言,而遲到的女孩子也不用「氹番」對方。

以上所說的是我對眾多媒體的普遍印象,所舉的例都是從經驗累積所覺的性別定型,並非指現實所有女孩子都撒嬌、都遲到,事實上,我認識不少不撒嬌、不遲到的女孩子,正因如此,才覺得這些性別定型剝削了這些女孩子作為女性的權利,才覺得電視、電影過於側重塑造典型女性角色,才傾向喜歡看同志電影。

東拉西扯地寫了一大堆字,總算粗略交付了筆者喜歡看同志電影的原因,那麼,可以開始談斷背山的觀後感了,遺憾的是在圖書館預約的原著小說要兩個月後才到手,只好先憑記憶寫下大概。

觀看不同片種的電影,通常能滿足不同需要:看喜劇能開懷大笑,看恐怖片能「驚餐死」,看愛情片嘛,不多不少也會墮入其中,即使未必會把自己代入主角,也會受主角的經歷及情感所感染。不過正如上文所說,男女主角通常都被定型,不符合典型男/女性特質的觀眾,看的時候或許難以投入,甚至覺得反感,因此,在典型男女主角以外的同志主角,便可能令這類觀眾看得更投入。舉斷背山的一幕為例(對白只憑記憶寫下,字眼可能有出入),話說Ennis 及Jack各自成家立室後,也間中相約在斷背山上見面。其中一次,Ennis 遲到了,他下車時,正在等他的Jack含笑道:「You're late.」,Ennis於是道:「See what I've got.」原來他帶來了二人從前經常吃的罐頭豆。這在筆者看來多麼自然的一幕,剛好跟上文所提及的頭文字M廣告是個對比,試想像Ennis 及Jack幻化成該廣告的男女主角:Ennis 遲到,Jack七情上面,高音及高聲地責道:「Yeeeeeee,又遲到~!」,Jack拿出罐頭豆後,Jack便更七情上面、更高音及更高聲地驚呼:「Haaaaaaah?!點解既?點整o架?!」然後鏡頭越拉越遠,但觀眾仍聽到Jack那喋喋不休的聲音,真的是想起也心寒。幸好電影的表達手法通常不及廣告誇張,電影中即使把女角定型,也應該不及廣告女角般令人難受。

(註:下文含大量原著及電影中的情節)
一向看改編自小說的電影前,儘量先看原著,得到的結果通常都是電影貨不對辦,不是選角不當,便是電影節奏捉不到小說的感覺。今次看斷背山,卻沒有出現這問題,看電影時的感覺基本上跟看小說時相近,銀幕上所呈現的一切亦跟想像中相若,畫面甚至比想像中還要美,畢竟,我這些在石屎森林中長大的城市人,實在難以想像那風光明媚的大自然景色。報紙上有影評批評電影節奏過慢,本片的節奏的確頗慢,而且因為加進了小說中沒有的細節,所以節奏仿佛比小說還要慢。但筆者不認為這是「過慢」,亦很欣賞那加入細節的做法。小說是以第三身敘事的,敘事時亦加插了人物的心理描寫,電影同樣是以第三身敘事,但人物的心理只能由觀察靠情節及演員的演繹來感受,因此電影加進細節可補足心理描寫方面的不足。以二人的感情蘊釀期為例,書中的寫他們交談後,有這樣的描述:「They were respectful of each other's opinions, each glad to have a companion where none had been expected. Ennis, riding against the wind back to the sheep in the treacherous, drunken light, thought he'd never had such a good time, felt he could paw the white out of the moon. 」可見Ennis享受跟Jack交談,因此交談後心情才如此好。但電影中交代不了這心理狀況,於是加插了額外的對白來交代。跟小說中一樣,片中二人談自己的身世,談了良久,Ennis終於停下來時,Jack對他說:「 That's more words than you've spoke in the past two weeks.」,Ennis於是說:「Hell, that's the most I've spoke in a year.」沉默寡言的人通常只有在遇上真正談得來的人才會不自覺地喋喋不休,所以這後對白交代了小說中相近的意思。
片中有數個細節亦是額外加插的:二人初次在火邊把酒談天時,Jack直接從酒瓶的樽口喝,Ennis則是用自已的杯喝的,到了「出事」前夕,他已經跟Jack用同一個樽口喝了;另一個情節則是Ennis第二次進Jack的帳篷那一幕,書中記述了二人首次交歡後,便續道:「As it did go. They never talked about the sex, let it happen, at first only in the tent at night, then in the full daylight with the hot sun striking down, and at evening...」只粗略描述二人後來的發展,但片中卻加了二人第二次交歡前的情景,交代二人從抗拒到接受之間的過渡。因為第一晚可能酒後亂性,或者慾火突然湧現,或兩者兼而有之,總之是有回事出突然,但到了第二晚,上次交歡完的曖昧感覺仍在,但清醒的神智卻抑制慾念,因此總會有點內心掙扎,而最後,口口聲聲說「I ain't queer」的Ennis終於尷尷尬尬地進了Jack的帳篷,Jack溫柔地把他擁進懷內,二人的關係便一下子甜蜜了;另一個很甜蜜(?)的細節,是二人要下山時,Ennis呆坐地上,Jack把繩索套在Ennis身上的那一幕,在晚上「柔情似水」的Jack畢竟本身也只不過是個大男孩,忽然想出這鬼主意,很能反映他的孩子氣。(不過想歪一點的話便很有SM味)

不過,電影中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不能描寫氣味。

待續

2/22/2006

睇奧斯卡做足準備

數數手指,原來可用來打文章的時間也不多,因為,還有約個半星期便舉行奧斯卡了,有五部提名電影要看:

Munich (慕尼黑) 已上映
最住導演
最佳剪接
最住原創配樂
最佳電影
最佳改編劇本

Brokeback Mountain (斷背山) 23/02上映
最佳男主角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攝影
最住導演
最住原創配樂
最住導演
最佳電影
最佳改編劇本

Pride & Prejudice (傲慢與偏見) 23/02上映
最佳女主角
最佳美術指導
最佳服裝設計
最住原創配樂


Capote (冷血字傳) 02/03 上映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住導演
最佳電影
最佳改編劇本

Walk The Line (弦途有你) 02/03 上映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服裝設計
最佳剪接
最佳音響效果

其實對普羅大眾來說,奧斯卡只不過是一個追星節目,用不著那麼著緊。但作為影癡,怎會安於單單看星談星,當然也希望可以看片談片,頒獎禮上放映的電影片段只有短短數十秒,看完也摸不著頭腦,唯有把電影原原本本地看一次,才能窺探片中乾坤,才能在宣佈結果的那一刻發瘋怒哮「劇本那麼爛是不能勝出的」,或輕嘆:「真可惜,演得那麼好也落敗」。

生活每天都在把人逼瘋,偏偏又不讓人有時間及機會去發瘋,正所謂積瘋成疾,是時候找個機會發發瘋了。

2/21/2006

拍片

喜歡看電影的人不一定喜歡拍電影,正如喜歡品嚐美食的人不一定喜歡下廚一樣。不過筆者卻是既喜歡看電影,又喜歡拍電影的。

讀大學時曾與志同道合的人拍過一些短片,奈何只屬「柴娃娃」貨色,所以一直也希望可參與一些較專業的製作,即使只是當跑腿也無妨,因為也只求看看別人拍片,從中偷點師而已。

最容易混水摸魚地參與製作的方法,當然是當「二打六」。大學時曾參與「二打六」的試鏡,最終卻因時間不配合而當不成。隨後便轉戰大學電影系畢業生作品的試鏡,而且兩次試鏡都強調自已只是想當路人甲而已。

今年雖然已就職,但仍有去試鏡,畢竟,心裡的火仍在燃燒(醬爆?)。在試鏡後兩個多月,突然接到電話,說找我演出,當時嚇得呆了。看完劇本後,發現角色原來是要演戲的,晚上緊張得失眠(又要去試鏡,又不想演戲,真難向對方解釋我的動機)。距離拍攝日子只有短短兩星期,演技方面是無論如何也改善不了,但也奮力看了些關於演技的書,希望抱不了佛腳也可搔得著佛腳趾。於是,幾乎每天下班都在地鐵上看,回家也在看,四天內以極速完成了大半本的《The Art of Film Acting》以及小半本《Acting for Film》。

不過,結果還是不能參與。

本來也很多憂慮,怕演得不好,怕拍攝時間跟上班時間不配合,怕拍攝後的一天上班會很累,怕因拍攝而不能上課...所以假如真的不能拍,是會有點遺憾,但也不至於會很失望。但如今得知真相,反而是對對方很失望,自問不是今天的事今天做的人,所以也能容忍別人臨急抱佛腳,不過,沒有交帶,而且為了一己之便而耽誤他人卻是不能容忍的。

我們不是曹操,按理不需為成大業而抱「寧我負天下人,莫天下人負我」的思想處世。正如孔子所說,「君子去仁,惡乎成名」,沒有「仁」,便連成為君子的資格也沒有,何況成大業?(當然也有人覺得君子正正就是不能成大業的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當然,這對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來說,境界可能過高,但其精神也是值得參考的,因為「仁」的精神,就是不自我中心,而多點懷心別人。

牢騷發完了,其實本文的宗旨,是想指出,筆者現在不用搔佛腳趾,應該會有多一點時間在此留言(雖然飄移仍佔用了一點時間),大家有空便來看看吧。

2/17/2006

英年早睡的我

自從少喝了咖啡因飲品後,每天一上班便「飄移」。一坐到位上,元神便飄到九宵雲外,頭部也不自主地無定向移動。

自作孽的下場,便是遲完成工作;遲完成工作的結果,便是沒有空在這裡記下所見所感。

過去數星期,想記下的東西有:22/1看的Jean Cocteau展覽、26/1看的Un Flic(阿倫狄龍主演)、4/2與夕爺共處一室的兩小時、11/2看的Chronicles of Narnia,以及16/2看的History Boys。已在腦中記下有甚麼想寫,但願儘快有時間在此把它們其諸同好。

記得初中時看了一部電影,叫Phenomenon(不一樣的本能,1996),男主角George(John Travolta)某晚遭雷電擊中,事後發現自己擁有了特異功能。看此片的時候也很希望被那樣的雷電擊中,不是希望能像他那樣,被從此可以隔空取物,而是希望自己也可以不用睡覺。片中的George自從被雷電擊中後,完全不用睡覺,時間多得不知如何打發。常說適當的睡眠時間是因人而異,筆者卻不幸是英年早睡的人(當然早睡之餘還要加上遲起),想學想試想做的事很多,偏偏因為時間要花在睡覺上而有心無力,要是像George那樣不用睡覺,多好。(不過,看到後半部的劇情時,才發現一點也不好|||)

今天看報紙,看到有科學家正在發明令人可以只睡兩小時也精神奕奕的藥,雖然很吸引,但真的不敢服用。如此違反生理構造的藥品,定必有副作用。正如提神飲料「葡萄X」,筆者因昨天晚上太晚才睡,今天只好又重投咖啡因懷抱,喝完「葡萄X」後真的不會飄移,但代價是頭暈作嘔,發冷手震,而且整天攪肚子。至於長期飲用的代價嘛,則可能要問問比我喝得更多的友人--「葡萄老祖」。

註:《英年早睡的我》乃彭浩翔的作品

2/08/2006

《Brokeback Mountain》小說

打消了購買《Brokeback Mountain》小說的念頭,決定以打書釘取而代之。
昨天坐言起行,到油麻地Kubrick打書釘。由於經常在那裡流連,所以事前已知該小說所放的位置,但為了掩飾自己是一心來打書釘,只好先在店內巡視一番,看看手錶,可在此逗留約兩小時,而且今天看不完也不打緊,可明天再來,於是逛了一會,然後不慌不忙地拿起《Brokeback Mountain》的小說,坐到梳化上看。
由於時間有限,故沒有看前言,直接由故事看起。看了兩頁,發覺是講一名老翁,他剛剛得知一名友人去世,心想,難道這二人便是主角?故事是以倒敘法交代?看了看書背,主角二人分別叫Jack和Ennis,跟老翁及其友人的名字不同,可能主角還未出場吧。再多看數頁,仍未出現名叫Jack或Ennis的人物,覺得很奇怪,因為小說的主角通常不會這麼遲還未出場(暫時想到的例外,是金庸小說,但金庸小說的篇幅,比《Brokeback Mountain》長得多呢)。
有點心急想知究竟主角何時現身,於是快速翻了下一個章節,但仍未見主角的蹤影,再多翻一兩個章節亦如是。再看看書的封面,書名是《The Brokeback Mountain and Other Stories》,那「and Other Stories」的字體細得可憐,而且瑟縮在「The Brokeback Mountain」下面,好像不打算讓人注意到一樣。
發現這「and Other Stories」後,再次揭到目錄看看,用「再次」是因為開始看書時也有看目錄,但因為以為那是章節標頭,所以只是隨便看看。這次翻看,發現「The Brokeback Mountain」列在最後,是最後的一個短篇小說,難怪早前翻閱了數「章」也找不到主角的名字。 |||
發現這一點也不美麗的誤會後,便重新開始看書。The Brokeback Mountain的故事,比我本來誤看的故事,容易令人「入戲」得多,所以很快便己專心地看了。故事比想像中短,一個多小時便可看完。不過生字也不少,身上沒有字典,只好靠猜,幸好人物對白及故事發展也總算明白。
這是我第一次看以同志為題材的小說,在沒有比較的情況下,也很難說覺得它有多好。只覺得它很適合改編成為電影,因為篇幅不長,不像某些長篇小說,被改編時要刪減情節,導致面目全非;而且作者的敘述也頗細緻,例如描述Ennis到前妻Alma家中作客,Alma一邊洗碗,一邊跟Ennis說話,Ennis若無其事地談到Jack時,留意到Alma「彷彿想洗掉碟上的圖案」,看的時候,總覺得如果電影有這一幕,應該也會有Alma把情感發洩在碟上的鏡頭。
電影還未在香港上映,故事內容也不便在此透露,詳細的讀後感只好待看完電影後跟觀後感一併寫。那麼,還是暫時先寫我最常寫的演員部分吧。
看小說前,知道Heath Ledger及Jake Gyllenhaal是男主角,但不知道他們分別演甚麼角色。看小說的時候,很快便覺得Jack是Heath Ledger,由於不認識Jake Gyllenhaal,不知道他像不像Ennis,所以心中只幻想Heath Ledger是Jack。怎料他原來不是演Jack,是演Ennis。有點好奇,難道Jake Gyllenhaal比他更適合演Jack?抑或Heath Ledger原來適合演Ennis多於演Jack?可能我對Heath Ledger的印象,還停留在A Knight's Tale(狂野武士,2001)的階段,所以始終想像不到他演感覺較成熟的Ennis。不過,據聞這演員雖然有條件走「花瓶」路線,卻專選嚴肅或騎呢的角色來演,希望擺脫「花瓶」形象。拭目以待他在Brokeback Mountain中的演出。

後記:剛才發現Jake Gyllenhaal原來是Donnie Darko(死亡幻覺,2001)的男主角,那部電影我曾看過,但...真的很難想像他演的Jack。

2/03/2006

斷背山

剛剛譯了一篇文章,是有關斷背山的,內容大致是說斷背山的故事發生在懷俄明州,但原來加拿大才是真正的取景場地,不過一眾戲迷一於少理,紛紛致電懷俄明州旅遊部查詢片中景點。
譯的時候真的很興奮呢,因為原文中有很多當地電影局及文化部員工的訪問,他們的話,令人感受到一部電影令為一個地方帶來的生氣。沒錯,庸俗一點看,那只不過是讓商人「抓銀」的商機,但若電影令旅遊及零售業興旺,政府為吸引電影公司在當地拍攝,便會大力推動電影業,近年積極培訓電影人才的加拿大,便是一例,越來越多電影公司在當地拍攝,而在當地取景的電影增加,吸引遊客的景點亦增加。長此下去,最終能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循環,電影、旅遊、零售均興旺,多美好。而另一個例子,當然是因Lord of the Rings系列而成為旅遊熱點的紐西蘭。
懷俄明州正欲效法加拿大,培育電影人才,當地電影娛樂部官員說得對,培訓電影人才跟電影業興旺是雞和雞蛋的問題,不能說要等電影業興旺才培訓電影人才,因為培訓電影人才,未必只是電影業興旺的果,亦可以是因。
譯完這篇文章,忽然很有衝勁,想當香港的電影局官員,wahahahaha...
其次(!)是想看Brokeback Mountain的原著呢,但數星期前在公共圖書館預約,直至昨天,還排第十二個,恐怕是趕不及在電影上畫(甚至落畫)前看。至於買嘛,暫時不會考慮,因為只想買非電影封面的版本,但多間書店都沒有賣,本來打算在商務訂,但那職員說缺貨~

由Fourth Estate Ltd 出版的Brokeback Mountain小說,如何才能弄到手~?

2/02/2006

奧斯卡Vs教育電視

無 線 播 奧 斯 卡 教 統 局 擋 路
無 線 安 排 於 香 港 時 間 下 月 六 日 , 早 上 九 時 在 明 珠 台 轉 播 今 屆 奧 斯 卡 電 影 頒 獎 典 禮 , 但 因 要 遷 就 於 中 午 十 二 時 至 四 時 的 教 育 電 視 時 段 , 故 末 段 部 份 將 安 排 於 同 日 晚 上 重 播 。
無 線早 前 去 信 教 統 局 要 求 作 適 量 調 動 , 節 目 部 助 理 總 監 陳 瑞 貞 昨 表 示 當 局 以 未 能 符 合 公 眾 利 益 為 由 拒 絕 申 請 , 她 說 : 「 往 年 都 係 播 到 緊 張 時 刻 要 暫 停 , 結 果 大 批 觀 眾 投 訴 , 家 會 再 同 教 統 局 傾 , 希 望 將 教 育 電 視 時 段 頒 獎 禮 後 順 延 一 個 鐘 播 出 。 」
(來源:蘋果日報 02/02/06)

年年都係咁,係咪玩野呀?
點為之公眾利益先?
計人數呀?你有真係統計過咩?
睇o下邊個重要d?一個係一年一度國際盛事,一個係播完又播本地頹片,你話邊個重要d?
如果我係外地遊客,咁arm黎左香港,點知o個日o係酒店睇睇o下oscar,無la la去到重要關頭變左幾條o靚仔o係度紮紮跳,我就唔慌唔激到紮紮跳!
國際大都會?哼,虧你敢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