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9/2007

Ignorance is bliss



I don't want to remember nothing. Nothing! You understand?

6/08/2007

「每日一hae」十一:面試

一年多前已嚷著要轉工的我,竟然時至今日,仍在這間公司發霉。

轉工不成,當然主要是因為我根本沒有怎樣寄求職信。而少寄求職的原因,除了是提不起勁及找不到心頭好外,更重要的是,我其實很怕面試。

不少人面試時都會緊張,但我想我已超越了緊張,而達到恐懼的程度吧。每次面試時,我都會不由自主地發冷、全身發抖、口吃及腦袋一片空白,最嚴重時甚至會不斷搖頭(因為緊張得頸部僵硬了,故身體發抖時頭部便會搖)。因此,見工這回事,最好還是可免則免吧。

對上一次見工,原來已是一年前,不翻看那篇網誌,也不知道原來已經過了那麼久。那次見工後,便一直沒有正式見工,只去了一次義工面試,以及一次大型招聘會。

那個義工面試,其實跟甚麼探訪老人之類的社區活動完全無關,而是一個網上電台的廣播劇義務幕前幕後人員招募活動,雖然已是大半年前的事,但面試過程至今仍是歷歷在目。

話說貪心的我同時應徵幕前及幕後的崗位,於是需要在面試時試演廣播劇的其中一節。不過,我踏進那個用來面試的排舞室後,面對的第一個題目,不是自我介紹或立刻試演廣播劇,而是「請你用十種方法講出『我好靚女』。」

呀呀呀呀呀...難道我去錯了港姐招募會?演廣播劇跟靚女有甚麼關係? 況且我選的角色明明是沉默寡言又不靚女呀!

我一臉疑惑地望著那四件麻甩面試官,但他們似乎沒有意圖再給我甚麼說明或指示。我心裡掙扎良久,覺得這句說話我一生人也沒有說過,根本不知如何說出口,而且又總覺得排舞室內會有些甚麼針孔攝錄機拍下我的騎呢演繹,然後放上youtube供萬千網民恥笑。於是我一直默不作聲,他們亦沒有說話,那個空蕩蕩的排舞室亦只好一直鴉雀無聲。

我不好意思繼續如此僵持下去,於是嘗試說服自己,只是演戲吧,反正吳君如也扮過綺夢,我因劇情需要而自認靚女又有何不可?但可能因為我的自知之明始終都蓋過了我的投入感,我多次開口說「我...」、「我...」、「我...」,但還是說不下去,結果扮不成綺夢,反而成了牙擦蘇。

其中一名面試官終於看不過眼,對著我說:「你唔係一場黎到都唔試下o下嘛?」此話令我感到更不好意思,最後只好硬著頭皮,以蚊滋聲量說了幾次「我好靚女」。但那面試官竟然不收貨,還要說:「你咁樣唔得,要放D!你要咁樣,(振臂高呼)我好靚女!我好索!我靚爆!」

如果當時的題目是「請以十種方法罵人痴線」的話,或許我真的可以立刻罵出來。

不過,那次面試的過程雖然令人難堪至極,但事後卻起了鼓舞作用。我當時想,「我好靚女」這樣大言不慚的說話我也能說出口,將來見工時,也沒有甚麼好怕吧。

豈料,面試已過了大半年,我卻一直沒有見工。

不過,又可能其實我天天都在面試,而且面試官比各大機構的面試人員更難應付。

這些面試官每次看到教師空缺大增的報道時,總會問你為何不去教書。又或者得看到政府招聘AO時,會這樣問你:

官:你點解唔報AO呀?
我:唔報喇,都唔會考到。
官:未試過又點知?
我:唔使試都知。
官:咪博下lor。
我:你估買六合彩咩,呢d野邊有得博。
官:未博過又點知。
我:博黎做咩o者,我本身都無興趣。

這類面試詭異的地方,是它們會周而復始,但從不更新,你永遠要答完又答。

要從這個答完又答的面試輪迥中解脫,看來要先葬身另一種面試的火海,然後置諸死地而後生。剛接到最新消息,下次投奔火海的船期是下周一,希望「我係靚女」咒語的鼓舞法力現在仍然有效吧。

3/27/2007

重返Middle-earth:倒數21日


我實在太後知後覺了,今天看報紙,才知道J.R.R. Tolkien的新書The Children of Hurin將於下個月出版。

猶記得當年看Lord of the Rings小說看到結尾時,很心酸,因為捨不得那故事完結,捨不得從中土世界抽離。

後來看了The Hobbit,但始終無法延續那份情懷。接著又買了The SilmarillionUnfinished Tales of Numenor and Middle-Earth,以及四大本History of Middle Earth,但一直都未有時間細看。

但今天發現Tolkien有新書時,依然感動。發現此書由他兒子Christopher Tolkien所編,Alan Lee 繪畫插圖時,一股久違了的興奮直湧上心頭。

於是我仿如回到當年沉迷Lord of the Rings的歲月,懷著興奮的心情上網搜尋資料。

Over the past 30 years, several volumes of Hurin segments have been published, but to read through them was an ordeal that rivaled the heroes' own epic quest. "There were all these pieces and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story that didn't agree with each other," says Michael Drout, Prentice associate professor of English at Wheaton College in Norton, Massachusetts.

This version, however, is a definitive, coherent text. Credited as the book's editor, the force behind the volume is Tolkien's son Christopher, who spent the last 30 years collecting and synthesizing the fragments and binding them into a seamless narrative, one that will make Hurin accessible both to casual readers and to those who speak Elvish in their sleep. Christopher Tolkien has long been a caretaker and editor of his father's work. Exceedingly close to his father growing up, he became the keeper of all things hobbit upon J.R.R.'s death in 1973.


單看成書過程的簡介,已教人動容。


根據Amazon的資料,這本The Children of Hurin由Houghton Mifflin出版,分硬皮版(上圖)及豪華版(右圖),售價分別是15.60美元及44.99美元。

Amazon說,此書會由四月十七日起發售,不知道香港會否同步推出?那豪華版美得令我眼泛淚光!但我連買硬皮版也很肉赤~


The Children of Hurin的資料:
Harper Collins's Book Description

TIME: The Return of the King

The Independent: Tolkien's son completes father's unfinished epic

Wikipedia: The Children of Húrin

3/14/2007

「每日一hae」十:買

原來已個多月沒有寫blog了。不過,每天都是上班下班,其實也沒有甚麼好寫。

不知道是不是上班上瘋了,明明家裡未看的書書碟碟已經多得我失業一年也看不完,我昨天又發神經,買了一大堆回家。仿佛只要買了,我的人生便並非只有上班。

昨天買的其中一隻VCD,是一部叫《Stay》(彌留空間)的電影。對此片聞所未聞,但劇情簡介頗吸引,希望可以早日有空看吧。

患有心理病的藝術系高材生亨利,為了仿效一位畫家偶像,決意於自己21歲生日那天(即3日後)親自了結自己的生命,得悉此事後,他的心理醫生森誓要制止悲劇的發生。
在女友協助下,森得以將埋藏於亨利內心的秘密逐層逐層揭開。然而連串怪異現象陸續出現,森身邊的事竟然不斷重複發生、已死去的人卻再次出現這個世界,他更多番被誤認作亨利……。疑幻似真的一切,是虛假幻象,是另一異度空間,還是心理作祟?!



其實,昨天我除了買書買碟,還買了六合彩。可惜一個字也不中,今天還是繼續上班,未看的書書碟碟亦繼續堆積如山。


同場加映:
今天在公司跟友人msn,談到沒有時間看書但又繼續買書的問題。
友:我唔理,照買。
我:我尋日都係,好似癲左咁狂買。
友:"我尋日都係,好似癲左咁狂買。"<--齋睇呢句,仲以為你講緊買手袋。
我:我都覺得自己好似d LV阿姐咁,悶悶不樂就走去買野發洩。
友:但人地買o個d可以揹上身。
我:咁你都可以揹袋書上身。

說到這裡,我又在公司陰陰嘴笑。

雖然只是仿佛,但也至少暫時緩和我的恍惚。

2/07/2007

「每日一hae」九:多此一舉

話說去年十月發現香港電影資料館將於十二月及一月舉辦「驛動空間」電影展後,便購了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密碼114 )及The Name of the Rose(魔宮傳奇)的票。

由於向來都喜歡看改篇自小說的電影前先讀原著,而The Name of the Rose的小說簡介又實在吸引,於是便買了這本小說的英譯本,希望可以在26/1看該片前,把原著看完。

因為平日下班後實在累得很,沒有精神看書,於是我索性留待聖誕節的數天假期,才一氣呵成地看。

豈料聖誕節時我的「提不起勁症」病發,結果甚麼都沒有看。

到了一月中,我發現若再不開始看的話,便趕不及在看電影前看完原著,於是我終於提起勁,把書找出來看。

我每天下班都拚命地看,乘地鐵時看,回到家中又看,但奈何書中有太多我不懂的生字,我又不清楚那時代背景,所以看得很慢。結果我奮鬥了一星期,也只是看了大概一百頁。

眼看只剩一星期便要看戲,小說卻尚有近四百頁未看,我實在萬分無奈。但與此同時,我亦因為越看越覺精采而越看越起勁,一掃我早前「提不起勁症」病發時的悶氣,所以那個星期的心情實在不錯。

到了看戲前的一晚,我仍是只看了二百多頁,心裡實在萬分焦慮,但下班後又實在太累,故此雖然第二天是休假,不用早起床,我還是看到十時許便去睡了。

第二天,我早上九時多便起床,準備在七時半開場前垂死掙扎,希望至少也看至故事尾聲。但經過一周的工作,我實在元氣大傷,結果看至中午,便不支倒床了。下午醒來後,眼看還剩二百多頁未看,我便決定不去看戲,以免因為得知了故事發展而破壞了看書時的樂趣。

在隨後的數天,我繼續罕有地在下班後起勁地看書。由於現在已不用趕在看戲前把這本小說看完,我開始放慢速度,在追看故事發展之餘,也在網上找找資料,希望讓自己不至於對書中的所談及的歷史背景完全一頭霧水。

有一天,我在Google搜尋「Name of the Rose」,打算看看有甚麼相關網頁時,突然看到這樣的句子1:「在Eco 的小說, The Name of the Rose 裡, 教士XXX(人名) 為了YYY(句子), 而設計謀殺了多名學者。」

早前看The Name of the Rose的簡介時,已知道故事講述修道院接二連三發生命案,但由於一直不知道命案的真相,所以看的時候也很緊張,不斷在猜想:這個角色是兇手嗎?那個角色有嫌疑嗎?書中的角色不時進行有關宗教及文學的討論,這些部分對於缺乏這方面知識的我來說,是既有趣但又難消化的,但這些對話跟命案的懸疑情節交織起來後,便化成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但我搜尋時無意中看到的這句句子,不單透露了兇手是誰,還交待了行兇動機,實在令我再沒有猜想的餘地,追看兇案發展時的緊張感覺亦蕩然無存。雖說此書並非純粹是偵探小說,即使知了結局,看的時候仍有值得讚嘆的地方,但我仍是覺得掃興得很,頓時又提不起勁看下去。

如是者,在過去一星期,我每天都為那半本夭折的小說默哀。曾經掃走的悶氣,又靜悄悄地歸來。


註1:這句句子來自獨立媒體一篇名為《惡搞政治》的文章,我還未看完The Name of the Rose,亦沒心情看畢這篇「罪大惡極」的文章,所以也不大清楚「惡搞」跟The Name of the Rose有甚麼關係,只知道我看完此句子後的反應是高呼:「你搞邊科呀?」

很多寫電影的網友,都會在透露重要劇情、甚至結局前加上提示字句,讓未看該片的讀者可以避開不看。我覺得這是非常體貼的做法,亦希望其他作者寫關於電影、小說或動畫的文章時,也可以效法,讓讀者既可閱讀作者介紹這些作品的文字,亦懂得避開透露重要劇情的部分,以免自己將來看這些作品時失去樂趣。

即使因為文章格式或其他因素而不能加上提示字句,也應該為未看這些作品的讀者著想,把需要透露的情節寫得隱晦一點吧。例如那句「在Eco 的小說, The Name of the Rose 裡,教士XXX(人名) 為了YYY(句子), 而設計謀殺了多名學者。」,其實只要把「教士XXX(人名)」改為「一名教士」,便不會那麼大煞風景了。因為書中的角色以教士為主,而且人數眾多,讀者即使知道行兇的是教士,也不知道兇手究竟是何人,因此看小說時仍能保留「追兇」的樂趣。而與此同時,文章作者亦不會因為沒有透露教士的名字而不能表達原本打算透過此句子帶出的意思。硬要把那教士的名字寫出來,不是多此一舉嗎?

不過,更多此一舉的,其實是我,為何我要在Google搜尋「Name of the Rose」呢?

1/15/2007

「每日一hae」八:提不起勁

最近個多月,我的「提不起勁症」又發作。

在十二月底本來拿了數天年假,但結果,新買的書沒有看,積存的影碟也沒有看,大部分時間都是躺在床上,即使已睡得不能再睡,也繼續躺著。

雖說已經覺悟到自己是「二打六」,決定不再去胡思亂想那些自己想不出答案的問題,但有時,即使你不刻意去想,這些思緒還是會不時突襲的。

Libertine一片中,有一幕戲講述男主角John(Johnny Depp飾)在女主角主演的舞台劇正在上演時,到後台去找她,期間碰到一名他鄙視的男演員時,忍不住揶揄對方一番,對方於是以急著更衣出場為理由,揮袖而去,John對他說:「This is what I envy in you stage people. You make time seem so important. I must change my clothes now! I must make my entrance now! But life is not a succession of "urgent now"s. It is a listless trickle of "Why should I"s.」

躺著躺著,腦袋內便盡是這些「"Why should I"s」。想想想,結果仍是想不通,不知道為何要寫、為何要說、為何要活,結果便提不起勁去寫、提不起勁去說、提不起勁去活。

不過,提不起勁去寫、去說,跟提不起勁去活的分別是,你提不起勁去寫、去說,便自然會不寫不說,但你即使提不起勁去活,卻會仍然活著的,即使只是行屍走肉地活著。


後記:此文本應寫於十二月底,但當時實在太提不起勁,結果打了一兩句便放棄了。上周跟一名得知我近況的友人MSN時,友人問:「你會交代點解咁耐無新post嗎?」我說:「本來都寫左d,但打左幾句就無心機打,篇野依家都唔update。」友人說:「唔update唔緊要,大家都係想見到你有新post。」雖然現在病情已好轉的我,剛才補寫此文時,總覺得有點無病呻吟,但一想到各界友人不難不棄的「追數」時,又覺得即使是難為情,也應該約略向大家交代一下的。那就讓我以這篇由06年寫到07年的「籌備經年」之作,來讓大家知道我尚未拉柴,亦沒有遭人綁架,更加並非存心「呃comments」的。