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2016

緣緣份份我已覺無聊

忙了兩個月,今天終於有空可以繼續看拖了半年還未看完的小說,特此撰文紀念一下。

A.S. Byatt的Possession: A Romance共五百多頁,由於篇幅頗長加上涉及文學分析的地方不易消化,我看了整個夏天,才看了五分之三。後來九月時開始忙得天昏地暗,此書就此被遺棄了兩個月。

今天趁著終於有空,趕緊繼續看下去,但不知道是隔得太久,還是小說中後段節奏有點太慢,現在看的時候已不再有當初那心動的感覺。

名字中的“A ROMANCE”,應該是指書中的兩段浪漫關係吧。一段是同是文學學者的Roland和Maud之間的關係,一段是同是詩人的Ash和Christabel之間的關係,前者發生於二十世紀,後者發生於維多利亞時期。故事的開始,是Roland在研究Ash的書信時,發現他可能曾有一名秘密情人,於是嘗試尋根究底,研究期間認識了另一名學者Maud,二人在各種書信、詩作、日記中抽絲剝繭,發現Ash跟女詩人Christabel曾有一段情,而Roland和Maud一起工作時亦漸生情愫。

看了三百多頁,目前為止覺得最好看的是Ash和Christabel之間的書信,為免劇透(雖然在這裡透了也沒多少人看到),下面就只舉Roland找到Ash寫給Christabel的第一封信作例子吧。


二人的書信佔了數十頁,雙方的信一直都寫得頗含蓄,但卻令我看得心癢癢。

相比之下,之前看Bright Star時聽Ben Whishaw唸的這封John Keats情書,直白得多:



 "For myself I know not how to express my devotion to so fair a form: I want a brighter word than bright, a fairer word than fair. I almost wish we were butterflies and liv’d but three summer days—three such days with you I could fill with more delight than fifty common years could ever contain."

電影中唸這一段時,我心裡中了一箭。

可惜這種箭就只能在看電影或看書時中。年少(&年長)無知時曾經幻想過,雖然現在的人都不怎麼寫信,但或許喜歡文學的人仍然喜愛含蓄委婉的抒情方式?

後來發現在劍橋修讀古典文學的他,是這樣示愛的:

他私底下有沒有寫情書我不知道,但單是這件令人大跌眼鏡的T-shirt,已令我幻想破滅。

年紀愈大,破滅的幻想也愈來愈多。在現實中難以中箭,大概是因為我愛的只是a shadow and thought。



雖然現在偶爾在電影或小說世界中箭的生活挺寫意,但一直單身,還是要面對來自非單身人士的壓力。

前陣子太忙沒時間追看長篇小說時,改為看Randall Munroe的What If?,每一篇都以科學角度解答一個問題,篇幅大約三四頁,通常數分鐘內便可看完,所以工作多忙也能抽到時間看。

“Soul Mates”這篇是我最愛之一:(網站版按此





之前提過的The Lobster之後,這篇也是我向(總愛問人「將時到你?」的)非單身人士誠意推介的。


10/25/2016

Monday to Sunday

已連續三十多天沒有放假,無間工作,五勞七傷,眼紅頸腫,去看醫生,才知道是眼角膜發炎和頸部發炎。可惜自由工作者自由得沒有病假,昨天看完醫生後,便到星巴巴繼續寫稿。
Barista小哥看見我準備吃藥,可能以為我是打算以咖啡送藥的烈士,於是主動來問我是否需要水,我因為有自備裝滿暖水的保溫瓶,所以婉拒了,但他最後還是去倒了一杯水給我。
今天一早又到星巴巴開工,Barista小哥拿咖啡給我時又拿了一杯水給我,還問我病好了沒有。(星巴巴請給這貼心小哥加人工!)
病當然還沒有好,但工作堆積如山,家裡又吵得難以工作,所以星巴巴朝九晚六的日子還是要過。
最近因工作需要,看了BBC紀綠片Where the Wild Men Are with Ben Fogle,其中一集是一名英國金融才俊27歲時毅然辭去工作,到老撾過自給自足的野外生活。主持人問他當年為何有此決定時,他說:“Monday to Friday I dreaded waking up, I’d get up, I’d get on the tube and I’d look around at all the kind of ‘grey ghosts’ who’ve lost the will to live and I, well I didn’t look at them, because you don’t, everyone avoids each other’s eyes and at that point I started to think I need a change of direction. I think the real epiphany moment came when I looked around when I was working in the office and looked around at everyone and I looked at them and everyone’s just typing into their computer, and I thought I don’t actually see what we’re producing here, all we’re doing is sending emails, we’re not producing anything of any value here and at that time, I just thought I’ve never built anything, I’ve never made anything, I’ve never had that kind of tangible result of something in my hands and at that point I thought yeah, that’s what I want to do.”


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勞多得真的很累,但幸好不是打office工,否則應該會Monday to Sunday I dread waking up。


10/17/2016

你我相隔多麼遠

家中太吵但附近又沒有圖書館,只好到樓下的星巴巴寫稿。

星巴巴的昏暗燈光加上令人昏昏欲睡的音樂,都令我覺得需要找人來星巴我。

燈光改不了(除非自備枱燈吧...),只好戴上耳機,改聽自己電腦內的音樂。

因為有三個月免費果果音樂,最近都在聽十年前深深愛上但當年捨不得買後來便忘了的Notre-Dame de Paris音樂劇soundtrack。在星巴巴一聽,立刻醒神。

當年迷上了Bruno Pelletier的歌聲,他唱的主題曲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十年後聽依然覺得很震憾:


他另一首獨唱曲Lune也是百聽不厭:

他的合唱曲之中我最愛Florence:



劇中不是他唱的歌曲中只有這首Ces Diamants-La在我的loop歌單上:



2013年這場live好好聽,兩人的歌聲都很溫柔,Julie Zenatti比當年演Fleur-de-Lys時多了份成熟美。

當年迷上Bruno 時很希望有機會現場聽一次,可惜沒有機會。最近發現原來 2013年我在韓國時,他去了韓國開演唱會,而我,足足遲了三年多才知道。

後來他2015年再去了韓國開演唱會,而我,也是遲了一年多才知道。

希望有朝一日他會來香港,更重要的是,希望我不再後知後覺。(知道他再開亞洲演唱會的話請告訴我ToT)


同場加映:
當年因為太喜歡Notre Dame de Paris音樂劇的歌曲,加上在學意大利文,於是找了意大利文版本來看。但可能先入為主加上我喜歡有點肉的大叔,雖然完全聽不懂法文(意大利文也只是聽懂一點點吧...),但還是比較喜歡法文版。

而這個倫敦巡迴的版本,則亦是Bruno Pelletier演唱,而且是終於聽得懂的英文版,算是一次過滿足兩個願望:


9/08/2016

今天我...

心血來潮來看一看,發現原來已經三個多月沒有更新。

這提不起勁的幾個月,有點像幾年前關掉此blog的那段日子。坐車會突然掉淚,逛街會突然掉淚,甚至連做運動也會突然掉淚。不過因為有了經驗,這次算是比較懂得應付自己。

當年最嚴重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掉淚,也有過結束一切的想法。但拖延症嚴重的我,連生死大事也要拖延,最後還是拖到不了了之。

跟當年相比,現在的情況輕微得多,即使突然落淚,也只是掉一兩行淚,不像當年那樣總是缺堤般落淚。不過早陣子翻看中學時代的日記時,還是禁不住淚水。




寫這篇日記的時候是中五,現在重看雖然覺得當時的想法很稚嫩,但也總算是滿懷理想。一邊看一邊覺得現在一事無成的自己很對不起當年的自己,眼淚掉個不停。

雖然畢業了這麼多年,但至今仍然迷茫。這陣子在找工作,就更加感受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掙扎的痛苦。不知是否天意,中學時代的另一件物品亦在這時候突然重現。



這頸鏈的歷史比日記更久,十多年來一直保存在音樂盒內。由於一直沒打開音樂盒,所以一直都不知道它在裡面,以為是弄丟了。

失而復得,喜出望外,立即拍照傳給當年一起去訂造這頸鏈的朋友。十多年前這種頸鏈很流行,那時候我和朋友放學後一起去各自訂造了一條。我問這位近年甚少聯絡的朋友是否還記得此事,她說記得,但忘了自己那條寫的是甚麼字。我說她那條是「希望」。

「夢想」和「希望」,多老套。更老套的是,當年我們甫付款便後悔,覺得應該寫「海闊」和「天空」。

我問她是否記得我們那時候因為鏈咀內的天藍色(現在日子久了變了綠色)而聯想到海闊天空,她說她不記得了,讓驚訝我居然記得這十多年前的事。

十多年前訂造的頸鏈,十多年前寫的日記,十多年來的事我都記得。有時會想,或許忘掉了會更好。

總比一直記著、一直想著「天空海闊你與我 可會變」、一直提不起勁好。


5/19/2016

龍蝦與鹵味

The Lobster,香港譯作《單身動物園》,片商亦以「單身不孤單」和「唔睇唔知單身好」來宣傳,仿佛是在號召一眾單身人士去觀看。

但我覺得不是單身的,更應該去看。

片中印象最深刻的其中一幕,是酒店員工演出的兩齣短劇。第一齣是一個沒有伴侶的男人吃飯時噎到了,由於沒有人替他急救,結果死了,而有伴侶的男人吃飯時噎到,女伴立刻為他急救,於是他沒事了;第二齣是一個沒有伴侶的女人走在街上,結果被一個虎視眈眈的色狼強姦了,而一個有伴侶的女人走在街上,由於男伴一直在身邊,那個色狼只能一直虎視眈眈,無法下手。

這兩齣把伴侶功能化的短劇看似荒誕,但現實中有伴侶的人何嘗不是經常苦口婆心地向單身人士宣揚有伴侶的重要。

記得有一次在朋友聚會上,席間只有我和另一個朋友仍然單身,一個剛脫單的朋友突然對我說:「哎呀我真係好擔心你呀,得番你咋,你點算呀?」,表情像發現我患了絕症般憂心忡忡,仿佛我再不找另一半便會活不下去似的。

片中印象最深刻的另一幕,是人生只剩最後一天的單身金髮女子,和她那個剛找到另一半的棕髮好友一起去見酒店經理。棕髮好友對金髮女子說:「我真希望你能跟我一樣幸福,找到另一半bla bla bla...」,金髮女子沒等她說完,便給了她一巴掌,並說想看電影。(人生最後的時光與其浪費在這等廢話上,不如看電影吧!)

我覺得不是單身的人更應該去看這部電影,就是因為實在很多不單身的人都像這位棕髮好友一樣,自以為在關心朋友,實質他們的「關心」都跟這位棕髮好友在朋友人生最後一天跟她說希望她找到幸福一樣,除了能令說話者自我感覺良好外,毫無意義。

上文提到那位脫單朋友,後來結婚了。有次在聚會上談及睇樓,我對這話題沒興趣,所以一言不發。於是她又突然來「關心」我:「你都去睇吓吖。」「我又買唔起,睇嚟做咩?」「睇樓真係好開心架,去睇吓幻想吓自己嘅dream house都好吖。」

Dream你鹵味。

5/12/2016

又看美隊

話說上星期六明珠台重播了美隊2,我陪家母看,於是又看了一次。

雖然Winter Soldier出場的那幾場戲已經反覆重看又重看,甚至已鍛鍊出能在他蒙了面或只有背影的情況下辨認出是替身還是Seb的金睛火眼,但這次還是看得很投入。(btw,有興趣練金睛火眼的話,這篇How to spot Sebastian Stan from his stunt double?是相當有用的秘笈!)

看完美隊2,當然要看美隊3,於是我又去戲院看了。

兩星期前看了3D,這次看2D,還是覺得2D比較好看,看3D有點難集中,很多細節都忽略了。這次看到Bucky的筆記上有兩包小小的餅乾,所以他在逃亡期間也能如此圓潤是因為吃太多零食吧(誤)。

由於是第二次看,比第一次看時冷靜多了(雖然看到Iron Man每當怒火中燒便要拿別人出氣時還是有點看不過眼)。而且重看了美隊2後再看美隊3,便會對Steve的理念更加了解(美隊3裡著墨不多實在可惜)。Steve在美隊2中不只一次強調「freedom」,Nick Fury向他展示可以全天候監察人民並在恐怖份子行動前把他們擊斃的航母時,Steve說:「By holding a gun at everyone on Earth and calling it protection.」,Nick反指Steve當年做的也不見得全是好事,Steve於是說:「Yeah, we compromised. Sometimes in ways that made us not sleep so well. But we did it so the people could be free. This (指航母) isn't freedom, this is fear.」後來Steve發現神盾局被九頭蛇入侵,呼籲神盾局職員阻止航母升空時也提到freedom:「I know I'm asking a lot. But the price of freedom is high. It always has been. And it's a price I'm willing to pay. And if I'm the only one, then so be it. But I'm willing to bet I'm not.」

再看美隊3,Tony嘗試說服Steve簽署Sokovia Accords時以自己的往事作例:「When I realized my weapons were capable of in the wrong hands, I shut it down; stop manufacturing.」,然後Steve說:「Tony. You CHOSE to do that. If we sign this, we surrender our right to CHOOSE. What if this Panel sends us somewhere we don't think we should go? What if there's somewhere we need to go and they don't let us? We may not be perfect but the safest sands are still our own.」。很多沒弄清楚劇情的人都誤以為Steve是為了Bucky才拒絕簽署,但對「freedom」和「right to choose」的重視才是主因吧。(其實他在片中一度為了保住Bucky的性命而動搖,差點便答應簽了,所以Bucky不是他不簽的原因)

這兩星期在微博上看到不少分析得非常透徹的文章,有人用原著漫畫來補充電影交代不足的地方,亦有人去戲院看了三四次然後作出非常仔細的分析。本人不才,實在沒甚麼新觀點,所以觀後感不詳述了。(懶的藉口)

說起微博,沒想到居然有一天會提不起勁上FB,但反而沉迷上微博。

另一個沒想到,是看完美國隊長後去食tea,點的漢堡包居然插了美國旗...



但我喜歡的是Winter Soldier,可以插紅星旗嗎?(店員: ...)








5/03/2016

Outlaws against the world

看完美隊3的這幾天,一直都在loop這兩首歌。一路聽一路腦中浮現畫面,如果當年剪片用的電腦尚在人間,或許會按捺不住剪MV。



Us Against the World,歌名和歌詞都與美隊3裡面Steve & Bucky的故事發展相當吻合。



Outlaws of Love的歌詞其實沒那麼吻合,但"Everywhere we go, we're looking for the sun. Nowhere to grow old, we're always on the run."這兩句真的很適合Steve & Bucky這對亡命鴛鴦亡命之徒 。這個acoustic版本聽得我雞皮疙瘩,CD版本雖然也很好聽,但我更喜歡這個版本。

上海場的這個版本也很動人:


聽這首歌的時候總想起明哥的《禁色》,後來才知道這首歌的創作背景:


美隊3中的Steve和Bucky是outlaws,但是不是outlaws of love就不得而知了。Marvel賣腐確實很有一手,既能令腐男腐女因為看到基情滿滿而熱血沸騰,亦能令普羅大眾覺得這是一對好基友的熱血故事(雖然現在好像腐的一方才是「大眾」)。不過這部電影人物眾多,Steve和Bucky的內心掙扎都交代不足,所以不少(不腐的)觀眾都覺得難以理解Steve為何不惜為了保護Bucky而與昔日戰友為敵。

也難怪爛片王表示Steve如此維護朋友「令人看得極度憋扭」。不知道他有沒有看美隊1、2和復聯1、2,沒看的話應該很難了解隊長的想法。不知道前因後果又要看第3集的話,建議從腐的角度看,保證不會「看完後很失落,非常非常之不滿」,甚至覺得感人肺腑,盪氣迴腸,天地動容。

雖然腐基因會促進腦補,但還是希望戲中對他們的內心多著墨一點。看"How Captain America 3 Got Transformed Into Civil War"這訪問才知道,美隊3本來沒有Iron Man,沒有Spider-Man,整部電影都以Steve和Bucky的愛情故事為主,講述Bucky如何恢復記憶,如何因為自己作為Winter Soldier時所做過的事而內心掙扎,還有Steve如何為了救Bucky而引發衝突。修改劇本加插內戰主題及增加角色後,這些情節大幅刪減。打鬥場面豐富了,但角色張力減弱了,實在可惜。

只好繼續聽歌腦補。


"When I'm with you I can feel so unbreakable."


4/09/2016

Wake up and smell the coffee



And if nobody ever hears from me again, we’ll be okay. And if nobody ever knows where I am, I won’t mind. Cuz I’ll know where I am, and that’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Video: Eric Bogosian’s monologue #84 “Highway”, performed by Sebastian Stan, from the solo: "Wake Up and Smell the Coffee", Jane Street Theater, NYC, 2000, Jo Bonney director.




3/20/2016

邊X個係Bucky?

忘了已有多少天沒有出過街,亦不知道未來數星內除了買了HKIFF戲票的日子,還有那些日子會提得起勁出街,只知道4月28日那天應該會衝出街。


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還有個多月才在香港上映,官方預告片目前有2.5條:(我不知道嚴格來說Big Game Spot算不算預告片,所以當它是0.5條吧)






看見Bucky好像戲份不少,很安慰亦很期待,但又好怕劇情會很虐,畢竟壞人角色從良通常都沒甚麼好下場...(雖然他只是被壞人利用,應該不算壞人)

看到他在片段裡分別被Black Panther和Agent 13踢飛,而且出現疑似斷臂鏡頭,很擔心他會跟很多奸角一樣,從良後嚴重(被)弱化。

單憑預告片,尚未知道Bucky從良後有否變弱,只知道他從良後發福變壯了...


Captian爸爸:「兒子不要怕,爸爸保護你。」
巨嬰Bucky:「你敢動我爸我打飛你。」

圓圓的臉蛋和肉肉的身軀,加上扣得緊緊的書包背包,說不出的可愛XD 。(我這是巨嬰控嗎...?)

不過背包背後原來有傷感故事 。之前有人在instagram問了演Bucky的Sebastian Stan,背包裡裝著甚麼,Sebastian居然答了,還答得很詳細:



Bucky這個角色可說是命途坎坷,還找來眼睛水汪汪的Sebastian來演,上一集準備洗腦時的樣子簡直我見猶憐:



想當年還是冷酷殺手Winter Soldier的他:

現在變成了背著背包和滿身肉狂奔的背包客(誤):



不過變成怎樣也好,他還是Bucky啦。



因為被洗腦而失去記憶的他,在上一集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dier裡說過這句經典台詞。(話說漫畫裡Bucky未被洗腦前好像挺愛爆粗,洗腦後雖然變得呆萌沉默,但一開金口便飛來一句「Who the hell is Bucky?」,看來洗腦只令他忘記往事,忘記自己的名字,忘記曾經山盟海誓至死不渝情比金堅的Steve,但沒有忘記Steve曾經要他注意的「language」。)

見過有香港人把這句譯作「邊撚個係Bucky?」,google了一下,發現廣州話粗口研究網也把「個」譯作「who the hell」,不過我有點懷疑「邊撚個」跟「who the hell」是否屬於同一級別,感覺上好像「who the fuck」和「邊撚個」比較對應?那麼有甚麼是跟「who the hell」同一級別?「邊叉個」嗎?腦補了一下「邊叉個係Bucky?」,感覺有點怪怪的還是「邊鬼個係Bucky?」?但冷血殺手這樣說好像有點太可愛...(其實臉短眼大的Sebastian怎樣說都可愛啦)

係邊X個都好,慶幸心情不大好的日子有這個坑可以躲一下。


3/13/2016

Lost in MCU

上回提到Lost in,想不到不久後便恨不得Lost in MCU了...

MCU全寫是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是Marvel漫畫公司一系列超級英雄電影的虛構世界。向來對超級英雄沒甚麼興趣的我,從未想過竟然會掉進這個宇宙般浩瀚無邊的超級大坑...

一切都拜這奸角所賜:




Thor的第一集是2011年在香港上映,但由於我對這類超級英雄電影沒興
趣,所以一直都不知道這部電影的存在。直至去年明珠台播這部電影時,我才在家人看的時候好奇地一起看,然後...就像Loki一樣墜進深淵了...



Thor故事很簡單,是典型不用(亦不能)太理智地去看的商業大片。故事男主角雷神Thor亦相當頭腦簡單,他被貶下凡間後鬧出不少笑話。我看這幕的時候噴笑了: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雷神Thor雖然很有笑點,但令我掉坑的,是他的弟弟,惡作劇之神Loki。

伶牙俐齒,又愛惡作劇,那奸詐的表情、狡黠的眼神、邪惡的笑容...對向來喜歡暗黑系角色的我來說,殺傷力實在太大...

就這樣,我之後把有這個角色的Thor: The Dark WorldThe Avengers都看了,而且也迷上了把邪神Loki演得維妙維肖、但本人相當溫文爾雅的Tom Hiddleston,自此買一送一地掉進Marvel坑之餘亦掉進Tom的坑。

說到Loki,亦想談談同樣是改編自Marvel漫畫但不屬於MCU的Deadpool。可能因為事前聽說Deadpool這角色很嘴賤,加上這電影的宣傳又做得很抵死,令我期望過高,導致入場觀看後覺得「也不是很賤吧」,就只是口水多了點,粗口多了點,令人拍案叫絕的賤賤對白沒想像中多(還是因為我聽不懂?)。我還是比較喜歡Loki那種機智幽默又不帶髒話地譏諷人的毒舌。

戲院內觀眾的反應亦比想像中冷淡,笑聲不算多,可能因為Deadpool對白快俚語又多,觀眾(特別是要看字幕的觀眾)可能來不及消化,加上有不少笑點都跟其他Marvel作品有關,例如Colossus說要帶Deadpool去見X教授時:

Colossus: You will come talk with professor Xavier.
Deadpool: McAvoy or Stewart? These timelines can get so confusing.

沒有看過X-Men,或不知道X教授年老版和年輕版分別由Patrick Stewart和James McAvoy來演的話,未必能領略Deadpool這妙答。(港版字幕貼心地把"McAvoy or Stewart?"翻譯成「老的還是後生的?」)

呀...好像離題了...還是繼續談MCU吧。現在最矚目的MCU作品,當然是快將上映的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

由於正氣凜然的美國隊長實在不是我杯茶,所以之前的Captain America第一集和第二集我一直都沒有看。然而,在因為Loki掉坑繼而不斷在網海浮沉的日子裡,我看到了這張圖:


發圖的人沒有寫這是誰,我一直都很好奇這是甚麼角色。直到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是Captain America: Winter Soldier裡的Winter Soldier。

由於Winter Soldier在Captain America的第一集沒有出場,所以我只是看了第二集(第一集就只是看了youtube上的All Bucky Barnes scenes)。看後發現Captain America的打鬥場面也挺好看的,相比起Avengers: Age of Ultron那令人目眩的電腦特技,我比較喜歡這樣原始直接的埋身肉搏:



之前憑一個戴了面具的側面令我好奇了很久的Winter Soldier,在這幕終於露出真面目。坦白說,跟我想像中,有點出入。我原以為會是一張冷酷無情梭角分明的臉,但這演員好像包子臉了一點,而且眼神也好像無辜了一點。後來上網發現,網民都說他這是天生的委屈臉,的確,那略比下唇突出的上唇,加上下垂的嘴角,看上去就像在噘嘴一樣,加上那哀怨的大眼睛,根本就是一臉委屈呀!

看看跟原著漫畫的比較,電影版的Winter Soldier真的比較呆萌沒殺氣:



(這圖是在網上找的,我不知道出處是甚麼)

看冬兵和美隊(二人的英文名字都太長了,我決定用中文簡稱...)對打時,覺得冬兵耍小刀時的花招很(耍)帥,當時以為那是替身耍的,或者後期用電腦加上去,但看他們練習的片段時,才知道演員Sebastian Stan原來學了耍小刀:



我承認看到的時候有心心眼,正如youtube其中一個留言所說,「no effects...just dedication」,雖然最後在電影中看到的某些鏡頭應該是用了替身,但單看這排練片段中Sebastian的動作那麼有板有眼,便覺得他已經很棒了。

替身的專業示範也帥呆了:



還以為這類影片通常都會提醒家庭觀眾切勿模仿,但這段片竟然寫著「You should definitely try this at home!!」,看得我蠢蠢欲試!(媽,你來扮美國隊長吧!)

雖然看得很high,但目前為止,無論是Winter Soldier還是Sebastian,在我心目中都無法跟Loki和Tom相比。

要再看Tom演Loki,就要等到明年上映的Thor系列第三集Thor: Ragnarok,真的等得很心癢~~~由於Thor的故事取材自北歐神話,好奇劇情發展的我決定去看北歐神話中Ragnarok的經過,於是十多年前買的The Encyclopedia of World Mythology終於大派用場!(其實最直接應該是去看Marvel漫畫吧...)



邊看邊發現,電影中Thor的簡單頭腦和驚人食量,其實都取材自神話:(神話中Thor要找回錘子的這段意想不到地好笑,家母看著我捧著電話簿般厚重的百科全書看得哈哈大笑,以為我瘋了...)



所以,MCU就是這樣一個令你看電影、看漫畫、看神話的宇宙無敵大坑...


3/07/2016

Lost in ...

陰差陽錯下(以快播方式)看了Lost in Austen這套英國劇集。

話說在網上找Tom Hiddleston演過的劇集,有人分享了這一套。起初我看片頭完全不見TH的蹤影也覺得奇怪,當時以為他只是打醬油所以片頭沒有他,但越看越不對勁,上網查看後發現,他演過的那套是 Miss Austen Regrets,不是Lost in Austen,分享的人弄錯了...

不過Lost in Austen的開場也挺吸引的,女主角Amanda是Pride and Prejudice小說迷,把這本書看得滾瓜爛熟但依然一看再看,藉著沉醉於書中世界來逃避現實。她的開場白"It is a truth generally acknowledged that we are all longing to escape. I escape always to my favourite book "Pride and Prejudice". I've read it so many times now the words just say themselves in my head and it's like a window opening, it's like I'm actually there. It's become a place I know so intimately I can see that world, I can touch it. I can see Darcy."令我想起 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這種影痴/書迷穿越到片中/書中世界的故事雖然是老掉牙的橋段,但故事發展還是令我挺好奇的。

看了大約三分一集,女主角Amanda便穿越到Pride and Prejudice的書中世界了。而這時候最令人期待的,當然是Pride and Prejudice的男主角Mr Darcy。劇中亦刻意令Darcy遲遲不露面,一直只以背部示人。

看了半集,劇情有點無聊,加上女主角不大討好,好不容易才等到舞會那場戲,Darcy終於露面了。



由於女主角一直幻想的Darcy是Colin Firth的版本,所以劇中Darcy的造型和演繹都有點Colin Firth的影子。(雖然這演員的樣子比較像Heath Ledger...)

Darcy出場後,好奇心驟降。加上女主角Amanda實在令我有點受不了,於是便開始間歇性快播...

此劇的選角大部分都不錯,Jane和Bingley都恰如其份,但女主角Amanda的角色神經大條,經常好心做壞事,而且不知道是因為演員的「用力」演繹還是她略凸的下巴,令我覺得她說話時總像在咄咄逼人似的,有點潑婦的感覺。

又蠢又煩的女主角實在令人吃不消,於是中後段我幾乎是完全快播。

之前跟朋友談到韓劇,我說我實在受不了韓劇,因為韓劇大部分女主角都又蠢又煩。

我以最近一套因工作需要而看的韓劇作例子,女主角在餐廳廚房工作時意外引發了小火災,但她沒有去找滅火筒,反而一直用紙皮潑火...最後當然是男主角拿著滅火筒來「英雄救美」。

朋友聽完我描述這令我看得想掀桌的一幕,說:「女主角不蠢男主角便沒有出場的機會了。」

好吧,看來只有Lost in Brokeback Mountain適合我。



2/22/2016

The Night Manager開播

Tom Hiddleston和Hugh Laurie主演的The Night Manager剛剛在BBC One播出了第一集,本來打算在開播前把John le Carré原著看完的我,現在只看了17%...

這套共六集的劇集每星期日播出一集,最後一集應該會在27/3播出,我現在只好把目標改為在大結局前看完原著吧。

雖然決定了未看完原著前不會看此劇,但剛剛還是按捺不住偷看了第一集的一點點,TH根本就是主角Jonathan Pine的化身!!!

看他在片場鑽研原著的樣子,便知道他有做足揣摩角的的功夫。雖然臨急抱佛腳的考生也是這樣子




早陣子去了幾間書局都找不到The Night Manager的小說,他手上的這個版本更是在網上也找不到。我現在是用Kindle看Penguin的電子書版,這個版本經常在對白處漏掉引號,有點奇怪...

但怎樣奇怪也好,也要在一個月內看完!(握拳)

握拳後又要去繼續工作了...(淚)


23/2 更新:在網上找到他手上的版本了!我應該訂嗎?應該訂嗎?應該訂嗎?應該訂嗎?應該訂嗎?

2/14/2016

鬼故事

膽小的我對鬼故事從來都避而不看,如果我突然為了一個人而看,那我應該很愛他。

對上一個令我願意為他看鬼故事的人,是夕爺:





當年硬著頭皮看,看得魂飛魄散。之後一直心有餘悸,連眼尾瞄到書架上的這本書都會覺得背後一涼,最後把它埋在書堆中,不在視線範圍內才稍為安心。

十多年後,因為Tom Hiddleston,終於又看了鬼故事。這次看的是電影Crimson Peak


幸好原來不是恐怖鬼片,而是歌德式浪漫主義風格電影。看完不但沒有心慌慌,還心思思去找Tom在訪問中提及的有關文學作品來看。






前陣子翻看幾年前旁聽Romantic Gothicism一科的筆記,想起當年很飲恨因為工作太忙不能繼續旁聽。多得「湯老師」,隔了這麼多年我終於找了當年本來要看的The Castle of Otranto來看。










一直都覺得迷偶像就像掉進一個大坑,現在發現迷上一個經常在訪問中引經據典的偶像,那個坑更加是無底深潭...

愈墮愈落,愈墮愈樂。

這是一個在情人節搵鬼愛的故事。

2/09/2016

Happy Birthday Tom Hiddleston!

這幾天聽著Tom的聲音倒數,終於到他的生日了! 本來打算趁今天詳述喜歡他的原因,奈何工作死線逼在眉捷,只好post一些短片來簡短介紹一下吧。 

以下是令我掉入這個TH大坑的二十大youtube短片:(本來是「十大」的,但選片的時候興奮過度...)

1) 看Thor時其實只是對Loki/TH有點留意,真正開始迷上是看完刪剪片段後。這些片段令人看到Loki一開始其實只是個愛玩的惡作劇之神,而且他在奧丁昏睡後坐上王位也是王后提出得,而非他謀朝篡位。電影把這些片段剪掉,令他變成儲心積累奪位的奸角。


2) 以Loki裝束神秘現身Comic Con的TH,台詞既保留Loki的經典對白,亦有為當日活動度身打造的對白,加上Loki附身般的邪氣演繹,令台下(及螢幕前的我)陷入瘋狂狀態。


3) 這個Jaguar廣告完全展現他演奸角的魅力。


4)雖然因為演奸角而為人熟悉,但平時其實經常ehehehe地笑。


5)因為太愛說話,所以經常劇透,這次被記者訪問時幾乎說漏了嘴的神情很傻。


6)超級親民。


7)看他的fancam,他都總是面帶笑容,對fans可以說是有求必應,這是唯一看到他生氣的一次。但生氣也以很有風度的方式維持現場秩序,EQ高得令人敬佩。


8)說「bad boy」時的聲線和表情是Loki上身嗎?XDDDD

9)在首爾一個商場出席Thor2的宣傳時,在台下簽名簽了近一小時才上台。本來以為一小時的簽名片段沒甚麼好看,可以看幾分鐘便關掉,豈料被他全程的燦爛笑容和熱情友善打動,看畢全場。


10)他為fans簽名總是很落力,有時會為了分秒必爭而跑來跑去,有時索性跪在地上簽名,這次則一邊簽一邊用口咬著筆蓋。在這下雨天,筆蓋掉了在地上他都二話不說便拾起,再繼續咬在口中。


11)被問及會否演Prince Charming時,質疑自己是否太老的表情很可愛!


12)充滿惡作劇和笑點的一個訪問,TH真的脾氣超級好。


13)他扮美國隊長Chris Evans超好笑,不過最好笑是扮Owen Wilson,超神似!


14)訪問結束時看了看記者的名牌,然後對記者說"Danke schön Alexander",真的很有禮貌!


15)愛pudding又愛cake的他真的很sweet~

16)拿著曲奇解釋delayed gratification。


17)為了籌款而說急口令,不斷說錯的樣子很可愛!

18)這封信寫得很動人,他讀信的聲音亦很迷人。


19)如果以為滿肚詩書的他是文弱書生,看他為舞蹈劇準備時會嚇一跳。


20)他簽名時有把男聲問他「Tom are you single?」,然後他倆的互動很搞笑。


其實他在很多訪問中的妙答都令我深深著迷,但今天時間有限,就先post以上較短的片段吧,較長的訪問有空時再寫。最後,祝今天35歲的Tom生日快樂!

2/08/2016

倒數1天

倒數的最後一天,就聽Tom唸他介紹過的詩吧。

這是Tom Hiddleston在Poems That Make Grown Men Cry一書中寫的文章:




可以邊看邊聽他唸:

2/07/2016

倒數2天

話說之前為了看Tom HiddlestonHenry V而找了Hollow Crown來看,結果被演Richard IIBen Whishaw驚豔了。

最初看的時候覺得BW雖然眼睛很漂亮,但樣子有點怪怪的(應該是因為造型吧),但看下去就被他的演技震攝了,特別是被逼退位和讀自己的罪狀那場戲,看完便完全明白為甚麼TH被問及對BW的看法時會說"He's the greatest actor of my generation.

早前翻看Romanticism一科的筆記,才記起老師推介過Bright Star這部電影,而男主角John Keats,原來正是BW飾演!



於是明明是為了看THHenry V而開始看Hollow Crown,結果還未看到他出場的那兩集,便去了找Bright Star來看。

但由於這部電影跟現正倒數的日子沒甚麼關係,在這裡寫觀後感的話有點離題,而且為了以示我的最愛仍然是TH,所以還是留待倒數完才寫吧。通常這樣說都代表不會寫)

Bright Star的片名來自John Keats的詩句"Bright Star, would I were stedfast as thou art"BW在片中也有唸過這首詩的一部分: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說Richard ArmitageTom Hiddleston也唸過這首詩。(Tom看我多愛你!)

BRIGHT STAR, WOULD I WERE STEDFAST AS THOU ART
BY JOHN KEATS

Bright star, would I were stedfast as thou art—
         Not in lone splendour hung aloft the night
And watching, with eternal lids apart,
         Like nature's patient, sleepless Eremite,
The moving waters at their priestlike task
         Of pure ablution round earth's human shores,
Or gazing on the new soft-fallen mask
         Of snow upon the mountains and the moors—
No—yet still stedfast, still unchangeable,
         Pillow'd upon my fair love's ripening breast,
To feel for ever its soft fall and swell,
         Awake for ever in a sweet unrest,
Still, still to hear her tender-taken breath,
And so live ever—or else swoon to death.

RA版本:




TW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