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去年十月發現香港電影資料館將於十二月及一月舉辦「驛動空間」電影展後,便購了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密碼114 )及The Name of the Rose(魔宮傳奇)的票。
由於向來都喜歡看改篇自小說的電影前先讀原著,而The Name of the Rose的小說簡介又實在吸引,於是便買了這本小說的英譯本,希望可以在26/1看該片前,把原著看完。
因為平日下班後實在累得很,沒有精神看書,於是我索性留待聖誕節的數天假期,才一氣呵成地看。
豈料聖誕節時我的「提不起勁症」病發,結果甚麼都沒有看。
到了一月中,我發現若再不開始看的話,便趕不及在看電影前看完原著,於是我終於提起勁,把書找出來看。
我每天下班都拚命地看,乘地鐵時看,回到家中又看,但奈何書中有太多我不懂的生字,我又不清楚那時代背景,所以看得很慢。結果我奮鬥了一星期,也只是看了大概一百頁。
眼看只剩一星期便要看戲,小說卻尚有近四百頁未看,我實在萬分無奈。但與此同時,我亦因為越看越覺精采而越看越起勁,一掃我早前「提不起勁症」病發時的悶氣,所以那個星期的心情實在不錯。
到了看戲前的一晚,我仍是只看了二百多頁,心裡實在萬分焦慮,但下班後又實在太累,故此雖然第二天是休假,不用早起床,我還是看到十時許便去睡了。
第二天,我早上九時多便起床,準備在七時半開場前垂死掙扎,希望至少也看至故事尾聲。但經過一周的工作,我實在元氣大傷,結果看至中午,便不支倒床了。下午醒來後,眼看還剩二百多頁未看,我便決定不去看戲,以免因為得知了故事發展而破壞了看書時的樂趣。
在隨後的數天,我繼續罕有地在下班後起勁地看書。由於現在已不用趕在看戲前把這本小說看完,我開始放慢速度,在追看故事發展之餘,也在網上找找資料,希望讓自己不至於對書中的所談及的歷史背景完全一頭霧水。
有一天,我在Google搜尋「Name of the Rose」,打算看看有甚麼相關網頁時,突然看到這樣的句子1:「在Eco 的小說, The Name of the Rose 裡, 教士XXX(人名) 為了YYY(句子), 而設計謀殺了多名學者。」
早前看The Name of the Rose的簡介時,已知道故事講述修道院接二連三發生命案,但由於一直不知道命案的真相,所以看的時候也很緊張,不斷在猜想:這個角色是兇手嗎?那個角色有嫌疑嗎?書中的角色不時進行有關宗教及文學的討論,這些部分對於缺乏這方面知識的我來說,是既有趣但又難消化的,但這些對話跟命案的懸疑情節交織起來後,便化成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但我搜尋時無意中看到的這句句子,不單透露了兇手是誰,還交待了行兇動機,實在令我再沒有猜想的餘地,追看兇案發展時的緊張感覺亦蕩然無存。雖說此書並非純粹是偵探小說,即使知了結局,看的時候仍有值得讚嘆的地方,但我仍是覺得掃興得很,頓時又提不起勁看下去。
如是者,在過去一星期,我每天都為那半本夭折的小說默哀。曾經掃走的悶氣,又靜悄悄地歸來。
註1:這句句子來自獨立媒體一篇名為《惡搞政治》的文章,我還未看完The Name of the Rose,亦沒心情看畢這篇「罪大惡極」的文章,所以也不大清楚「惡搞」跟The Name of the Rose有甚麼關係,只知道我看完此句子後的反應是高呼:「你搞邊科呀?」
很多寫電影的網友,都會在透露重要劇情、甚至結局前加上提示字句,讓未看該片的讀者可以避開不看。我覺得這是非常體貼的做法,亦希望其他作者寫關於電影、小說或動畫的文章時,也可以效法,讓讀者既可閱讀作者介紹這些作品的文字,亦懂得避開透露重要劇情的部分,以免自己將來看這些作品時失去樂趣。
即使因為文章格式或其他因素而不能加上提示字句,也應該為未看這些作品的讀者著想,把需要透露的情節寫得隱晦一點吧。例如那句「在Eco 的小說, The Name of the Rose 裡,教士XXX(人名) 為了YYY(句子), 而設計謀殺了多名學者。」,其實只要把「教士XXX(人名)」改為「一名教士」,便不會那麼大煞風景了。因為書中的角色以教士為主,而且人數眾多,讀者即使知道行兇的是教士,也不知道兇手究竟是何人,因此看小說時仍能保留「追兇」的樂趣。而與此同時,文章作者亦不會因為沒有透露教士的名字而不能表達原本打算透過此句子帶出的意思。硬要把那教士的名字寫出來,不是多此一舉嗎?
不過,更多此一舉的,其實是我,為何我要在Google搜尋「Name of the Rose」呢?
2/07/2007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