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在不明白,我這個在拖欠功課界縱橫多年的債仔,為何會在終於脫離功課苦海後,開個blog來讓自己又再沉淪債海。
眼看著這三個月未寫的電影越積越多,我仿佛又回到當年讀書時債台高築的歲月,實在是無限欷歔。
更欷歔的是,我所患的「提不起勁」症目前仍是不治之症,而且更經常引發爛尾併發症。
唯一暫時舒緩病情的方法,是進行以下的「亂寫好過無寫」療程。
世界電影經典回顧2006—貝南杜‧貝托魯奇
07/07 Before the Revolution(革命之前)
08/07 1900
09/07 Tragedy of a Ridiculous Man(荒謬人的悲劇)、The Last Emperor(末代皇帝溥儀)
看導演回顧展的好處是,可以一口氣觀看這些「大師級」人物的多個作品,從而知道自己跟大師到底是否有緣。例如當年看塔可夫斯基的回顧展,我連續數天都在戲院內斷斷續續地昏迷,而且發現昏迷前後的畫面沒有甚麼大分別,這令我相信,我跟這位大師的八字不合,日後還是少見為妙。
相比塔可夫斯基,貝托魯奇的電影算是易明,而且較有娛樂性,至少多數都由俊男美女當主角,讓人看得賞心悅目。在這次回顧展中,我完全沒有昏迷,即使是片長五個多小時的1900(左圖),我也是清醒地看完。但不知何解,看完後是毫無感覺,好像看了跟沒看也對我沒有甚麼分別,看來我跟這位大師也是沒有甚麼緣份。
奇斯洛夫斯基十年祭
14/07 Blind Chance(盲打誤撞)、Observing Life(生活觀察)
15/07 A Man and a Woman(男歡女愛)、No End(無休無止)、Camera Buff(影迷)
16/07 Decalogue(十誡)
22/07 Blue(藍)、White(白)、Red(紅)
07/09 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兩生花)--這是上正場時才看
習慣寫blog後才察覺,電影原來可以有好寫的電影和好看的電影之分。好寫的電影是,你看完後可以輕易地以洋洋數千字去談論它,例如本blog暫時觀影感想寫得最長的《如果.愛》,我看後想出很多東西去寫,但我其實不覺得此片好看,因為它根本不能觸動我。對我來說,其中一種好看的電影,是令我看的時候屏息靜氣,心無雜念地墮進電影世界,看完後從那個世界抽離時,它所牽起的思緒才逐漸湧現,而且揮之不去,令電影世界跟現實世界融為一體,奇斯洛夫斯基的好幾部電影便屬此類。
這次影展中,我覺得Blind Chance、Blue及Red最好看,我早前也提過,我看完它們後,連續數晚發噩夢驚醒(不是看完恐怖片那種噩夢),可想而知它們是多麼牽動我的情感。
不過,這種好看的電影實在不好寫,至少,我要說明為甚麼覺得它們好看,便要解釋自己如何被它們觸動,但這樣便需要談及一些非常個人的私事。所以,我決定暫時不寫。(多好的爛尾藉口~)
其次喜歡的,是Decalogue,這十集電視劇以十誡作主題,但故事卻探討覆蓋法律、道德、人倫關係等範疇,這個構思實在很有趣,亦令吃本地電視劇奶水長大的我,大開眼界。後來讀《奇士勞斯基論奇士勞斯基》,才知道「波蘭對《十誡》的收視率調查(或所謂的收視率調查)成績很好。有一個特別的機構專門負責算收視率百分比。開始時第一集得到52%,到了最後一集就變成64%。這表示有一千五百萬名觀眾看過《十誡》,這個數目很大。」
不知道,如果在香港播放這樣的電視劇,會有多少收視。
至於他的那些短片,我...看到睡著了...
自製Sabu回顧展
15/08 Postman Blues(盜信情緣)
14/08 Monday(失憶星期一)
26/08 Unlucky Monkey(運滯馬騮)
29/08 Dangan ranna(彈丸飛人)
早前也提過,當年在國際電影節當義工時,發現很多觀眾填問卷時,選了Sabu作為他們最喜歡的導演。這項重大發現,一直都令我對Sabu很感興趣,很想知道他有甚麼俘虜香港影迷的本領。
終於,我在今年的國際電影節第一次看他的電影。我所看的是《笨賊喪擒救世主》,那部電影瘋狂得很,有好幾幕令我笑得近乎窒息。但我仍然不明白,這類胡胡鬧鬧的笑片坊間也有不少,為何Sabu能夠一枝獨秀,最得觀眾歡心?於是我趁著國際電影節協會辦了個「Sabu123」小型影展,購了《失憶星期一》及《運滯馬騮》的票,而且在BC借了《盜信情緣》及《彈丸飛人》的VCD,來一個自製回顧展,看看跟這位人氣導演是否有緣。
看後發覺這四部電影都很相似,都是大玩追追逐逐及陰差陽錯,人物大多是黑幫、警察或騎呢小市民,而且來來去去都是同一班演員。初看時覺得頗有趣的,但漸漸便覺得情節欠缺新意,有點悶,幸好有演員補救,那班熟口熟面的演員既演黑幫,又扮警察,竟然也有說服力(引證了兵賊只差一線?),而且看到他們出場時,會有那種「咦?又係你?」的親切感。最不能不提的,當然是男主角堤真一,他把主角那種既鬱悶又帶點神經質的神態,演繹得淋漓盡致,難怪如此獲Sabu重用。
另外,安藤政信的「遺照」好正!
中學女生+音樂
13/08 Swing Girls(喇叭書院)
20/08 Linda Linda Linda
題材非常接近的兩部電影,但風格各有不同。
Swing Girls是那種比較熱血的青春片。開場時,一眾女生簡簡單單的為同校學生送飯盒,也烏龍百出,而且一路上不是這個女生高呼「個妝溶喇」,便是那個女生沾沾自喜自己隨身帶備防曬用品,有備無患,完全是一班姿姿整整的典型日本女生。
這班烏合之眾陰差陽錯地負責頂替校內的爵士樂隊後,便臨急抱佛腳地學起樂器來,過程中當然又是處處碰壁。但故事發展亦跟其他熱血故事一樣,主人翁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得心應手,而且樂於其中,最後更排除萬難,學有所成...雖然劇情是意料之內,但勝在全片輕鬆惹笑,令人看得心情暢快。
片中最令我覺得鼓舞的,是竹中直人飾演的數學老師小澤忠彥。小澤忠彥熱愛爵士樂,但本身不懂奏樂器,一眾柴娃娃學喇叭的女生卻誤以為他是爵士樂高手,一心要拜他為師,而且誠邀他為她們參賽時擔任指揮。小澤忠彥騎虎難下,只好一邊「指導」這些女生,一邊暗中到音樂學校找人指導自己。
可能因為我一直渴望學樂器,並希望自己工作穩定後可以開始實現這個心願,所以當我看到小澤忠彥一把年紀才由基本功學起,並且因為毫無天份而遭同班的小孩怪責他拖慢學習進度時,心裡實在替他難受,因為我知道,將來我真的有機會學樂器的話,也會出現這個情景。在電影末段,他最終都不能學有所成,而且因此悶悶不樂,但輕快的音樂響起後,他還是不禁拿出指揮棒來自我陶醉一番,這一幕令我覺得很感動。臨老學吹笛有何不妥?自己樂在其中便是了。
巧合地,看完此片的第二天,發現多份報章的頭版都大字標頭報道「鋼琴神童」沈靖韜在比賽中勝出,「揚威國際」,然後隨後數天亦繼續追訪這個「郎朗第二」,並為望子成龍的家長介紹坊間的音樂班。那幾天的轟炸,令我想起Alain de Botton的《Status Anxiety》,他在書中指出,藝術讓我們看到一些平日被社會所忽視的小人物,小說及圖畫等作品透過展現這些小人物的默默耕耘,達至「challenge the world's normal understanding of who and what is important」的效果。
我慶幸世上有Swing Girls等小人物電影,讓我在林林總總大人物報道的圍困中,找到自己的小天地。
同樣是講述女學生玩音樂的故事,Linda Linda Linda則沒有Swing Girls那份熱鬧熱血,換來的是一份閒適的生活感覺。片中多次出現四名女主角在校園內外「行行重行行」的情境,那緩緩的步伐正好是青蔥歲月無憂無慮的寫照。
看此片時,覺得飾演韓國交流生的女演員傻乎乎得可愛,初時以為她是不知名的演員,後來上網起底,才知道她叫裴斗娜,曾經演過《貓咪少女》及《綁架門口狗》等韓片,把這消息告訴跟我一樣看完此片後對裴斗娜讚不絕口的友人,友人興奮地說:「騎呢少女原來都有market!」
德國新浪潮
08/09 Young Törless(少年杜里斯)
09/09 The Chronicle of Anna Magdalena Bach(安娜.巴哈紀事)
13/09 Ludwig - Requiem for a Virgin King(路域二世安魂曲)
15/09 Wrong Movement(歧路)
四部電影之中,Young Törles是最易看的一部,講述一個校園欺凌故事,欺凌他人者自覺可化身大人,把這些虐待行為視作懲罰作惡者的手段;在事件中就手旁觀的主角,則視這些欺凌事件作實驗,既不加入欺凌弱者的一方,亦不向弱者施予援手,為的是探究這弱者為何甘願受人凌辱。
其次易看的是Wrong Movement,但我看不出它背後的意思;至於The Chronicle of Anna Magdalena Bach,我覺得自己在看甚麼音樂演奏節目,因為片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演奏樂曲的情節;Ludwig - Requiem for a Virgin King是看得最痛苦的一套,因為我不清楚故事背景,而此片又刻意交代得零零碎碎的,所以我越看越摸不著頭腦,加上它片長近兩個半小時,令我看得很不耐煩。
幸好我最後還是放棄了法斯賓達,否則,看完這個影展,可能會髮絲班白。
其他
23/06 Crash(撞車)
06/07 Hidden(偷拍)
這兩部電影很多人寫了,我也無謂拾人牙慧。唯一想談的,是它們的中文譯名。
Crash譯作「撞車」,跟Hidden譯作「偷拍」一樣,都是最直接的譯法,一來符合英文片名的意思,二來兩片的確分別圍繞撞車及偷拍的故事。
這兩部電影未上正場前,部分傳媒提及Crash時,會用台灣譯的「撞擊效應」,而Hidden在HKIFF的暫譯則是「隱藏的恐懼」,兩者剛好都帶出這兩部電影的背後意思。
早前寫L' Enfant時也說過,那個中譯片名「半熟爸爸」不及原裝的單字片名有層次,這次的Crash 及Hidden在譯名方面也出現這個現象。「撞車」及「偷拍」都略嫌太表面,「撞擊效應」及「隱藏的恐懼」又說得太白了。為甚麼不儘量保持原裝片名那份語帶相關的簡潔?為何不把L' Enfant譯作「孩子」,或把Hidden譯作「隱藏」?
30/07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
這是在香港國際動漫影展看的,購票後才發現,原來這個影展把放映的動畫分成四大類:青春、動感、深思及親子,老餅的我居然選了屬於青春類的此片,我頓時覺得自己選錯片。
看後發覺,我的確選錯片,那些少男少女的肉麻對白,令我看得渾身不自在,而且劇本亦有點有頭無尾,畫面再美也補救不了。
不過,因為此片而認識了新海誠這名動畫家,也是值得的,因為這日本動畫界的新星,原來是個「一腳踢動畫家」,他的首部作品《她與她的貓》及,原來是他在工餘時間製作的,而且大部分工作都是他自己一手包辦,他憑這部作品獲獎後,獲動畫公司賞識,才辭去原有工作。
這部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是他的首部長片,他負責原作、劇本、監督、音響監督、美術及作詞的部分,繼續展現一腳踢的本領,厲害厲害。
04/08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Dead Man's Chest(加勒比海盜:決戰魔盜王)
純粹為了Johnny Depp而看,所以他不出場的時候,覺得有點悶。
11/08 Cars(反斗車王)
本來是為了陪某小孩而看的,但結果我看到哈哈大笑,他卻揤都唔笑。
18/08 Deathnote(死亡筆記)
早前約略說了我對這個改編劇本如何不滿,亦說過我會把它和原著漫畫比較。我已完成翻看漫畫的工作,亦寫下了重點,這次應該不會爛尾。
09/09 Alfie(型男阿飛)
這是2004年的重拍版,原裝版是1966年的同名電影(當年譯作「風流奇男子」,男主角是Michael Caine)。我去年看這部舊版電影時,知道該片已經重拍,當時感到很驚訝,因為這個花花公子輕易玩弄女人的故事實在很過時,片中的女角對男主角千依百順,白痴得可憐,我實在想不通為何今時今日會有荷里活片商開拍這種嚴重性別定型的故事,於是好奇之下買了新版的vcd來看。
看後發現,女角的白痴感的確淡化了,因為全都變成平板得很的角色。幸好,男主角Jude Law為此片挽回不少分數,此片簡直是為他度身訂造,他只要不斷施展殺人不償命的迷魂攻勢便成了。
總算清了過去三個月的債,但十月又積下了亞洲電影節及捷克新浪潮的債,唉,真是冤孽~
11/10 後記:趕住還債,倒瀉籮蟹,漏寫了很多東西,最嚴重的,是連Linda Linda Linda的歌曲都漏了!片中翻唱了Blue Hearts的三首歌,三首我也很喜歡,特別是"終わらない歌"(可到You Tube看片),裴斗娜唱得很有趣呢!"僕の右手"則很令人提起精神,所以我現在天天上班都聽,"Linda Linda Linda"也令人聽得很興奮!(可到這裡或這裡看片)
怎樣看、怎樣聽,片中的裴斗娜也不像26歲~
後記2:剛剛正在IMDB確定自己沒有記錯裴斗娜的歲數時,才發現她剛巧是今天(十月十一日)生日,現在27歲了~
生日快樂,不老的裴斗娜!祝我27歲時有你咁後生!
10/06/200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8 comments:
長命債,長命還,最重要係有拖無欠~~~^_^
差落咁多, 11月仲有寺山收屍等緊你呀~ :P
哈哈....gar~*先生講得好抵死.
電影節果陣最身同感受, 一定要迫自己寫. 我自己都少寫左, 唔係懶嘅, 要講mood. 人地寫過我唔寫, 我寫果d一成不變, 只好閉關囉. 不過攪到如斯田地, 你好自為之...>.<
cr2superlover:
最弊我同我o既記憶都唔長命~~~
garrick:
唔止一次o係戲院撞到你,跟住第二日去你個網,就見到你寫左o個套戲,我呢D量少而質低o既債仔,都係等人收屍把啦~
agnes:
gar~*先生叫完我等收屍,你又叫我好自為之,唉,寫blog寫到我咁,都算折墮~
今年電影節我拖左一個月先寫,以我目前o既爛尾進度,出年電影節可能後年先寫~ -.-"
我有睇你個blog ga, 即使你講d 我唔明0既戲, 我都有睇ga, 仲放左你個page 0係"我的最愛"tim~
four:
多謝捧場,我太懶喇,又唔寫劇情簡介,又唔落link,你唔明係好正常。你有邊套特別有興趣o既,可以留言講聲,我可以講詳細D或者搵D相關o既links俾你。不過我懶打字,你留番見到我o個陣先問我就最好啦,呵呵~
講下笑者! 你都交待左啦, 笑番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