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2006

禁色

話說數個月前看了舞台劇《梁祝下世傳奇》的DVD,深受感動,亦迷上了劇中的數首歌曲,包括何韻詩所重唱的達明一派1988年作品"禁色"。

某天弄來了達明版本的"禁色"來聽,一聽便不能自拔,反覆播了一整個下午。

走出客廳時,家母問:「你今天播了一整天的那首歌是甚麼來的?」

家母曾多次表明她對同性戀非常反感,所以這個問題我不敢亂答,只好裝襲扮啞。家母於是再問:「好像是叫”紫色”。」

這個名字雖然有點出入,但已經反映出家母是認識這首歌的,所以我也無謂隱瞞,只好直說:「不是紫色,是"禁色"。」

家母說:「對對對,是"禁色",”紫色”是史提芬史匹堡的片子。這首好像是『gay歌』來的?」

我一臉正經地答:「也不是的,chorus的『願某地方 不需將愛傷害 抹殺內心的色彩』其實也可套用在其他方面,整首歌主要是寄願社會不要以世俗眼光去看兩個人的愛情,不要以種族或宗教等框框去束縛人的感情。」

順利過關,回到房中繼續聽歌後,我才驚覺自己剛才居然如此反應迅速地否認自己在聽「gay歌」,而且為了掩人耳目而亂說一通。承認自己在聽同志歌曲也如此難以啟齒,可想而知同志向親友公開自己的性取向時,需要鼓起多大勇氣。

曾經向並非同志的友人推介同志電影,換來的反應是一臉鄙夷地說不感興趣。其實「同志電影」這個所謂的片種名稱,只不過顯示出片中的故事是關於同志情侶,並不代表電影的對象只限同志或對同志有興趣的人。例如早前成為城中熱話的斷背山,雖是同志電影,但又不只是同志電影,正如鄧正健所寫的
潮流將《斷背山》解讀成同性戀電影,於是電影中的「衝突位」自然是同性戀與異性戀的對立,但退一步說,這個故事其實僅是愛情與社會規範之間的矛盾,只是我們必須為這些不容於規範的行為賦予污名,才能顯示自己的「正常」。傅柯說過,同性情慾古已有之,但「同性戀」這個名詞是在現代醫學誕生之後才出現的,這是因為醫學將非「正常」情慾關係的任何情慾實踐模式收編成各種醫學知識,這就必須為這些行為賦予各種名目。在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同性戀」,所有跟主流愛情模式不相符的實踐常常都被冠以不同名詞,像「師生戀」、「婚外情」、「四角戀」、「父女戀」、「母子戀」,諸如此類,更廣為報紙傳媒引用。愛情本是個人事,但當被社會揭發,就往往受到輿論狠然譴責。我們會為《斷背山》同性愛情而感動,也會因《鋼琴教師》中的情慾描寫而喝采,但在實際生活中,如果一個已婚男人愛上另一個男人、又或者一個學生愛上他的老師,你就算不在道德上責難他們,心裡也難免嘀咕:這會不會有結果?既然愛情從來只有一種,我們何必總要將它分類?


愛情無需分類,愛情片亦然。講述同性戀的電影至今仍未能打入主流,不硬設一個「同志電影」的類別,然後特地辦個影展的話,恐怕這些電影大多會不見天日,或者只能在一小撮人之間流轉。

今屆的香港同志影展將在下月初開鑼,無論你是否同志,是否「世俗目光」的一分子,這個影展也是值得一看的,或許你也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故事。


「禁色」的相關資料:
1)三島由紀夫的小說《禁色》,據說男主角是同性戀的。不知"禁色"的歌名是否因此而來。

2)"禁色" MV--何韻詩版本

上網搜查,MV開首的「假如說,人是有靈性、有良知的動物, 那麼,人生一世, 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煉自己,自覺自願地改造自己... 除非甘心與禽獸無異」、中段的「"洗澡"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原因是誰都沒有自覺自願」及末段的「解放後知識份子第一次經受的思想改造——當時泛稱“三反”,又稱“脫褲子,割尾巴”。這些知識份子耳朵嬌嫩,聽不慣“脫褲子”的說法,因此改稱“洗澡”。 」,都是出自楊絳的《洗澡》。至於「上帝 從來沒說懺悔可以清洗罪過,如果那是?(看不到這個字)過。」,則找不到直接出處,相信是出於導演麥婉欣的手筆。

3)"禁色" MV--達明一派版本


4)明哥在1989的民主歌聲獻中華獻唱"禁色" (證明同志歌可以不只是同志歌)


5)"禁色"的歌詞
窗邊雨水 拚命地侵擾安睡
又再撇濕亂髮堆 無須惶恐
你在受驚中淌淚 別怕
愛本是無罪 請關上窗
寄望夢想於今後 讓我再握著你手
無須逃生 世俗目光雖荒謬
為你 我甘願承受
* 願某地方 不需將愛傷害 抹殺內心的色彩
願某日子 不需苦痛忍耐 將禁色盡染在夢魂外
千種痛哀 結在夢魘的心內 願我到死未悔改
時鐘停止 我在耐心的等待 害怕雨聲在門外
Repeat *
若這地方 必須將愛傷害 抹殺內心色彩
讓我就此消失這晚風雨內 可再生某夢幻年代


6)1983年電影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戰場上的快樂聖誕)中,有一首歌叫"Forbidden Colours",曲調是片中多次出現的配樂。這個MV含電影片段,片中的坂本龍一及David Bowie實在叫人難以忘懷~


7)"Forbidden Colours"的歌詞
The wounds on your hands never seem to heal
I thought all I needed was to believe

Here am i, a lifetime away from you
The blood of christ, or the beat of my heart
My love wears forbidden colours
My life believes

Senseless years thunder by
Millions are willing to give their lives for you
Does nothing live on?

Learning to cope with feelings aroused in me
My hands in the soil, buried inside of myself
My love wears forbidden colours
My life believes in you once again

Ill go walking in circles
While doubting the very ground beneath me
Trying to show unquestioning faith in everything
Here am i, a lifetime away from you
The blood of christ, or a change of heart

My love wears forbidden colours
My life believes
My love wears forbidden colours
My life believes in you once again

10/24/2006

「每日一hae」五:舊病復發

話說近日我的陰陰嘴笑病又發作。

第一次病發時,是中七那年。那年某天,我在上學的路上,不知道忽然想起甚麼無聊事,獨個兒在街上笑了起來。笑著笑著,我突然好像靈魂出竅一樣,眼前浮現出自己邊行邊笑的樣子。

這幅「妙齡少女身穿校服一大清早獨個兒在街上陰陰嘴笑」的圖畫,令我覺得惹笑非常,我亦因此在街上笑得更厲害。

於是,那幅圖畫便變成「妙齡少女身穿校服一大清早獨個兒在街上爆笑」,惹笑度頓時大增,我亦因此笑得失控。

我越失控,便越覺得那情景可笑,最後,我笑得彎下身子,半蹲在地上。

那天之後,我便患了陰陰嘴笑病這個怪病,經常無緣無故地陰陰嘴笑。這個病令人困擾的地方,是它令你完全喪失控制自己笑容的能力,令你在沒有笑的意欲時笑了出來,更可怕的,是它會令你在最不應該笑的時候露出詭異的笑容。

我最記得有一次,我的同學跟我說,她的外婆病得很重,入了醫院。那一刻我的心情是很凝重的,但偏偏嘴角不聽使喚,自行微微向上伸展。事後我一邊擔心我的同學以為我在幸災樂禍,一邊為自己的病情急劇惡化而憂慮,於是我決定去看醫生。

當時我是很認真地下這個決定的,但可能因為我太認真,我苦苦思量,反覆考慮究竟應該看心理醫生(因為心理有問題),還是看神經科醫生(因為不能控制面部神經)。正當我考慮了個多月仍未能下決定之際,我的陰陰嘴笑病病徵居然靜悄悄地消失了。

那年之後,我不時都會在街上陰陰嘴笑,但這些陰陰嘴笑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因為我在跟自己說笑話。

我每天都要坐個多小時的地鐵,所以經常在車廂中自己和自己聊天來打發時間,有時忽然說到些惹笑的話題,便會忍不住笑了出來。但獨個兒在車廂爆笑,難免會令引人側目,所以我通常都會儘量在爆笑前先拿出手機,然後裝作是因為看到手機短訊而發笑。

儘管我在掩飾爆笑方面經驗豐富,但有時我也會未及拿出手機便已經爆笑了,在這種情況下,我會立刻改用另一種演繹手法:假裝突然想到有趣的事情,於是急急拿出手機發短訊跟人分享。但這種演繹方法的缺點,是假如有乘客看到你獨個兒爆笑後,但又沒有耐性追看餘下你拿出手機的情節,他們便會心裡認定你是精神有問題的,所以採用先拿手機後爆笑的方法還是較佳。要採用這個方法,便要加快拿手機的速度,看來我應該加入警隊練習拔槍,或者安裝Taxi Driver的「You talkin' to me?」即時通話裝置。


不知何解,由上月底起,我的陰陰嘴笑病又發作,無論是在街上還是在公司,我都經常無緣無故地陰陰嘴笑。我怕我的同事以為我有甚麼精神病,所以當我按捺不住要陰陰嘴笑時,我便索性逼自己笑得燦爛一點,希望這樣會減輕詭異的感覺。但我總覺得,在快要被工作逼瘋的時候燦爛地笑,看上去更像患了精神病。

我常常都在想,究竟患了精神病的人,會否覺得自己有精神病?如果他們會覺得自己有精神病,我又覺得自已有精神病,那麼我有多大機會是患了精神病?如果他們不會覺得自己有精神病,我覺得自己有精神病,那麼我應該沒有患精神病了,但我明明沒有患精神病,卻又覺得自己有精神病,我是否患了「妄想自己患精神病」的精神病呢?

其實花那麼多時間去推測自己是會患了精神病,可能已經是一種精神病。

10/23/2006

「每日一hae」四:午睡的地方

我工作的時間有點偏離主流,我的家又偏離市區,因此我經常都要找地方午睡。

我是上午七時至下午三時上班的,在需要上班的日子,假如晚上有約或要看電影的話,下班後的數小時便要找地方消磨時間。

那數小時雖然仍是「日光日白」,但我其實已經工作了一整天,所以也頗疲累,不好好充電的話,晚上赴約或看戲時便會有如強弩之末,整個人都呆呆滯滯,無氣無力的。所以,我通常都會在那閒著的數小時找個地方眠一眠,養一養神。

我最初午睡的地方,是地鐵及巴士,因為這些交通工具經常有乘客睡覺,我睡著了也不會太惹人注目。但不幸的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高聲講電話的人總有一個在附近,於是我總是睡不了多久便被吵醒。

我亦曾經在cafe邊吃邊睡,雖然cafe大多標榜讓客人閒適地消磨時間,但閒適到睡著的地步難免會令店員及其他客人側目,所以我睡了兩次後便不好意思再到cafe午睡。

後來我移師到中央圖書館,一邊裝作看書,一邊閉目養神。有一次,我如常地物色午睡的最佳位置時,發現有一名職員在巡來巡去,而且不斷打量正在看書的各人,好像在找尋可疑人物似的。看他那仿如警員「行咇」的神氣,我覺得他絕不會讓我在他的「環頭」睡覺。但我當時實在太累了,而且那一層人又不多,是非常理想的午睡地方,於是我還是坐了下來,打開一本書,托著頭準備進入夢鄉。

我剛睡著,便感到有人拍我的肩膀,我睜開眼,便看到那名「警員」對著我說:「你要不要洗個臉?」

嗚呼哀哉!天下雖大,卻沒有我午睡的地方!

20/10那天,我晚上要看戲,所以下班後又要打發數小時的時間。那天我要到北角辦點事,所以沒有找地方午睡。辦完事後,匆匆嚥下晚飯,便趕著乘地鐵去看戲。

但可能因為那天東奔西跑,我又因為趕時間而吃得太急,甫吃完飯便胃痛得很,但因為時間緊逼,我不得不起行,只好彎著身走下地鐵站。

我每走一步,胃部便好像被人捏緊一點似的,加上我本身感冒未癒,邊行邊頭暈眼花。偏偏北角地鐵站又九曲十三彎,我行行重行行,仍未到達往柴灣方向的月台,越走越吃力。

下第三條樓梯時,我已覺四肢乏力,好像快要滾下樓梯似的,於是我終於支持不住,走到中段時在樓梯上倚牆而坐。坐下後,我渾身冒汗,覺得冷得很,而且頭暈作嘔,於是一坐便再站不起來。

那時正值下班時間,來來往往的乘客令我目眩得很,於是我索性閉上雙目,把頭靠在牆上休息。我把這個姿勢維持了近廿分鐘,其間完全沒有路過的乘客理會我。我相信,假如那一刻我是心臟病發的話,我應該會因沒有送院急救而一命嗚呼,而且屍體是地鐵職員晚上關門時才發現。

我坐著坐著,一邊慶幸自已還未到暴屍地鐵站的地步,一邊覺得身體的不適減輕了,胃部不再痛得那麼厲害,亦不再覺得快要嘔吐。我於是便站起來,急急走到月台乘地鐵到戲院,以免太遲進場。

這次經歷令我體會到,最危險的地方果然是最安全的,下次我要午睡的話,應該考慮到地鐵站的樓梯去睡。

10/19/2006

「每日一hae」三:觸電之旅

話說一年多前在網上看了The Libertine的預告片。

預告片一開始,一頭凌亂曲髮的Johnny Depp對著鏡頭獨白。他以性感聲線說出第一句獨白:「Allow me to be frank at the commencement. You will not like me. 」後,我便已經觸電昏倒了~

為求昏得徹底,我決心要在大銀幕觸電。於是我等了又等,等到此片終於在美國上映,但香港卻仍未見任何宣傳。

於是我又等了又等,某天發現此片的DVD在香港已經有售,我知道我的大銀幕觸電之旅泡湯了。

昨天讀報時,才發現此片原來已定於02/11在香港上映,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劇情簡介(節錄自 mov3.com):
《不覊逃情》(這個譯名真是...)改編自英國十七世紀羅撤斯特伯爵二世尊韋爾莫 (John Wilmot,Johnny Depp飾)短暫但傳奇的一生。
查理斯二世雖然成功復辟,但內憂外患仍然嚴重,常要依賴貴族才子尊韋爾莫的影響力鞏固政權。尊韋爾莫雖然貴為國王的寵臣,卻因為率直放蕩而多次被放逐。他生活荒淫頹廢,酗酒如命,縱酒胡鬧;喜歡創作,但所寫的都是淫穢詩詞,或是揶揄國王荒淫無度的舞台劇;風流成性,到處留情,鍾情於舞台劇演員伊莉莎伯而冷落家中嬌妻。這個玩世不恭的浪蕩子,最終患上梅毒,結束了三十三年的生命。

可按此看預告片

想起來,今年生日收作禮物的Arizona Dream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全都是Johnny Depp主演的,但我至今仍未有空看,看來我可以趁著The Libertine上映,來一個馬拉松式觸電之旅。

10/18/2006

「每日一hae」二:門票兩張

話說前天去索取埃及電影周的門票。

從宣傳單張得悉,門票是免費的,每人限取兩張。我苦苦思量,選出最想看的兩部電影後,便到文化中心的詢問處拿戲票。替我辦手續的,是一名中年女職員。

職:睇邊套?套套都仲有飛。
我:(心想:怎麼語氣好像在怨生意冷淡似的?)27號套大地,29號套埃及物語。
職:(抬頭看著我)o下?咁少夠喇?
我:(心想:生意果然真的很冷淡,但不是每人只可拿兩張嗎?況且我又不是來輪米,多多未必益善)是。

職員登記完畢後,把門票遞給我,我發現她每場給了我兩張票。

我:唔係每人只可以拎兩張咩?
職:每場最多兩張,無限你睇幾多套。

我看著手上的四張門票,心裡掙扎了一會。我是一個人看的,用不著每場拿兩張門票,萬一有影迷想看但因為我生人霸死地而拿不到戲票,我便實在對不起人家。

正當我考慮是否應該向那職員退回兩張戲票時,我又想:她問也不問,便每場硬塞兩張門票給我,很明顯,她有把握我不是一個人看戲,她如此有把握,是因為覺得找人陪看戲是理想當然的,覺得找人陪看戲是理想當然的人,十居其九不是影迷。

想到這裡,過往非影迷對於一個人看戲的形容詞便湧上心頭,一句句「陰公」、「痴線」及「變態」,令我實在鼓不起勇氣,向那名非影迷的職員自首,承認自己是個一個人看戲的變態狂魔。最後,我還是選擇了當一個對不起其他影迷的冷血狂徒。

回到家中,細心查看這個電影周的票務詳情,才發現這一句:「每人每場限取門票兩張」。

我無奈地看著那四張陷我於不仁不義的戲票,心想:難道「限取」是解作「限定要取」?

10/16/2006

「每日一hae」一:恐怖的基金會

話說昨天要寫關於英國王儲查理斯所創立的「Prince's Trust」基金會。

到基金會的官方網頁找相關資料時,看到英文版的簡介是這樣的:

那個網頁亦提供中文簡介,我覺得與其自己胡亂翻譯,不如參考官方譯文,於是選了中文版本來看,發現內容是這樣的:

我看的時候,不小心地把那個「瞄准」影像化了,頓時覺得這個基金會是一個恐怖組織。

希望其他人不要跟我一樣不小心。

當「每日一戲」變成「每日一hae」

大約兩年前,進行了「每日一戲」計劃,決心要平均每天看一部戲,假如今天沒看的話,明天要看兩部,又或者一早知道明天及後天都沒空看的話,今天便看三部。

如此逼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聽上去可能有點怪,但這絕對符合我的一貫作風,因為我的熱誠總是敵不過我的惰性,所以我要趁我尚未提不起勁的時候先做預防提不起勁的措施,定下計劃算是較有效的措施之一,雖然我準備考試時花在定計劃的時間往往多於實踐計劃的時間。

現在當然已無可能每日一戲了,甚至每周一戲也有點吃力,畢竟天天花三個多小時往返兩個山旮旯實在是一種長期折磨。

沒時間看戲,更加沒時間寫戲。眼看自己本來已寫得膚淺,現在更是越寫越hae(馬虎),曾經不只一次想過「還是不要寫吧」。

但又實在捨不得,故又有想過,不如把blog名改為「鍾hae十足」,這樣至少可以讓讀者有看爛文的心理準備。

不過,一心想hae的話,還是乾脆不要寫吧。

但可能因為我已經習慣在blog裡說無聊話,一時之間又戒不掉這個習慣。

所以,我決定在此blog另開「每日一hae」一欄,讓自已盡情說無聊話之餘,亦讓大家可以憑標題懂得避開我的無聊話。

10/13/2006

La meglio gioventù(燦爛人生)的歌曲

今天是難得的假期,但整天都鬱悶得很,因為昨天看了La meglio gioventù(The Best of Youth)的下半部。

影藝這次重映,是把上下兩部分分開兩星期來播,所以我看上半部時已是一星期前,現在看完下半部,有衝動去買DVD重看上半部Metteo的部分。所以觀影感想會留待重看後才寫。

本來也打算買本片的原聲大碟,但上網找了良久,才發現原來沒有發行,唯有東找西找,找了當中的幾首歌曲來聽。

上半部的開場歌曲: Animals - House of the Rising Sun

歌詞:
There is a house in New Orleans
They call the Rising Sun
And it's been the ruin of many a poor boy
And God I know I'm one

My mother was a tailor
She sewed my new bluejeans
My father was a gamblin' man
Down in New Orleans

Now the only thing a gambler needs
Is a suitcase and trunk
And the only time he's satisfied
Is when he's on a drunk

Oh mother tell your children
Not to do what I have done
Spend your lives in sin and misery
In the House of the Rising Sun

Well, I got one foot on the platform
The other foot on the train
I'm goin' back to New Orleans
To wear that ball and chain

Well, there is a house in New Orleans
They call the Rising Sun
And it's been the ruin of many a poor boy
And God I know I'm one

下半部的開場歌曲: Queen -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歌詞:
There's no time for us
There's no place for us
What is this thing that builds our dreams yet slips away
From us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There's no chance for us
It's all decided for us
This world has only one sweet moment set aside for us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Who dares to love forever?
When love must die

But touch my tears with your lips
Touch my world with your fingertips
And we can have forever
And we can love forever
Forever is our today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Forever is our today

Who waits forever anyway?

曾在片中出現的旋律: Astor Piazzolla - Oblivion


另一段曾在片中出現的旋律: Astor Piazzolla - Milonga del Angel


點唱機的那首歌: Fausto Leali - A chi

歌詞:(意大利文)
A chi
sorriderò se non a te.
A chi
se tu, tu non sei più qui.

Ormai e' finita,
e' finita, tra di noi.
Ma forse un po' della mia vita
e' rimasta negli occhi tuoi.

A chi
io parlerò, se non a te.
A chi
racconterò tutti i sogni miei.

Lo sai m' hai fatto male
lasciandomi solo così,
ma non importa, io ti aspetterò.

A chi
io parlerò se non a te.
A chi
racconterò tutti i sogni miei.

Lo sai m' hai fatto male
lasciandomi solo così,
ma non importa, io ti aspetterò.

(這首歌的歌詞跟劇情有關,我會在寫觀影感想時再詳寫)

14/10 後記: 剛剛發現,原來戲中的所有歌曲都不是原創的,難怪沒有發行原聲大碟。在網上找到此片的歌曲名單,現正逐首找來聽,嘗試跟片中的動人音韻重逢,有點像王子逐家逐戶找灰姑娘的感覺,真要命~(這個比喻可能也要了大家的命~)
以下是歌曲名單,有興趣的話可以一起找:
House of the rising sun - The Animals
Ora o mai più - Mina
Ain't that a shame - Fats Domino
Reach out I'll be there – “The Four Tops”
I heard it through the grapevine -“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
A chi - Fausto Leali
I'm through with love - Dinah Washinghton
Time after time - Dinah Washinghton
Suzanne - Leonard Cohen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 “Queen”
Something's new (D. Walther)
Blue moon (L. Hart – R. Rodgers)
Fascination (F.D. Marchetti)
Amado mio (D. Fischer – A. Roberts)
Sodade - Cesaria Evoria
Fruto proibido - Cesaria Evoria
Oblivion - Astor Piazzolla
Remembrance - Astor Piazzolla
Catherine et Jim – Georges Delerue (Jules et Jim)
Sentimental sarabanda (da Simple symphony di Benjamin Britten)
Aria (da Aquilarco di Giovanni Sollima)
Singet dem Herrn ein neuves Lied - J. S. Bach
Clarinet concerto – W. A. Mozart (serrata, casa Francesca/Carlo dicembre 1983)
Piano Sonata in A minor K.310 – W. A. Mozart by Sonia Bergamasco (in Firenze floods)
Maurice Ravel (Sonatine pour piano) par Sonia Bergamasco (chez Giulia et Nicola).
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 Michel Legrand (Giulia au cinéma ; Off: scène du départ de Guy)

10/06/2006

七八九月回顧之債台高築

我實在不明白,我這個在拖欠功課界縱橫多年的債仔,為何會在終於脫離功課苦海後,開個blog來讓自己又再沉淪債海。

眼看著這三個月未寫的電影越積越多,我仿佛又回到當年讀書時債台高築的歲月,實在是無限欷歔。

更欷歔的是,我所患的「提不起勁」症目前仍是不治之症,而且更經常引發爛尾併發症。

唯一暫時舒緩病情的方法,是進行以下的「亂寫好過無寫」療程。

世界電影經典回顧2006—貝南杜‧貝托魯奇
07/07 Before the Revolution(革命之前)
08/07 1900
09/07 Tragedy of a Ridiculous Man(荒謬人的悲劇)、The Last Emperor(末代皇帝溥儀)

看導演回顧展的好處是,可以一口氣觀看這些「大師級」人物的多個作品,從而知道自己跟大師到底是否有緣。例如當年看塔可夫斯基的回顧展,我連續數天都在戲院內斷斷續續地昏迷,而且發現昏迷前後的畫面沒有甚麼大分別,這令我相信,我跟這位大師的八字不合,日後還是少見為妙。

相比塔可夫斯基,貝托魯奇的電影算是易明,而且較有娛樂性,至少多數都由俊男美女當主角,讓人看得賞心悅目。在這次回顧展中,我完全沒有昏迷,即使是片長五個多小時的1900(左圖),我也是清醒地看完。但不知何解,看完後是毫無感覺,好像看了跟沒看也對我沒有甚麼分別,看來我跟這位大師也是沒有甚麼緣份。

奇斯洛夫斯基十年祭
14/07 Blind Chance(盲打誤撞)、Observing Life(生活觀察)
15/07 A Man and a Woman(男歡女愛)、No End(無休無止)、Camera Buff(影迷)
16/07 Decalogue(十誡)
22/07 Blue(藍)、White(白)、Red(紅)
07/09 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兩生花)--這是上正場時才看

習慣寫blog後才察覺,電影原來可以有好寫的電影和好看的電影之分。好寫的電影是,你看完後可以輕易地以洋洋數千字去談論它,例如本blog暫時觀影感想寫得最長的《如果.愛》,我看後想出很多東西去寫,但我其實不覺得此片好看,因為它根本不能觸動我。對我來說,其中一種好看的電影,是令我看的時候屏息靜氣,心無雜念地墮進電影世界,看完後從那個世界抽離時,它所牽起的思緒才逐漸湧現,而且揮之不去,令電影世界跟現實世界融為一體,奇斯洛夫斯基的好幾部電影便屬此類。


這次影展中,我覺得Blind ChanceBlueRed最好看,我早前也提過,我看完它們後,連續數晚發噩夢驚醒(不是看完恐怖片那種噩夢),可想而知它們是多麼牽動我的情感。
不過,這種好看的電影實在不好寫,至少,我要說明為甚麼覺得它們好看,便要解釋自己如何被它們觸動,但這樣便需要談及一些非常個人的私事。所以,我決定暫時不寫。(多好的爛尾藉口~)

其次喜歡的,是Decalogue,這十集電視劇以十誡作主題,但故事卻探討覆蓋法律、道德、人倫關係等範疇,這個構思實在很有趣,亦令吃本地電視劇奶水長大的我,大開眼界。後來讀《奇士勞斯基論奇士勞斯基》,才知道「波蘭對《十誡》的收視率調查(或所謂的收視率調查)成績很好。有一個特別的機構專門負責算收視率百分比。開始時第一集得到52%,到了最後一集就變成64%。這表示有一千五百萬名觀眾看過《十誡》,這個數目很大。」
不知道,如果在香港播放這樣的電視劇,會有多少收視。

至於他的那些短片,我...看到睡著了...

自製Sabu回顧展
15/08 Postman Blues(盜信情緣)
14/08 Monday(失憶星期一)
26/08 Unlucky Monkey(運滯馬騮)
29/08 Dangan ranna(彈丸飛人)

早前也提過,當年在國際電影節當義工時,發現很多觀眾填問卷時,選了Sabu作為他們最喜歡的導演。這項重大發現,一直都令我對Sabu很感興趣,很想知道他有甚麼俘虜香港影迷的本領。
終於,我在今年的國際電影節第一次看他的電影。我所看的是《笨賊喪擒救世主》,那部電影瘋狂得很,有好幾幕令我笑得近乎窒息。但我仍然不明白,這類胡胡鬧鬧的笑片坊間也有不少,為何Sabu能夠一枝獨秀,最得觀眾歡心?於是我趁著國際電影節協會辦了個「Sabu123」小型影展,購了《失憶星期一》及《運滯馬騮》的票,而且在BC借了《盜信情緣》及《彈丸飛人》的VCD,來一個自製回顧展,看看跟這位人氣導演是否有緣。

看後發覺這四部電影都很相似,都是大玩追追逐逐及陰差陽錯,人物大多是黑幫、警察或騎呢小市民,而且來來去去都是同一班演員。初看時覺得頗有趣的,但漸漸便覺得情節欠缺新意,有點悶,幸好有演員補救,那班熟口熟面的演員既演黑幫,又扮警察,竟然也有說服力(引證了兵賊只差一線?),而且看到他們出場時,會有那種「咦?又係你?」的親切感。最不能不提的,當然是男主角堤真一,他把主角那種既鬱悶又帶點神經質的神態,演繹得淋漓盡致,難怪如此獲Sabu重用。

另外,安藤政信的「遺照」好正!





中學女生+音樂
13/08 Swing Girls(喇叭書院)
20/08 Linda Linda Linda

題材非常接近的兩部電影,但風格各有不同。
Swing Girls是那種比較熱血的青春片。開場時,一眾女生簡簡單單的為同校學生送飯盒,也烏龍百出,而且一路上不是這個女生高呼「個妝溶喇」,便是那個女生沾沾自喜自己隨身帶備防曬用品,有備無患,完全是一班姿姿整整的典型日本女生。
這班烏合之眾陰差陽錯地負責頂替校內的爵士樂隊後,便臨急抱佛腳地學起樂器來,過程中當然又是處處碰壁。但故事發展亦跟其他熱血故事一樣,主人翁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得心應手,而且樂於其中,最後更排除萬難,學有所成...雖然劇情是意料之內,但勝在全片輕鬆惹笑,令人看得心情暢快。

片中最令我覺得鼓舞的,是竹中直人飾演的數學老師小澤忠彥。小澤忠彥熱愛爵士樂,但本身不懂奏樂器,一眾柴娃娃學喇叭的女生卻誤以為他是爵士樂高手,一心要拜他為師,而且誠邀他為她們參賽時擔任指揮。小澤忠彥騎虎難下,只好一邊「指導」這些女生,一邊暗中到音樂學校找人指導自己。
可能因為我一直渴望學樂器,並希望自己工作穩定後可以開始實現這個心願,所以當我看到小澤忠彥一把年紀才由基本功學起,並且因為毫無天份而遭同班的小孩怪責他拖慢學習進度時,心裡實在替他難受,因為我知道,將來我真的有機會學樂器的話,也會出現這個情景。在電影末段,他最終都不能學有所成,而且因此悶悶不樂,但輕快的音樂響起後,他還是不禁拿出指揮棒來自我陶醉一番,這一幕令我覺得很感動。臨老學吹笛有何不妥?自己樂在其中便是了。
巧合地,看完此片的第二天,發現多份報章的頭版都大字標頭報道「鋼琴神童」沈靖韜在比賽中勝出,「揚威國際」,然後隨後數天亦繼續追訪這個「郎朗第二」,並為望子成龍的家長介紹坊間的音樂班。那幾天的轟炸,令我想起Alain de Botton的《Status Anxiety》,他在書中指出,藝術讓我們看到一些平日被社會所忽視的小人物,小說及圖畫等作品透過展現這些小人物的默默耕耘,達至「challenge the world's normal understanding of who and what is important」的效果。
我慶幸世上有Swing Girls等小人物電影,讓我在林林總總大人物報道的圍困中,找到自己的小天地。

同樣是講述女學生玩音樂的故事,Linda Linda Linda則沒有Swing Girls那份熱鬧熱血,換來的是一份閒適的生活感覺。片中多次出現四名女主角在校園內外「行行重行行」的情境,那緩緩的步伐正好是青蔥歲月無憂無慮的寫照。
看此片時,覺得飾演韓國交流生的女演員傻乎乎得可愛,初時以為她是不知名的演員,後來上網起底,才知道她叫裴斗娜,曾經演過《貓咪少女》及《綁架門口狗》等韓片,把這消息告訴跟我一樣看完此片後對裴斗娜讚不絕口的友人,友人興奮地說:「騎呢少女原來都有market!」

德國新浪潮
08/09 Young Törless(少年杜里斯)
09/09 The Chronicle of Anna Magdalena Bach(安娜.巴哈紀事)
13/09 Ludwig - Requiem for a Virgin King(路域二世安魂曲)
15/09 Wrong Movement(歧路)

四部電影之中,Young Törles是最易看的一部,講述一個校園欺凌故事,欺凌他人者自覺可化身大人,把這些虐待行為視作懲罰作惡者的手段;在事件中就手旁觀的主角,則視這些欺凌事件作實驗,既不加入欺凌弱者的一方,亦不向弱者施予援手,為的是探究這弱者為何甘願受人凌辱。

其次易看的是Wrong Movement,但我看不出它背後的意思;至於The Chronicle of Anna Magdalena Bach,我覺得自己在看甚麼音樂演奏節目,因為片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演奏樂曲的情節;Ludwig - Requiem for a Virgin King是看得最痛苦的一套,因為我不清楚故事背景,而此片又刻意交代得零零碎碎的,所以我越看越摸不著頭腦,加上它片長近兩個半小時,令我看得很不耐煩。

幸好我最後還是放棄了法斯賓達,否則,看完這個影展,可能會髮絲班白。

其他
23/06 Crash(撞車)
06/07 Hidden(偷拍)

這兩部電影很多人寫了,我也無謂拾人牙慧。唯一想談的,是它們的中文譯名。
Crash譯作「撞車」,跟Hidden譯作「偷拍」一樣,都是最直接的譯法,一來符合英文片名的意思,二來兩片的確分別圍繞撞車及偷拍的故事。
這兩部電影未上正場前,部分傳媒提及Crash時,會用台灣譯的「撞擊效應」,而Hidden在HKIFF的暫譯則是「隱藏的恐懼」,兩者剛好都帶出這兩部電影的背後意思。
早前寫L' Enfant時也說過,那個中譯片名「半熟爸爸」不及原裝的單字片名有層次,這次的Crash 及Hidden在譯名方面也出現這個現象。「撞車」及「偷拍」都略嫌太表面,「撞擊效應」及「隱藏的恐懼」又說得太白了。為甚麼不儘量保持原裝片名那份語帶相關的簡潔?為何不把L' Enfant譯作「孩子」,或把Hidden譯作「隱藏」?

30/07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

這是在香港國際動漫影展看的,購票後才發現,原來這個影展把放映的動畫分成四大類:青春、動感、深思及親子,老餅的我居然選了屬於青春類的此片,我頓時覺得自己選錯片。
看後發覺,我的確選錯片,那些少男少女的肉麻對白,令我看得渾身不自在,而且劇本亦有點有頭無尾,畫面再美也補救不了。
不過,因為此片而認識了新海誠這名動畫家,也是值得的,因為這日本動畫界的新星,原來是個「一腳踢動畫家」,他的首部作品《她與她的貓》及,原來是他在工餘時間製作的,而且大部分工作都是他自己一手包辦,他憑這部作品獲獎後,獲動畫公司賞識,才辭去原有工作。
這部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是他的首部長片,他負責原作、劇本、監督、音響監督、美術及作詞的部分,繼續展現一腳踢的本領,厲害厲害。

04/08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Dead Man's Chest(加勒比海盜:決戰魔盜王)
純粹為了Johnny Depp而看,所以他不出場的時候,覺得有點悶。

11/08 Cars(反斗車王)
本來是為了陪某小孩而看的,但結果我看到哈哈大笑,他卻揤都唔笑。

18/08 Deathnote(死亡筆記)
早前約略說了我對這個改編劇本如何不滿,亦說過我會把它和原著漫畫比較。我已完成翻看漫畫的工作,亦寫下了重點,這次應該不會爛尾。

09/09 Alfie(型男阿飛)

這是2004年的重拍版,原裝版是1966年的同名電影(當年譯作「風流奇男子」,男主角是Michael Caine)。我去年看這部舊版電影時,知道該片已經重拍,當時感到很驚訝,因為這個花花公子輕易玩弄女人的故事實在很過時,片中的女角對男主角千依百順,白痴得可憐,我實在想不通為何今時今日會有荷里活片商開拍這種嚴重性別定型的故事,於是好奇之下買了新版的vcd來看。
看後發現,女角的白痴感的確淡化了,因為全都變成平板得很的角色。幸好,男主角Jude Law為此片挽回不少分數,此片簡直是為他度身訂造,他只要不斷施展殺人不償命的迷魂攻勢便成了。

總算清了過去三個月的債,但十月又積下了亞洲電影節及捷克新浪潮的債,唉,真是冤孽~


11/10 後記:趕住還債,倒瀉籮蟹,漏寫了很多東西,最嚴重的,是連Linda Linda Linda的歌曲都漏了!片中翻唱了Blue Hearts的三首歌,三首我也很喜歡,特別是"終わらない歌"(可到You Tube看片),裴斗娜唱得很有趣呢!"僕の右手"則很令人提起精神,所以我現在天天上班都聽,"Linda Linda Linda"也令人聽得很興奮!(可到這裡這裡看片)
怎樣看、怎樣聽,片中的裴斗娜也不像26歲~

後記2:剛剛正在IMDB確定自己沒有記錯裴斗娜的歲數時,才發現她剛巧是今天(十月十一日)生日,現在27歲了~

    生日快樂,不老的裴斗娜!祝我27歲時有你咁後生!
  

電影十九問

接華利的tag

(1) 你今年最常去哪一間戲院睇戲?
BC。

(2) 你最喜歡哪一位導演?
很慚愧,答不出,喜歡的有很多,但暫時沒有一個特別喜歡。

(3) 你最喜歡哪一位演員?
當然是周星星。

(4) 今年哪一齣電影最令你驚喜?
國際電影節的《守夜神》。驚喜不是因為它有甚麼出類拔萃的地方,而是我購票後上網看它的預告片,發覺原來是喪屍恐佈片,立刻想縮沙不看,但出讓戲票又無人問津,於是強逼友人購票陪我看,但友人遲入場要分開坐,我最後還是自己看,當時以為會嚇死,但最後原來是笑死。

(5) 今年哪一齣電影最令你失望?
沒有。在德國新浪潮看了四套,有兩套令我有看得想死的感覺,但沒有令我失望,因為購票時已心裡有數,知道這些電影未必易看。

(6) 你有沒有試過睇戲睇到喊?
有,但不多,因為我很少選苦情片來看。

(7) 你會不會一個人去睇戲?
會。以往總覺得一個人看電影總是有點美中不足,因為不能知道其他人對那部電影的看法。現在可以經常從影迷的blog看到他們的觀影感想,一個人看戲便完全沒有問題了。

(8) 你最近看了哪一齣電影?
昨天看了《燦爛人生》的上半部。(影藝近期重映)

(9) 你最想哪一位去世既導演復活再拍戲?
被譽為史上最爛導演的Ed Wood。看了Tim Burton拍的《Ed Wood》,覺得很過癮,想看看他們兩人合力炮製的電影會是怎樣怪雞。

(10) 您最鍾意哪一套外語電影?
Matrix第一集。

(11) 您最喜歡哪個國家的電影?
視乎片種。近期覺得日本的青春片最好看。

(12) 您最喜歡哪首電影主題曲?
Un homme et une femme的同名主題曲。(其實最喜歡的未必是這一首,只是因為至今還末擁有這部電影的soundtrack,而遺憾又總是令事物倍添美感的。)

(13) 你最珍惜的 VCD or DVD 電影收藏是那套?
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Motion Picture Trilogy Special Extended DVD Editions
我本身已擁有一套版本較短的DVD,這個Boxset完全是買回來供奉,以償多年前的心願。

(14) The worst movie that you have seen…
對於我這種經常妄想加入「xx斯基」行列的狂想症病人,沒有電影是「最差」的,因為最不好看的電影永遠都是最佳反面教材。

(15) 如果俾你揀一套戲拍續集,你會揀...
要視乎這續集會由誰來拍,如果是交到一些二打六的手上,不拍也罷。

(16) 你覺得自己最似邊套戲的人物?
我常常精神分裂,所以在很多角色身上也找到自己的影子。硬要挑一個最似的,會是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碇真嗣。

(17) 翻看最多次的電影是哪一部?
周星星的《逃學威龍》及《家有囍事》,記不起哪套看得較多。

(18) 如果有一個演員可以「從此消失不再拍戲」,你會揀邊個?
最好整個鷹王愚樂集團從此消失。

(19) 如果畀你改寫一套戲嘅結局,你會改邊套?
不用改寫了,反正我遇上不喜歡的結局時,通常都會自己妄想另一個結局。

我這種食餐飯買件衫都要費煞思量的人,深切體會到答這些問題有多痛苦,所以也不tag其他人了,反正看到已經有人tag了萬眾期待的人,我等看好戲便是了。

不過,大家有空的話,不妨來自討苦吃,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嘛,呵呵~

08/10後記:再細心看了其他人的答案,我懷疑我有點解錯題,究竟第15題的「如果俾你揀一套戲拍續集」,是「如果俾你揀一套戲你去拍續集」,還是「如果俾你揀一套戲俾人去拍續集」?而第10題的「外語電影」,又是否包括英語電影?

10/01/2006

對自己好一點

13/9那天,去了看德國新浪潮的Ludwig - Requiem für einen jungfräulichen König(路域二世安魂曲)。

那天下午三時許下班,電影卻在晚上七時半才放映。中間空檔,無事可幹,於是去了中央圖書館打發時間。

傍晚六時,開始覓食。因有感近日工作辛苦,覺得要對自己好一點,於是我捨棄了在圖書館附近慣吃的十二蚊魚蛋粉,而在圖書館旁的Daddyfrance吃了一頓四十五大元的晚餐。

用膳完畢,才六時四十分,我又再返回圖書館內,打算多殺十五分鐘的時間。

豈料,發呆的時光特別快,眨o下眼就遲鬼晒,我看一看手錶,發現已經七時十五分。

我一邊撤退一邊盤算,發覺即使我拔足奔向天后地鐵站,然後在西灣河地鐵站狂奔至電影資料館,我仍然會遲到起碼十分鐘。這樣,我不單會錯過了開場的部分,亦會因為跑得上氣不接下氣而看戲看得分心,更重要的,是我可能會一身臭汗。

我決定,要對自己好一點,於是去了乘的士。

但我實在太少乘的士,不知道由天后去西灣河會盛惠四十二大元。

結果,我準時坐在戲院內,並為那四十二個亡魂默哀。

看到中段,這路域二世安魂曲已成了我的安眠曲。我本欲離場,但又怕離場後,那一百二十七隻鬼魂會纏著我,不斷說「死得好慘」(戲票鬼、的士鬼及晚飯鬼的鬼數比例是40:42:45)。於是,我決定為他們聽完整首安魂曲,讓他們安息。

終於,澎湃的樂曲響起,鏡頭亦漸漸拉闊,我心裡大叫:「Yes!終於做完!」

豈料,一幕剛完一幕又起,我心裡大叫:「X!仲未做完!」

如是者,我「Yes!」了好幾次,又「X!」了好幾次,這首安眠曲終於在十時左右唱完。

我回到家中,已近十二時。家母問:「做乜咁夜?」我答:「套戲好長。」「好好睇咩?」「唔係。」「咁做咩磨爛席?」「...」

對自己好一點,請不要亂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