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突然興起,到處去看人家的Blog。平日看的時候,很多時看完後也會自慚形穢。昨晚可能看得太多,而且有很多也是從人家的連結那裡初次接觸的,頓時覺得,網路上真的臥虎藏龍,同時亦更覺得自己真的無知得很。
無知的人,應該可分三大類吧:第一類是覺得無知並無不妥,因此即使自覺無知,亦仍然活得自在;第二類是覺得不可無知,但又不自覺自己是無知,因此也活得自在;第三類則是第一、二類的混合版,覺得不可無知,但又自覺無知,因此活得不自在。
我想,我應該是第三類人吧。終日希望自己脫離無知的行列,但卻廿多年來一直在這井底打滾。
早前旁聽文化研究的課時,老師說,根據過往經驗,往往來自歷史、心理等學系的學生,寫文化研究的的論文時,都較文化研究系的學生寫得好,原因是他們在所專修的範疇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大多有精闢的分析角度,而文化研究系的學生卻因學的東西較雜亂而導致分析時無從入手。
而我呢,恐怕連雜亂的程度也未到,雜亂也至少要有點東西才可以亂,而我,經歷三年「實用課程」後,仍是腹無半點墨水,想亂也亂不來。
認識的人當中,也有上述的第一、二類人,有時也好生羨慕他們的。假如即使如何掙扎,仍然是離不開井底的話,或許不知道自己正身處井底比較好。就像Matrix的Cypher,脫離Matrix後,看到現實的苦況,感到自己難以改變甚麼,於是出賣Morpheus等人,為的只是重返Matrix,重過那無知但安穩的生活。他那句「Ignorance is bliss.」(無知是福氣),其實,我是頗同意的,假如無知之餘又對自己的無知無知的話。
一直也殘存一點希望,期望終有一天可以爬出井底。不過,畢業後工作越久,便越覺乏力。今天看彭浩翔在蘋果日報的專欄,題目是《冇時間》,當中有這數句:「要是你覺得唸書時也忙至喘不過氣的話,那窮你一生也無法找到空閒時間 ,在大學唸書 ,今天要你看部電影、讀本課外書也沒時間,將來打工搵食,你更會賤務纏身,連祖宗山墳也沒暇去掃。」
大學三年,因為所選的科目重小聰明而輕大智慧,因此倒也不怎麼忙,輕輕的,便錯過爬井的大好時機。早前寫半熟爸爸觀後感時,談到「重頭再來」的問題,的確,已經不能重頭再來了。
或許,我曾經有過爬出井口的機會。
不過,卻自己親手摧毀了。即使是因為受了別人影響而放棄,但最終決定放開手的,仍是自已。
這段日子一直在密謀轉工,友人見我仍在找「全霉」工,以為是堅持理想,實情卻非那麼熱血的,我只是,很怕繼續在懊悔中活下去。
6/28/2006
6/26/2006
Long time no see
昨晚明明把八月列作動畫月,豈料...今天已按捺不住,連看了三集EVA~
片首曲一響起,那久違了的感覺突然浮現了
想當年也是下午四、五時左右在電視看此動畫的
連看三集後,家人便回來了,只好暫停,但從前所看的動畫卻不斷從腦海中湧出來,只好去youtube找點慰藉,找到了這個:
這首歌是Slam Dunk中我最喜歡的,相信是因為我對三井浪子回頭那一幕念念不忘。
前天跟友人逛信和時,看到久違了的幽遊白書,儘管不覺得它的歌曲特別動聽,但也找來緬懷一番:
原來,已過了這麼多年了。
片首曲一響起,那久違了的感覺突然浮現了
想當年也是下午四、五時左右在電視看此動畫的
連看三集後,家人便回來了,只好暫停,但從前所看的動畫卻不斷從腦海中湧出來,只好去youtube找點慰藉,找到了這個:
這首歌是Slam Dunk中我最喜歡的,相信是因為我對三井浪子回頭那一幕念念不忘。
前天跟友人逛信和時,看到久違了的幽遊白書,儘管不覺得它的歌曲特別動聽,但也找來緬懷一番:
原來,已過了這麼多年了。
6/25/2006
八月--動畫月
一直也很想翻看的動畫系列,今天收到它的DVD作生日禮物呢,呵呵,過了七月的「貝托魯奇斯洛夫斯基」月,八月便成了動畫月,有EVA,還有Monster,還有可能會借到的高智能方程式,嘩哈哈~~~
一直想買來翻看的,還有Slam Dunk及幽遊白書,不過太貴,還是留待他朝發達時才自己買吧。
昨晚跟友人逛信和,多了很多動漫精品店呢,很多Bleach的東西都很有型~!(例如早前提過的扭蛋)呀...我不想提早破產~~~
一想起七、八月的節目,便興奮不已~
不過,一想起在生日當天被人變了性,便有點...
不過,其實我一直也覺得自己生錯了性別...
不過,正如Wyman的詞所說:「如果我是誰 必須根據 染色體的設計 埋藏內心的幼細 大概就要荒廢」
畢業作品展
連續兩年,去看「演藝電影電視畢業作品展」成了我的生日慶祝活動。去年是正日看的,今年則是正日的前一天看。
第一段片是著睡衣跳舞,四個處於人生不同階段的女性,為了所重視的人和事燃起過希望,亦經歷過失落,無論最終能否如願以償,最重要的,還是自己不輕易放棄。故事及表達手法樸實淡雅,片末交織著各角色起舞的情景,畫面很美,背後的意義亦教人動容。
第二段片是那年夏天.那片黑海,開場音樂好像是貝多芬的《Moonlight Sonata》,令我想起Gus Van Sant的Elephant,而看下去才發覺,兩片除了此曲外亦有相似點--描寫了青少年的鬱悶。另外,片中兩名男角的相依相擁,以及其中一人「啜朱古力棒」那仿如暗示的舉動,都跟Elephant中二男共浴的同性意味有點相像,但亦同樣令人莫名其妙。可惜故事有點拖著的感覺,主角在個別情節中亦表演生硬,令人難以體會片中人物的情懷。
第三段片是刻,是學生情侶分手多年後重遇的故事,故事及手法都是淡淡的,頗喜歡這份平實。
第四段片是走吧!60,六十歲的婦人因丈夫去世及女兒出國而過著獨居生活,經鄰居介紹而到老人中心報名入會,但入會後對年老、孤獨及死亡逼近而感到悶悶不樂。後來偶然結交了屋村內一名男童,一老一幼共渡了不少歡樂時光,婦人的鬱悶亦得以排解。此片談論老人問題時,棄用常見的沉重手法,而以輕鬆溫馨的情節交代,頗見清新,但略嫌配角的笑料太多,有點偏離了故事主線。
第五節是動畫片段,每段只有一兩分鐘長,可能我看不慣如此短的動畫,有點看不懂它們在說甚麼。加上看到3D動畫時,便不禁想起前公司,思緒飄到九霄雲外。
第六段片是樓上傳來的歌聲,男主角是精神病患者,因此某些情節亦疑幻疑真。不過同類片種太多,本片亦未見突圍之處。
特別放映的,是許學文執導的枉少年,描述校園暴力事件。此片奪得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鮮浪潮」最佳影片,但我還是較喜歡他去年在演藝的畢業作品緣衣,可能因為是題材的關係,總覺得該片有點杜琪峰那部PTU的感覺。
除了演藝外,去年亦看了浸大電視電影系及IVE電影專業培訓計劃的畢業作品展,發覺演藝的平均水準相對較高,決定往後繼續捧場,儘管它總是跟友人替我慶祝生日的時間相撞。亦但願有一年的生日,會看到自己的作品。
第一段片是著睡衣跳舞,四個處於人生不同階段的女性,為了所重視的人和事燃起過希望,亦經歷過失落,無論最終能否如願以償,最重要的,還是自己不輕易放棄。故事及表達手法樸實淡雅,片末交織著各角色起舞的情景,畫面很美,背後的意義亦教人動容。
第二段片是那年夏天.那片黑海,開場音樂好像是貝多芬的《Moonlight Sonata》,令我想起Gus Van Sant的Elephant,而看下去才發覺,兩片除了此曲外亦有相似點--描寫了青少年的鬱悶。另外,片中兩名男角的相依相擁,以及其中一人「啜朱古力棒」那仿如暗示的舉動,都跟Elephant中二男共浴的同性意味有點相像,但亦同樣令人莫名其妙。可惜故事有點拖著的感覺,主角在個別情節中亦表演生硬,令人難以體會片中人物的情懷。
第三段片是刻,是學生情侶分手多年後重遇的故事,故事及手法都是淡淡的,頗喜歡這份平實。
第四段片是走吧!60,六十歲的婦人因丈夫去世及女兒出國而過著獨居生活,經鄰居介紹而到老人中心報名入會,但入會後對年老、孤獨及死亡逼近而感到悶悶不樂。後來偶然結交了屋村內一名男童,一老一幼共渡了不少歡樂時光,婦人的鬱悶亦得以排解。此片談論老人問題時,棄用常見的沉重手法,而以輕鬆溫馨的情節交代,頗見清新,但略嫌配角的笑料太多,有點偏離了故事主線。
第五節是動畫片段,每段只有一兩分鐘長,可能我看不慣如此短的動畫,有點看不懂它們在說甚麼。加上看到3D動畫時,便不禁想起前公司,思緒飄到九霄雲外。
第六段片是樓上傳來的歌聲,男主角是精神病患者,因此某些情節亦疑幻疑真。不過同類片種太多,本片亦未見突圍之處。
特別放映的,是許學文執導的枉少年,描述校園暴力事件。此片奪得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鮮浪潮」最佳影片,但我還是較喜歡他去年在演藝的畢業作品緣衣,可能因為是題材的關係,總覺得該片有點杜琪峰那部PTU的感覺。
除了演藝外,去年亦看了浸大電視電影系及IVE電影專業培訓計劃的畢業作品展,發覺演藝的平均水準相對較高,決定往後繼續捧場,儘管它總是跟友人替我慶祝生日的時間相撞。亦但願有一年的生日,會看到自己的作品。
6/18/2006
post-HKIFF(未寫完)
今年受騎呢工作時間影響,在國際電影節錯過了很多電影,幸好不少片子都相繼上映或出碟,陸陸續續看回不少。過去一星期看的四部電影,居然全都曾在今屆HKIFF放映。
13/06
A Bite of Love
泰國 2006
港譯:再見流浪犬(HKIFF訂票手冊譯「好狗不見了」)
導演: Siwaporn Pongsuwan
主要演員:Navarat Techaratanaprasert
***含結局***
看了此片後的數天,家母突然問起:
母:你係咪睇左再見流浪犬?
我:係
母:喜劇定悲劇?
我:悲劇
母:咁梗係隻狗要死啦
我:唔係
母:咁梗係個主人死,跟住著狗坐o係度係咁等佢返啦
我:係
母:咁個主人梗係交通意外死啦
我:係
母:你睇o下?唔使睇都估到晒,仲睇黎做咩?
我:...
未看便已猜到劇情的電影,除非表達手法有過人之處,否則,的確沒有甚麼好看。
不幸地,此片故事大路之餘,表達手法亦頗老土,配樂太多太「露」,又常常加插煽情鏡頭(例如不止一次在那狗回望的一剎那用了慢鏡),煽情的配樂及慢鏡太多,看的時候感覺頗滯。女主角突然唱歌那一段也很嚇人,不是說她的歌喉,而是本來人狗獨處,在二人世界中嬉戲的情境便足以動人,卻突然加入突兀的歌曲,而且歌詞唱來唱去都是那幾句肉麻歌詞,歌詞內容亦已在畫面表達,累贅非常。
不過,由於本身是狗癡,所以總是對跟狗有關的電影感興趣,甚至連自己第一條自編自導自剪的短片,也是以家中愛犬當主角(實情是找不到人當主角|||)。因此,我對「狗片」的接受度是很高的,只要有些可愛狗狗走來走去,便已足以令我看得高興。加上本身有多年養狗經驗,亦不難對此片的某些情節產生共鳴,例如讓小狗輕咬自己的手指或穿了襪的腳板,以及把小狗放在書包帶回學校(我小時候總希望這樣做)。甚至片末看到那狗獨個兒坐在花園想著主人時,也令我不禁想起從前的愛犬而落淚。但儘管如此,還是不喜歡它的結局。
16/06
L' Enfant
法國 2005
港譯:半熟爸爸
編導:Siwaporn Pongsuwan、Siwaporn Pongsuwan
主要演員:Jérémie Renier、Déborah François
「半熟爸爸」指的,是片中的男主角Bruno。這名廿歲出頭的青年,一直跟女朋友Sonia過著游手好閒的生活。Sonia意外懷孕後,二人的生活更為拮据,Bruno本著「蠢人才打工」的信念,堅決不找工作,於是只靠典賣物品、甚至停呃拐騙為生。他的賺錢能力低,理財能力更低,所賺的錢往往左手來右手去。當可以賣的都賣了時,他便把心一橫,賣仔求財了。
原裝片名「L' Enfant」(The Child)比中文譯名有較多層次,既指Bruno所賣掉的兒子,亦暗指Bruno這個大不透的青年。他那只顧及時行樂而懶理將來的生活態度,可算是年輕人的專利,試問一個有家室的「正常」成年人,怎會在連三餐一宿都應付不了時,居然把錢花在皮夾克上?更厲害的,是Sonia質問他為何把兒子賣掉時,他竟若無其事地說:「我們可以再生過。」甚麼都可以重頭再來,這便是年輕人的本錢。
但真的凡事都可重頭再來嗎?片中的另一個「child」--Steve給了Bruno另一個答案。Steve是一個跟著Bruno當小混混的少年,二人一次搶劫失手,Steve被捕,Bruno卻剛巧逃過。雖然Steve未成年,但這次被捕,絕對會影響一生。這件不能輕易重頭再來的事,令Bruno覺悟到自己已鑄成大錯,於是,早已成年但遲遲還未成熟的他,作出了罕見的承擔--到警局自首。
Bruno的女朋友Sonia其實也是個「child」。她生下孩子後,回家時發現Bruno把房子租了給別人,只好到Bruno那山洞似的「竇口」找他。她質問Bruno租金到那裡去時,Bruno居意笑笑口地說用來買了身上匣件皮夾克,還沾沾自喜地問Sonia是否覺得好看。若果這對是中年夫婦,恐怕女方此時已破口大罵了,畢竟為了一己之「型」而妄顧一家之苦況實在幼稚得要命。不過,Sonia卻沒有怎樣發狂,只是嬉戲似地向Bruno擲了點沙石,然後二人便孩子似地在追逐。後來Bruno把典賣東西換來的錢買了件皮夾克給Sonia,明知買了皮夾克後,身家便所剩無幾,甚至不足以還債,但Sonia卻沒有阻止Bruno如此不理智地花錢,甚至歡歡喜喜地穿起這件以近乎全副身家換來的情侶裝,可見二人活脫脫就是一對率性而行的孩子。
Bruno把兒子賣掉後,Sonia終於醒覺,看清了Bruno這大孩子的不負責任,於是自己亦一下子成熟了,兒子回到身邊後,便肩負起母親的責任,細心照顧兒子的起居飲食。不過,這名母親其實也是個「半熟媽媽」,一看到這個賣仔求財的「半熟爸爸」時,照顧兒子時的成熟,一下子又被不理性的怒火掩蓋,於是,火遮眼的她居然拿刀去劈Bruno,劈不成,便趕他離去。及後每次遇到他時,也是視若無睹,不瞅不睬。
片末「半熟爸爸」搶劫失手後自首入獄,「半熟媽媽」到獄中探望,「半熟爸爸」流下淚來,然後二人相擁而泣。對於「半熟爸爸」,這世界不再是凡事都可以重頭再來,把兒子賣掉後再生過的兒子不會是原本的那個,犯事入獄後再重獲自由的那人亦不會跟從前一樣。對於「半熟媽媽」,早前的怒火亦已化為寬恕。一下子,二人都覺悟到自己不得不長大,亦發覺自己原來不知不覺間已是真真正正的大人了。
承擔和寬恕,正正便是成熟的表現,因此,「The Child」不只是一個孩子的故事,更是一個有關在心態上長大成人的故事。
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
美國 2005
港譯:你,我,他她他
編導:Miranda July
主要演員:John Hawkes、Miranda July
17/06
Vera Drake
英國 2004
港譯:地下觀音
編導:Mike Leigh
主要演員:Imelda Staunton、Richard Graham
13/06
A Bite of Love
泰國 2006
港譯:再見流浪犬(HKIFF訂票手冊譯「好狗不見了」)
導演: Siwaporn Pongsuwan
主要演員:Navarat Techaratanaprasert
***含結局***
看了此片後的數天,家母突然問起:
母:你係咪睇左再見流浪犬?
我:係
母:喜劇定悲劇?
我:悲劇
母:咁梗係隻狗要死啦
我:唔係
母:咁梗係個主人死,跟住著狗坐o係度係咁等佢返啦
我:係
母:咁個主人梗係交通意外死啦
我:係
母:你睇o下?唔使睇都估到晒,仲睇黎做咩?
我:...
未看便已猜到劇情的電影,除非表達手法有過人之處,否則,的確沒有甚麼好看。
不幸地,此片故事大路之餘,表達手法亦頗老土,配樂太多太「露」,又常常加插煽情鏡頭(例如不止一次在那狗回望的一剎那用了慢鏡),煽情的配樂及慢鏡太多,看的時候感覺頗滯。女主角突然唱歌那一段也很嚇人,不是說她的歌喉,而是本來人狗獨處,在二人世界中嬉戲的情境便足以動人,卻突然加入突兀的歌曲,而且歌詞唱來唱去都是那幾句肉麻歌詞,歌詞內容亦已在畫面表達,累贅非常。
不過,由於本身是狗癡,所以總是對跟狗有關的電影感興趣,甚至連自己第一條自編自導自剪的短片,也是以家中愛犬當主角(實情是找不到人當主角|||)。因此,我對「狗片」的接受度是很高的,只要有些可愛狗狗走來走去,便已足以令我看得高興。加上本身有多年養狗經驗,亦不難對此片的某些情節產生共鳴,例如讓小狗輕咬自己的手指或穿了襪的腳板,以及把小狗放在書包帶回學校(我小時候總希望這樣做)。甚至片末看到那狗獨個兒坐在花園想著主人時,也令我不禁想起從前的愛犬而落淚。但儘管如此,還是不喜歡它的結局。
16/06
L' Enfant
法國 2005
港譯:半熟爸爸
編導:Siwaporn Pongsuwan、Siwaporn Pongsuwan
主要演員:Jérémie Renier、Déborah François
「半熟爸爸」指的,是片中的男主角Bruno。這名廿歲出頭的青年,一直跟女朋友Sonia過著游手好閒的生活。Sonia意外懷孕後,二人的生活更為拮据,Bruno本著「蠢人才打工」的信念,堅決不找工作,於是只靠典賣物品、甚至停呃拐騙為生。他的賺錢能力低,理財能力更低,所賺的錢往往左手來右手去。當可以賣的都賣了時,他便把心一橫,賣仔求財了。
原裝片名「L' Enfant」(The Child)比中文譯名有較多層次,既指Bruno所賣掉的兒子,亦暗指Bruno這個大不透的青年。他那只顧及時行樂而懶理將來的生活態度,可算是年輕人的專利,試問一個有家室的「正常」成年人,怎會在連三餐一宿都應付不了時,居然把錢花在皮夾克上?更厲害的,是Sonia質問他為何把兒子賣掉時,他竟若無其事地說:「我們可以再生過。」甚麼都可以重頭再來,這便是年輕人的本錢。
但真的凡事都可重頭再來嗎?片中的另一個「child」--Steve給了Bruno另一個答案。Steve是一個跟著Bruno當小混混的少年,二人一次搶劫失手,Steve被捕,Bruno卻剛巧逃過。雖然Steve未成年,但這次被捕,絕對會影響一生。這件不能輕易重頭再來的事,令Bruno覺悟到自己已鑄成大錯,於是,早已成年但遲遲還未成熟的他,作出了罕見的承擔--到警局自首。
Bruno的女朋友Sonia其實也是個「child」。她生下孩子後,回家時發現Bruno把房子租了給別人,只好到Bruno那山洞似的「竇口」找他。她質問Bruno租金到那裡去時,Bruno居意笑笑口地說用來買了身上匣件皮夾克,還沾沾自喜地問Sonia是否覺得好看。若果這對是中年夫婦,恐怕女方此時已破口大罵了,畢竟為了一己之「型」而妄顧一家之苦況實在幼稚得要命。不過,Sonia卻沒有怎樣發狂,只是嬉戲似地向Bruno擲了點沙石,然後二人便孩子似地在追逐。後來Bruno把典賣東西換來的錢買了件皮夾克給Sonia,明知買了皮夾克後,身家便所剩無幾,甚至不足以還債,但Sonia卻沒有阻止Bruno如此不理智地花錢,甚至歡歡喜喜地穿起這件以近乎全副身家換來的情侶裝,可見二人活脫脫就是一對率性而行的孩子。
Bruno把兒子賣掉後,Sonia終於醒覺,看清了Bruno這大孩子的不負責任,於是自己亦一下子成熟了,兒子回到身邊後,便肩負起母親的責任,細心照顧兒子的起居飲食。不過,這名母親其實也是個「半熟媽媽」,一看到這個賣仔求財的「半熟爸爸」時,照顧兒子時的成熟,一下子又被不理性的怒火掩蓋,於是,火遮眼的她居然拿刀去劈Bruno,劈不成,便趕他離去。及後每次遇到他時,也是視若無睹,不瞅不睬。
片末「半熟爸爸」搶劫失手後自首入獄,「半熟媽媽」到獄中探望,「半熟爸爸」流下淚來,然後二人相擁而泣。對於「半熟爸爸」,這世界不再是凡事都可以重頭再來,把兒子賣掉後再生過的兒子不會是原本的那個,犯事入獄後再重獲自由的那人亦不會跟從前一樣。對於「半熟媽媽」,早前的怒火亦已化為寬恕。一下子,二人都覺悟到自己不得不長大,亦發覺自己原來不知不覺間已是真真正正的大人了。
承擔和寬恕,正正便是成熟的表現,因此,「The Child」不只是一個孩子的故事,更是一個有關在心態上長大成人的故事。
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
美國 2005
港譯:你,我,他她他
編導:Miranda July
主要演員:John Hawkes、Miranda July
17/06
Vera Drake
英國 2004
港譯:地下觀音
編導:Mike Leigh
主要演員:Imelda Staunton、Richard Graham
6/17/2006
天昏地暗
有興趣聚首一堂,看過天昏地暗嗎?
天昏套餐:十誡
日期:16/07(日)
地點:BC
時間:
第一、二誡-12:30pm
第三、四誡-2:30pm
第五、六誡-4:30pm
第七、八誡-7:40pm
第九、十誡-9:40pm
地暗套餐:藍白紅三部曲
日期:22/07(六)
地點:BC
時間:
藍-2:40pm
白-5:45pm
紅-7:30pm
天昏套餐:十誡
日期:16/07(日)
地點:BC
時間:
第一、二誡-12:30pm
第三、四誡-2:30pm
第五、六誡-4:30pm
第七、八誡-7:40pm
第九、十誡-9:40pm
地暗套餐:藍白紅三部曲
日期:22/07(六)
地點:BC
時間:
藍-2:40pm
白-5:45pm
紅-7:30pm
6/12/2006
實驗
1)背景
當了打工仔近一年,有感自由的時間不多,於是嘗試減少睡眠時間。
2)經過
在03/06至10/06的一星期內,每天不可睡多於六小時。
3)結果
-電影:03/06看了Der Krieger und die Kaiserin(漂流兩顆心)、08/06看了Match Point(迷失決勝分)、09/06看了The Da Vinci Code(達文西密碼)
-書:看了整本《The Da Vinci Code》及大半本《高高在下》
-其他:維持一貫上網時間、如常約會友人、照樣經常元神出竅
3)分析
-公餘時多做了想做的事
-工作時多喝了提神飲品
-實驗完的一天狠狠地睡了十多小時,但仍然累得要死
4)結論
只好繼續英年早睡
當了打工仔近一年,有感自由的時間不多,於是嘗試減少睡眠時間。
2)經過
在03/06至10/06的一星期內,每天不可睡多於六小時。
3)結果
-電影:03/06看了Der Krieger und die Kaiserin(漂流兩顆心)、08/06看了Match Point(迷失決勝分)、09/06看了The Da Vinci Code(達文西密碼)
-書:看了整本《The Da Vinci Code》及大半本《高高在下》
-其他:維持一貫上網時間、如常約會友人、照樣經常元神出竅
3)分析
-公餘時多做了想做的事
-工作時多喝了提神飲品
-實驗完的一天狠狠地睡了十多小時,但仍然累得要死
4)結論
只好繼續英年早睡
6/03/2006
6/02/2006
別人笑我太瘋癲?
The Movie Of Your Life Is A Black Comedy |
In your life, things are so twisted that you just have to laugh. You may end up insane, but you'll have fun on the way to the asylum. Your best movie matches: Being John Malkovich, The Royal Tenenbaums, American Psycho |
看到「You may end up insane, but you'll have fun on the way to the asylum.」那句,笑了出來,頗中,但又有點不想那是說中的~
6/01/2006
X
前天三時放工,六時見工,中間空檔,沒事可幹,於是去了看唯一一套上映時間配合的電影--X-Men: The Last Stand(變種特攻:兩極爭霸)。
開場後,才發現原來我還未看第二集(我一直也妄想自己有看的)。
本來不大打算入場看此片的,可能因為沒甚期望,也覺得不算大爛片。以大堆頭特技片來說,它的劇本也不算太兒戲,反駁位不算太多,故事發展也算是合情合理,但略嫌節奏太快,覺得自己像在打機多於在看電影。
男主角Hugh Jackman及其角色均不合我口味,所以男角方面,最有型的是Ian McKellen,他的角色Magneto(磁力王)也算是最有內心戲的一個,跟死對頭敵對之餘又坐在同一條船上。
但整部片來說,最有型的是Halle Berry演的Storm,雖然她因全片角色太多而發揮有限,但總算能交到少少戲,而且睇得打得又冷靜,以女角來說,算是較英氣的了。
看到某Magneto旗下的變種人用自己的骨頭當子彈/飛刀時,忽然想起《Naruto》的君麻呂,那招式實在太相像了,不知《X-Men》的漫畫是否有這變種人,如果有的話,又不知道《Naruto》的作者有沒有看。
本來時間緊迫,完場時要急急腳去見工,但字幕說片尾「有玄機」,便留下來看了,怎料那「玄機」片段短得很,又「玄」得很,留下來的觀眾都呆了。
之後匆匆趕去見工,但結果,呆等了足足一小時那負責人才蒲頭。面試過程亦很令人難受,看來我始終都不是見工的料子。
同日的午飯時間,在公司看別人的blog,看見有人在留言中說「靈魂夠年輕就自然易哭」。晚上見完工後乘電鐵回家時為自己的失敗落淚,懷疑那是否也算是靈魂年輕。忽然想起Wyman的詞:「萬物越望越大 這世界進化太快 只得我不再變高拒絕大」個多星期前跟相識已久的友人傾電話,友人說我沒有怎麼變,我也不知道那是好還是壞,經過了三年的大學,一年的工作,但卻居然沒有變?那不是沒有成長過嗎?
想起來,我成年至今在人際上一直也是頗幸運的,大學時一開始便自自然然走在一堆的同學都是好人,遇到的莊員亦是好人,暑期工時的同事又是好人,畢業後第一份工的大部分同事也是好人。活在好人堆的我,甚少被騙被罵,可能因為這樣,我好像沒有成長過。
開場後,才發現原來我還未看第二集(我一直也妄想自己有看的)。
本來不大打算入場看此片的,可能因為沒甚期望,也覺得不算大爛片。以大堆頭特技片來說,它的劇本也不算太兒戲,反駁位不算太多,故事發展也算是合情合理,但略嫌節奏太快,覺得自己像在打機多於在看電影。
男主角Hugh Jackman及其角色均不合我口味,所以男角方面,最有型的是Ian McKellen,他的角色Magneto(磁力王)也算是最有內心戲的一個,跟死對頭敵對之餘又坐在同一條船上。
但整部片來說,最有型的是Halle Berry演的Storm,雖然她因全片角色太多而發揮有限,但總算能交到少少戲,而且睇得打得又冷靜,以女角來說,算是較英氣的了。
看到某Magneto旗下的變種人用自己的骨頭當子彈/飛刀時,忽然想起《Naruto》的君麻呂,那招式實在太相像了,不知《X-Men》的漫畫是否有這變種人,如果有的話,又不知道《Naruto》的作者有沒有看。
本來時間緊迫,完場時要急急腳去見工,但字幕說片尾「有玄機」,便留下來看了,怎料那「玄機」片段短得很,又「玄」得很,留下來的觀眾都呆了。
之後匆匆趕去見工,但結果,呆等了足足一小時那負責人才蒲頭。面試過程亦很令人難受,看來我始終都不是見工的料子。
同日的午飯時間,在公司看別人的blog,看見有人在留言中說「靈魂夠年輕就自然易哭」。晚上見完工後乘電鐵回家時為自己的失敗落淚,懷疑那是否也算是靈魂年輕。忽然想起Wyman的詞:「萬物越望越大 這世界進化太快 只得我不再變高拒絕大」個多星期前跟相識已久的友人傾電話,友人說我沒有怎麼變,我也不知道那是好還是壞,經過了三年的大學,一年的工作,但卻居然沒有變?那不是沒有成長過嗎?
想起來,我成年至今在人際上一直也是頗幸運的,大學時一開始便自自然然走在一堆的同學都是好人,遇到的莊員亦是好人,暑期工時的同事又是好人,畢業後第一份工的大部分同事也是好人。活在好人堆的我,甚少被騙被罵,可能因為這樣,我好像沒有成長過。
睇咩戲?
這是昨天跟友人在電話中的部分對話:
友人:我地睇咩戲?
我:好似無咩好睇,等我一陣上網睇o下有咩戲上
友人:我記得五月三十號上o既有一套幾好
我:咩名?
友人:唔記得
我:係咪Paradise Now?
友人:中文係咩?
我:立見天國
友人:唔係...(思考中)...呀,係沉船號
我:(呆了半刻)係海神號...
(二人爆笑)
我:邊有船公司改架船個名做沉船號架?
(繼續笑)
同日傍晚,跟弟弟說起這笑話,弟弟扮船員叫道:「出發喇!沉船號!」
忽然覺得,他也有可愛的一面。
這幾天都烏雲蓋頂似的,謝謝友人,讓我有個爆笑的機會。
友人:我地睇咩戲?
我:好似無咩好睇,等我一陣上網睇o下有咩戲上
友人:我記得五月三十號上o既有一套幾好
我:咩名?
友人:唔記得
我:係咪Paradise Now?
友人:中文係咩?
我:立見天國
友人:唔係...(思考中)...呀,係沉船號
我:(呆了半刻)係海神號...
(二人爆笑)
我:邊有船公司改架船個名做沉船號架?
(繼續笑)
同日傍晚,跟弟弟說起這笑話,弟弟扮船員叫道:「出發喇!沉船號!」
忽然覺得,他也有可愛的一面。
這幾天都烏雲蓋頂似的,謝謝友人,讓我有個爆笑的機會。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